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背山》影评
我觉得,每个导演拍电影都会像自己的风格,然而李安是拍什么像什么。从推手到少年派,色戒到断背山,跨度真的太大了,但是并不会让人觉得出戏,原因之一就是他真的是一个很用心的导演,从了解各个时代,国家文化,到bgm,到分镜,我觉得都可以堪称完美的。断背山的结局可以说和色戒是很像的,最后一幕其实也很像,色戒里是易先生对着床单上的褶皱一阵低头,而且bbm则是Ennis对着Jake的衬衫一阵凝视。之所以不选同性之类的tag是因为,我觉得除掉这个标签,电影各个方面都很出色。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我觉得ennis原本是一个胆小,老实本分人,可能和他童年也有关系吧。随着电影剧情发展,他自己也在慢慢成长。比如他明明喜欢Jake,为了逃避世人眼光,拒绝和Jake一起去开农场请求,比如面对发现自己出轨以及出柜的妻子,他选择拒而不答妻子愤怒的质问(那一段我觉得他对自己妻子连个道歉都没有是真的很过分),他一直想要过上和所有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有自己妻子孩子,又贪心想要真正的爱情,最后把爱自己的两个人都伤害了一遍,好在最后女儿请求他参加婚礼时,他犹豫以后最终没有逃避。
至于Jake为什么会死,我觉得或者对于他是一种解脱,在湖边他对ennis说到一半的话,我想他自己也大概料到了会有这种结局……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得到理想之中的爱情吧。
今年看的《Brokeback Mountain》,它的后劲儿是悲的,永无止境的悲,刚看到开头时,便感觉到了说不出的苍凉,果真,这种苍凉感一经出现便贯穿了整部电影,
这种悲伤的苍凉感,起初不经意,但它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存在着,直到影片最后在狂风暴雨下,刹那间爆发成惊涛骇浪,猛烈地冲击你的心灵,
然而这种冲击远远不够描述它的悲,以至于影片结束,你依旧身陷那满是悲的汪洋之中,至今无法脱离,至少我是这样的,
直到现在,大脑中一旦被勾起断背山,心脏就像是被人狠狠地重击了一下,窒息的感觉,尤其当我得知恩尼斯的饰演者希斯莱杰已故后,那种悲,那种无能为力的悲,便已将我的心脏冲击的支离破碎。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故,今夕何夕,青草离离,明月夜送君千里,等来年,秋风起
电影里的人一直在抽烟,勾的我,也拿起来桌子上的那包红塔山。这是我买的第一包烟,今天晚上抽的,是第四颗,连着抽了好几颗,感觉挺好的。今天晚上似乎是最成功的一次了,起码我只打了两次打火机,就把烟点着啦,也没呛着自己,这对我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要是你对一个月前的我说,一个月后你将开始抽烟,我肯定不会相信。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追求生活健康的人,有时候偶尔熬了一次夜,就满心都是愧疚,每天逼着自己吃很多水果,虽然也非常喜欢吃水果吧。我这几天,开始抽烟,乱吃东西,也不跑步。我也问自己,你为什么抽烟?我的回答是,我为什么不抽烟。
以前很讨厌一个英文单词,stale,觉得身体轻盈、清爽很重要,觉得生活健康很重要,但是我最近情绪不稳,感觉什么都不重要,不能被健康绑架了呀,我觉得很自由。是的,绕来绕去,我又回到这个词上,自由。
其实一张嘴说这个词儿就容易被人批判,很多年我一直感觉这个词儿是我不理解的,觉得不是自己的词,但我现在突然感觉,无论是理解一个词或者学一项新本领,都是这样,慢慢的,一边说着我跟你不熟一边就真的明白了,了解了。所以关于自由,我其实有很多话想说。
自由,就是像地球上的第一波人类一样的活着。所有事情都没有先例,之前有没有发生过,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心里想做的是什么,你的情绪是怎样发展的,俗话说按照你的心意去做,这应该就是以人为本吧。我今天,就在情感、性、社会、文明等一下方面谈一下自由。
之前看一本书,李银河解读福柯,有一句话:we must make a little change for this thing,不是像我们曾经说的那样“让我们尝试将同性恋重新引入社会关系的一般规范之中去”,而是反过来说,‘不,让我们最大的可能避开社会加于我们身上的人际关系类型,尝试去创造新的人际关系可能性的空间’,通过提出一种新型人际关系的权利,我们将会看到非同性恋者们通过改变他们自己的人际关系方式,是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那本书上的好句子非常多,我在这里之所以单独拎出这一句来,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句子和这部电影联系大。
因为我看电影的时候老是想,既然JACK和恩尼斯都有自己离不开的女人和家庭,也互相离不开对方,那他们为什么不全都在一起?
