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亲爱的》观后感1000字
红色的月亮想必是罕见的,所以对于暧昧的单身男女来说,这无疑是个难得的值得纪念和珍惜的夜晚。想想那样的场景,在一轮红月之下,二人偎依着坐在某处偏僻的长椅上,仰望天空,闻着秀发的芳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即便是秋风徐徐,也挡不住心中的火热。或许正是在这样的红色光晕下,他们会燃起爱的火花,会憧憬明天的生活,会生出对幸福生活的希望。
红月当空,兴许是一生只能见得一次的几率,这样的机会是不能白白浪费的,必定要邀约三五知己,畅聊一番,附庸风月,方才过瘾。这样的场景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这奢望不仅仅因为我并无雅兴观赏红月,更因为我在黑暗中摸索着,眼睛是浑浊的,看不清,猜不透。
红月亮可以给人希望,因为它是极为难得的,极为难得的事情让我们给碰上了,不禁就让我们充满一种被宠幸的幸福感,在这种幸福感的驱使下,我们会想起很多以前不敢想的美景,对于未来,似乎都在这月光下变得明确清晰起来。有的时候,我们生活下去的勇气仅仅来自于希望,这种希望是因为我们想得到而又得不到。就像一个垂死的人总要等到期盼的那个人到来跟前才愿意送出最后一口气一样,希望往往是我们活着的最大动力。然而希望并非都伴随着如愿以偿,希望和失望,甚至绝望的距离或许仅仅一步之遥,而希望和失望的程度也是成正比的,我们所抱的希望越大,可能到头来失望就越大。而这样的理论在红色月亮的光晕中是不会被人想起的,人们渴望美好,所以在良辰美景之下,往往很乐于主动忘却这样的思考,想着哪怕是虚幻的,暂时就让我们享受这份美好吧。
田文军是需要希望的,不然他早就该死了。正是因为找回儿子的希望支撑着他一步步走下去,即便是被人骗了一次又一次,即便是被人逼着跳了河。卢晓娟也是需要希望的,儿子就是她唯一的希望,哪怕这个儿子一离开就是三年。李红琴自然也是需要希望的,如果不是抱有要回孩子的希望,她或许不会来到陌生的城市,不会甘心用身体买回一句证言。希望有时候有绝情的,因为有的人为了一个希望可以放弃一切,忠贞也好、道德也罢,就算是性命也愿意。极端的希望让我们看到了执着,也看到了固执,看到了付出,也看到了报应。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的生活究竟应该充满怎样的希望才算合理。当希望大于我们的实际时,可能会变成奢望与空想;当希望小于我们的实际时,可能又觉得毫无挑战,充满乏味。一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那是它的希望,可能也是它的奢望。
对于所有的父母来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希望。而对于他们被拐走孩子的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做记者时就一直关注拐卖儿童的新闻,对于法律在打击拐卖儿童方面的力度和警察在打击拐卖儿童方面的被动一直很不解。如今,我们有很多的高科技手段可以使用,但针对拐卖儿童的案件,却往往很难派上大用场。每次看到媒体节目里那些为了寻找走失孩子的父母在镜头前尽情地倾诉时,总不忍看下去。 他们有的倾家荡产,有的妻离子散,有的乞讨度日,但他们都怀揣着一份希望,这个希望就是有朝一日,一定能找到走失的孩子,就算这个希望很渺茫,他们也会寄托于另一个希望,希望他们的孩子还活着,只要还活着,就有可能被找到。但这样的希望有时确实极其渺茫的,就像在悬崖之上抓住的一根稻草,这根稻草就是他们的希望。
希望之于我,或许就是能在万千的人群中寻找到她;希望之于他们,或许只是在亿万的人声中听到一丁点的线索。我们可以寄希望于红色的月光,让它传递我们的爱到我们爱的人心底;我们可以寄希望于物质社会里尚存的良知,让它传递哪怕一点点正能量的信息;我们可以寄希望于好人终得好报,让奇迹发生在每个充满希望人的眼前。
一个人的时候,我总会想,我该希望什么?这种希望或许更准确的说是一种信仰,我应该信仰什么?那必定是让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生活得更好。
电影《亲爱的》观后感 014-10-8 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