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观后感 警察日记观后感1000字

警察日记观后感1000字

观后感   2024-11-30

  女导演宁瀛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北京三部曲(《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二是浓郁的纪实风格。成名作《找乐》,除了主角是北京人艺的老演员黄宗洛,配角就找了大量的非职业演员。到了北京三部曲的第二部《民警故事》,索性全部启用非职业演员。而在意大利学成归国的宁瀛,骨子里更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找乐》的情节就很散,长镜头就很多,《民警故事》在这方面更是登峰造极,镜头整体少而长,与其说是部故事片,不如说像纪录片。然而影迷熟知的这两大宁氏坐标在2013年拍摄的这部《警察日记》来了个彻彻底底的颠覆:同样是警察题材,后者显然不是18年前那部《民警故事》的简单延续。首先,故事的发生地不再是我们熟悉的京腔京韵的老北京,而是黄沙遍地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情节散漫的纪实风格也被节奏明快,悬疑诡异的闪回结构所替代,看来,多年未出手的宁瀛此番一出手就非同凡响,她要超越自我!

  《警察日记》取材于已故的公安局长、一级英模郝万忠写的68本日记。很明显,这是一部带有一定英模色彩的影片。这类影片有时会因不接地气而在市场上颇受冷遇。尽管本片依然有着刑警忙工作忽略家庭而被妻儿埋怨等同类题材惯有的套路,但宁瀛镜头里的郝万忠已经走下了神坛。首先从英雄的面相上来说,不再是长着陈宝国(微博)李幼斌式的英雄脸,主演王景春在凭此片荣膺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之前还名不见经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王景春长得很平民百姓,站在人堆里,泯然众人矣。与其说王景春扮演的郝万忠像英雄,不如说他更像张大民式的邻居大哥。而且影片中几乎没有通常警察题材中司空见惯的飞车、搏斗,宁瀛刻意地让英雄无用武之地。相反,从一个13年悬而未决的惊天血案切入,直到影片结束,血案依然未破。最终,这个血案成为郝万忠公安生涯中永不瞑目的痛。这就让主人公身上多了一层同类电影少见的悲剧感。

  影片有两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一个是郝万忠帮欠薪的农民工向无良的老板讨薪。还有一个就是为了替家乡修路筹款,他主动找到当初被他拒绝送礼的某土豪老板,在夜总会里当着众人的面一口气吞下了10杯白酒。这两个情节很生动,也很敏感,尤其是前者,民工欠薪是个老大难问题,同时涉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很多电影都不敢触及,但宁瀛就拍了,王景春也演了,这个情节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郝万忠,也看到了导演宁瀛敢于啃硬骨头的一面。官场里常说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什么叫为民做主?敢于帮地位低下的农民工讨薪,敢于跟当地黑恶势力硬拼(影片后半段一个主要情节),而不是抓几个小偷,破几个无关痛痒的小案。所以在首映式上,我采访宁瀛时,她坦言一度曾担心影片送审遇阻,没想到一切都很顺利。作为观众,我认为,一部电影如果只局限在一味的歌功颂德,一味的歌舞升平,不敢触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点和黑暗面,不敢描写英雄人物人性的多侧面,只知道再现高大全,这样的电影只会被观众唾弃。

  从整体结构上,影片尽管不再追求以往的纪实风格,但也并非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类似美国经典影片《公民凯恩》式的多层叙事,由记者采访郝万忠生前的亲朋好友,多角度多侧面来读解这个非一般的英模人物,而悬案13年未破的情节线也和韩国今年大热的商业片《杀人回忆》遥相呼应,从这可以看出,宁瀛是一个有着不懈艺术追求的女导演。

点击显示
标签: 感恩 成长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058051/
观后感推荐
热门观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