为什么一个家庭之中不能有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组成?
家庭的形式,难道只有一种吗?丈夫妻子孩子。
为什么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爱人?为什么所爱的人只能是同一个性别的?话说区分性别的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除了亲情,爱情,友情之外就不能够有别的,我们人际关系的形式,只能是这么死板固定吗?
我太喜欢提问问题了,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说了,只想问一些问题。顺应天性。
决定我们和某个人在一起的,只能是因为我们相爱吗?特别喜欢和某个人待在一起,那就是爱吗?
爱情是什么?友情是什么?爱情和友情的区别是什么?是谁,将两个陌生人之间可能存在的感情分为这两种,或者说这两种其实是一种感情,或者说其实感情的种类有很多种,只是现如今,我们只用语言能表达出来这两种?并非所有的存在,都能够被表达,应该算是一个共识了吧。
性活动的实质内容是什么?前两天看了一个戏剧叫《陆游与唐婉》,我看到男女主角并不进行肢体接触,只是隔着空气打转,我突然想到一个词语叫“周璇”,他们很投入地互相对看,我觉得其实这非常的亲密,性活动与亲密活动的区别是什么?或者说性活动,只是表达亲密的一种方法?
性与文明的关系是对立的吗?更高层的文明是什么呢?
道德出现的原因是为了控制吗?如果说法律存在的意义会因为道德而失去,那么道德可以因为什么,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呢?
是社会规范先出现的,还是违反社会规范的人先出现的?
异性恋可以喜欢同性吗?同性恋可以喜欢异性吗?我的意思是划分同性恋和异性恋是有意义的吗?
如果说食欲和性欲是同种类的东西,那么是什么导致食欲成为一个过度公开的东西,而性欲成为不公开的呢?是谁将性放到一个晦涩的地方?如今我们大家都能特别体面地满足自己的食欲,如果工禅当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下一步他们会做什么呢?哈哈,希望组织好好考虑这个问题。
难道人类的感情和情绪,还有正确不正确之分吗?
……
还有很多问题可以问,不想问了,因为问烦了。对于这些问题我当然有自己的回答,不然,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有世界观人生观的人呢?
所谓的影评,其实跟人家电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其实这是个好电影啦,我看电影一共落下两滴泪,不多不少,刚刚好。在恩尼斯拥抱衬衫的时候哭的,对于那些逝去的人,我们多想抱抱他们啊。最后说一句吧,我觉得安妮海瑟薇真好看。
年轻的时候总是偏向选择一些比较轻松明快的电影来消磨时间,那时对于同性的解读也只是局限于“两个同性的人相爱”这样浅显的认识上而已,所以对这部一直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的,对它的感情就像是中文所说的“不忍卒读”。
今天我所在的城市天气并不是特别好,早上懵懵醒来的时候窗外的雨在沥沥地下个不停,翻过身打开手机的瞬间,突然有了要看看这部电影的念头,躺在床上看,看完有种用文字难以言喻的感触,明明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我都没有一滴流泪,却感到胸闷,和之前看的一部电影后感觉如此一样(无关的电影)
断背山,电影刚开始,所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天空和白云,一副美好到让人尖叫的景象,埃尼斯有点局促的站在门前,和他仅有的一个小包,这个场景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导演给的镜头时间太久了,看完整部电影后又觉得给的时间太短了,接着就是杰克,从他的出场、偷瞄、从后视镜里看埃尼斯再到刮胡子,我就觉得这个人估计要栽了。
但我想要讲的不是杰克对埃尼斯的浓烈坦白到极致的爱,相反,想说的是埃尼斯对杰克隐忍克制的爱意。
相逢即是缘分
在十几二十岁这种年轻气盛的年纪里,埃尼斯的寡言让我有点惊讶,对杰克爱的程度也令我汗颜,我承认自己做不到这样爱一个人。
他们的第一次别离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当时杰克是开车离去,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他从镜子里看埃尼斯的那一幕了,但我更加喜欢的是接下来的一幕,埃尼斯左手捂着小腹那里在墙边一边呕吐一边锤墙,这是爱到极致的人才会有的现象,感情牵扯着肉体的痛感。
我爱你但我也有点怕,这是我给埃尼斯对杰克感情的评价。
电影里的时间跳转我一直是特别不习惯的,这次却没有很排斥,四年,打出来的时候字幕里有思念这两个字,四年的时间足够改变很多事情了,即使是每天都生活在一起的情侣都不能保证四年的时间互相会变成什么样,所以他们相聚是的热情很感染我,他们拥吻的时候像是蓬勃生长的爱意一下开出了灿烂的花朵。
埃尼斯每次都以钓鱼为借口出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他每次收拾东西的时候都很急促,像是等不了下一秒一样,面对与杰克的相会,他是欣喜与激动并存,愧疚与恐惧兼并,一方面他想与杰克快点见面,互诉衷肠,一方面又想快点逃离现在自己拥有的家庭,他怕杰克也怕妻儿。
我一直都相信外界的恐惧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自己心底的恐惧,埃尼斯就是这种,明明自己都要被自己的恐惧感压垮了(他九岁的记忆),还是坚持与杰克见面,他压抑自己的害怕,连爱也一并压抑了,所以大家看到的是杰克事事迁就埃尼斯。(这里并不是否认杰克对埃尼斯的爱)
他们每次见面互相凝视的眼神都很深情,充满了浓烈的爱意,埃尼斯对杰克的爱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杰克的地位在他这里比妻子要重要,他情愿花几天的时间跟杰克腻在一起,却不愿意花几个小时稍稍打扮一下陪妻子去教堂,这里对比很明显了。
还有一处就是埃尼斯的妻子再婚后他们在饭桌上的事情,明明之前的铺垫里就说了他自己本人是很少去尝试牛仔竞技的,但女儿要求的时候他也能夸夸其谈,这里说明杰克对他所说的话他都是密密麻麻的记在了心里,所以需要的时候才能流畅的讲出来。
后来的一次会面埃尼斯向杰克坦白了自己的害怕,他问杰克“you ever get the feeling,when youre in town…and someone looks at you…suspicious,like he knows。Then you go out on the pavement and everyones looking at you…like they all know,too?”他害怕但又想继续爱杰克。
他们最后一次的见面,时间长达一周,分别的时候埃尼斯说了约在八月的见面要推到十一月,对杰克来说是煎熬,对他自己亦是,他们在一起开心的日子总是太短太短,争吵的时候埃尼斯对杰克的爱意简直是爆发到了几点,他们彼此都很有默契的没有对对方身边的女人过多的说过什么,但这一次埃尼斯是真的吃醋了,对一个陌生的男人吃醋,看到这里的时候有点难过,因为时间跨度已经长达二十年了,可能是彼此都累了,杰克说了句“I wish l knew how to quit you。”这里明显能感觉到埃尼斯的不安,他怕杰克真的放弃他。
后来的结局来的猝不及防,当埃尼斯得知杰克的死迅时并没有想我想象中那样,他自始至终都表现的很镇静,可能是时间真的过去了太久太久,久到埃尼斯自己都忘爱了杰克多久,外套和衬衫那里是戳人心扉的点,最后的最后,有点泛黄的衬衫套在了蓝色外套上,对着断背山的图片,埃尼斯说了句“Jack I swear…”
估计埃尼斯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爱上杰克,最后问女儿的一句话,他爱你吗?问的也是自己吧,终于肯承认自己感情,这是多艰难的事情呢,就像是把之前活了几十年的自己硬生生的打碎重组,塑造出现在的这个自己,庆幸的是埃尼斯终于肯面对自己,不不幸的是他所爱的人已经不在。
《断背山》影评(篇二)
越是深沉压抑的电影就越会有更多让人回味的情节,因了那份不完满,才更会牵动着观众的心。我作为那其中的一员,更是不肯轻易释怀。于是总是试图在他们的悲剧中找到那些曾经鲜活过的快乐瞬间,替他们铭记,然后,方能忘却那份不完满,忘却他们最后深入骨髓的痛。
可是有时候,这做法却并不奏效,因为想来想去,原来体会到的更多的还是他们那份深沉的爱恋。只是让人愈加的难以释怀。
关于《断背山》中的两个男人,起初并不觉得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是爱。是啊,和爱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两个寂寞的男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错误的事罢了,或许与生理需求有关,但却是扯不上爱的。可是,越到最后,他们的关系却越邪乎。
整部电影看完后,我都没想到那许多,只是觉得心里有隐隐的痛。而今天,差不多用了一整天,又把电影理了一遍,然后就真的难过了。
如我所言,我本意是寻找快乐的,可最终理出来的细节却尽是他们之间悲情的爱恋。那种不被世俗理解的小心翼翼的相守,每每想起,都忍不住落泪。
他们有什么错呢?只不过是想构建自己的世外桃源,只想过最简单的日子,远离一切。可是却被种种现实所牵绊。那该是种怎样的痛,明明不想分离,却不得不走向相反的方向,去过各自的日子,娶妻生子。
最开始的时候,不理解埃尼斯为什么对杰克打自己的那一拳那样愤怒,然后竟是那样凶狠的打了回去。后来懂得,愤怒是因为自己不愿别离,而杰克却还是看似没心没肺的打闹,埃尼斯不能挽留,所以生气。他们两人,明明那么不想分开,却又不能说些什么。这不像是男女之恋,喜欢不喜欢,都可以毫无顾忌的言明。
“我爱你”、“我不要你走”、“我要跟着你,天涯海角”……
无论怎样,都不会有旁的人指责。可他们,他们是两个男人,于是,便不能有爱,便不能追随,相守。否则,便是整个世界的背叛,他们深知自己背负不起,于是,就这样分开。
第一次的分离,埃尼斯向来内向,丝毫看不出他对杰克有什么不舍,即使当杰克追着自己问何时会再见他时,他也是很干脆利落的应付完他,然后淡淡的说再见,没有拥抱,甚至没有握一下手。就像是萍水相逢的他乡之客各自走回自己的路。那时,我以为,埃尼斯,不在乎这一切。
可是,他走在路上,很慢,很慢。等到杰克的车远去后,他闪进一个路边的角落里,捂着胸口,跪在那里,哭了。那场景,透出埃尼斯内心深深地绝望和不舍。我才知,原来,他只是故作坚强。
再然后,是杰克来年还去那个老板那里找工作,可分明是去为了找埃尼斯。却是被羞辱了一番,然后悻悻离去。那时,我知,他在乎。
之后,是各自生活,漫长的四年,都已是娶妻生子的人了,并且时间也是该冲淡一切了。可是杰克却仍旧不死心,寄来一张明信片给埃尼斯,然后是两人的见面。是恋人重逢后的激情与狂喜,却很不凑巧的被埃尼斯的妻子艾玛看到他们二人纠纠缠缠的吻。
重逢的喜悦蒙蔽了一切,他竟是没有发现妻子眼神中的绝望和无助,那是种分明想拉住他留下他却又无计可施的无能为力。最终只是看他离开,然后抱着女儿痛哭。
他们每年见一次面,然后谎称是去钓鱼。他们在断背山上小住几日,不会超过一个星期,然后再离开,等待下一次的见面。那将是,一年以后。
埃尼斯和妻子离婚了,杰克收到消息后兴冲冲的驱车赶来,是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然后却是被埃尼斯无奈而冷淡的拒绝,只因为他要在这个月末陪女儿。于是,杰克只能说再见,开车离开。路途中,一个大男人,一边开着车,一边哭得那样惨兮兮的,与他来时的满面笑容形成强烈的反差,那场景,让人心疼。然后,他去喝酒了吧,恍恍惚惚的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找了不该找的人。
对于埃尼斯,我还是一如既往的以为他并不是很在乎,毕竟他经常忽略杰克的喜乐,而他,也常常不苟言笑,看起来冷,也坚强。
可是看着他在新女友离去时的寡淡和面无表情时,再一次的知道,他的确是不喜欢女人的。尽管那个她很不错,并且不因他的木讷,清贫而嫌他,却反而那样坦率的承认自已因他“坠入爱河”。而他,面对她的质问,甚至是眼泪,却始终寡淡。或许会有些微的震动和怜悯,只是,与爱无关。
圣诞夜,埃尼斯去和女儿们吃饭,饭后,他和杰克的事被前妻挑破。他又急又恼的捂着前妻的脱口而出的话的场景,与其说他是害怕世俗的压力,倒不如说是怕他和杰克二人会被生生拆散。而杰克,因为抢走了她的丈夫,就这样被艾玛贴上了“龌龊”的标签。
龌龊,是一个多么污秽的词?而杰克本身,真的是龌龊的吗?
想必,这也不是艾玛的一人之见,透过她的态度,我们便可以轻易的知晓,当时的整个社会,都是以怎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这类人。而他们,艰难的爱,追随,相守,却仍旧离幸福那么远。然后知道,现实的残酷,仅凭一己之力,果真是那般的难以对抗。
之后,他们再次见面时,两人争吵了。杰克说了句“我真希望知道该怎么离开你”,这让一向内向而坚强的埃尼斯终于卸下了伪装,无助的哭了,他说自己在乎,若是不在乎,又怎会把日子过成现在这样?什么也不是,没有地方可去……两个大男人抱在一起哭着,那场景,那样揪心。
他们无法选择什么,否则便是与整个世界对抗。而这次见面后,又是别离,长久的别离。
十一月之后,埃尼斯忙完了自己的工作,寄明信片叫杰克来,却被退回,收信人那里盖着章:DECEASED,红色的字迹分外刺眼,他盯着它看了很久,或许他的大脑已经空白了,只是突然不理解“亡故”,意味着什么。
他打电话向杰克的妻子询问详情,只是一起意外事故。杰克的妻子告诉他她丈夫的遗愿是把一半的骨灰洒在断背山,还说杰克曾说过“断背山是他这辈子最爱的地方”。埃尼斯告诉他断背山是自己与杰克相识的地方。那个漂亮的女人突然明白了一切。原来,那个和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丈夫,至死,都没有爱过自己,他的心,原来从来都只属于一个男人。
最后,埃尼斯去杰克小时候住过的房间,意外发现了他们曾经穿过的衣服挂在同一个衣架上。那是他们第一次分开后杰克偷偷藏起来的衣服,有埃尼斯的衬衫,袖口那里有他的血。
两件衣服套在一起,那样的意味深长,是杰克内心深处最真的期许,是想与他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的美好祈愿,只是,终归不能实现。
还有一个场景,是埃尼斯愤怒的警告杰克不要做对不起自己的事,而这分明是恋人之间才有的敏感,嫉妒和占有欲,这个细节,又是那样深刻而含蓄的表现了埃尼斯的爱。
可杰克,终究是背叛了他。和另一个男人去了山上,按照埃尼斯曾经的描述,建一座小木屋,一起帮忙经营牧场。也许很多人会以为杰克他只是需要才这样做的。可是,听到他父亲,那个严肃的似是能看透一切的老人转述着儿子的话时,我却觉得那样的辛酸。
杰克,他构筑好一切,最后还是那样幽幽的一句:可惜,就跟埃尼斯的大部分想法一样,永远都不成形……自始至终,全是埃尼斯,无论他带着谁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另外的人,始终都是以埃尼斯的替代存在着。他的爱,该是有多深呢。
他爱他,爱到每时每刻都会想到他,爱到记得住他说过的每一句话,记得住他愿望里每一个小细节。多么绝望而不惜一切,是那样深入骨髓的铭记。
最后一个镜头,依然无比动人,还是两件挂在同一个衣架上的衣服,旁边是断背山的风景明信片。埃尼斯含着泪光,用惯常的含混不清的口音说:“Jack,Iswear…”没有下文,我自是不知他要发个怎样的誓。想必,是守他一生的誓吧。
生前,一直分离。死后,他守着他,终老。因为有爱,便无所畏惧。
断背山,还是最初的壮美,而他们,却先是生离,再是死别,尝尽人世辛酸。因为终其一生,都无力改变,无力改变自己,更无力改变世俗的观念,于是,不得不把一次次的见面放在阳光的暗影里。
他们一生被世俗牵绊,也因其恐惧。自始至终,都不敢忠于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那件想做的事。
当爱,凄凉至此,就连眼泪都已不能表达我的难过。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为他们痛。
电影最终,以一方的离世结局。或许是完美的。只有死别,才能更深刻的展现出一种深沉而永恒的爱恋。
可埃尼斯最后含泪说着“I swear…”的场景,我却怎样,都忘不了。
《断背山》影评
There’s Nothing About Love:Brokeback Mountain
从去年夏天就开始期盼的片子,本来要去看首映的,却由于种种原因一误再误,这天几乎是第四次为了《断背山》去影院,才最后如愿以偿。片子长达134分钟,节奏流畅舒缓,却没有一个废镜头,观众完全沉浸在半世纪前怀俄明的草原风光里,那里的天空很蓝,云朵很软,有着红色的房顶,绿色的原野和一望无际的雪白色羊群。在阳光间歇洒落的林间小径,你先看到的是并驾同行的八只马蹄的影子,然后镜头上移——立刻的人穿着干净的格子衬衫和牛仔裤,白色与黑色的帽沿压得很低,树叶的阴影落在他们的脸上。当然还有吉他的声音,影片中一向连绵不断的吉他弹奏,让我想起两年前住在隔壁的男孩子——我一向认为他很开朗,但有一天晚上当我无意经过他的房间,我看到他的朋友(另一个男孩,他最好的朋友)在用电脑,而他就坐在一边的黑暗里默默的弹着吉他。我不记得当时说了什么,只是每次想起来的时候,总觉得那时候正有月光从窗间流泻到他的脸上,构成了记忆里一个完美的剪影。吉他的独奏——诠释寂寞?却又不完全是,更多的是一种抒发,用感染力最强的媒介——音乐,把自我内心深处潜藏的情感一点点揉进去表达出来,而需要表达的这种情感又往往是很难被世人所理解和认同的。
总会把《My Own Private Idaho》一并拿出来比较。导演GusVanSant本来是《断背山》编剧兼制片DianaOssana最为看好的导演第一选取,Gus却放下了这部片子。于是李安接手了。初看此片,就算完全无法理解同性感情,或是因为片中浓重的牛仔口音看不懂剧情,也会单纯的被镜头所传达出来的美丽所震撼。不只是风景,每个镜头的运用,人物表情面貌的特写,每一处简单的场景:白昼,黑夜,草原,溪流,湖泊,天空,树林,篝火,羊群,甚至混乱嘈杂的闹市,甚至尘土漫天的公路,甚至混乱不堪的汽车旅馆;再看原著,两个高中没毕业家境贫寒的农庄小子,那些赤裸裸的性/粗口描述是很难和“美”挂钩的,甚至和时下流行的“暴力美学”也完全沾不上边:Jack是个一嘴龅牙之后中年发福的小个子,Ennis则瘦的像根竹竿而且伤疤遍体。于是有朋友开玩笑的说:李安把《红高粱》拍成了《霸王别姬》。
回到《My Own Private Idaho》。同样是艺术性很强的文艺片(或者归类成Gay片),同样是沉重的逼得观众喘但是来气的杯具,同样是两个天涯沦落人,同样是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断背山》里是禁忌(Ennis少年时代的梦魇是同性恋者会被人打死,他根本不敢设想自我能够和Jack在一齐),而《Idaho》中Scott是市长的公子,他最后因为自我的前程和利益理所当然的抛弃了Mick。再看《断背山》,Jack不断的和他父母说自我要离婚,和Ennis一齐经营自我的农场,只是他没有等到;而Ennis这一边,他能够放下妻女的羁绊,然而却放不下世俗的眼光。
有个心理医生告诉我,爱的升华是对生命的延续,也就是说,当两个人相爱的时候,他们就会有抚育下一代的想法。我不明白这种理论是从哪来的,但感情是个太复杂的东西,单纯的“和对方在一齐”确实不是感情的全部。爱是包容,是理解,是为对方的幸福付出自我的一切,爱是恒久忍耐,爱是牺牲。而Jack与Ennis更多的是互相对彼此的需要。你当然能够说他们在爱。只是这种爱并不是每个人生命中的唯一。导演Gus是仁慈的,在《Idaho》的片后花絮中,当Mick再次昏睡在公路上,他的哥哥把他抱上车,带他回家,天边的云幻出了一张微笑的脸。没有了Scott的照顾,Mick仍然是Mick,他仍然要继续活下去。而《断背山》,李安已经添加了太多温情的东西赚足观众的眼泪。
然而,真要把所有一切都提升到一个感情的高度吗?似乎只要拿感情做幌子,一切都是能够原谅的,一切都是能够宽恕的,但是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小说与电影的渲染而充满期望。《断背山》中感动我的并不是所谓的感情(如果是,我将咒骂Ennis的懦弱和自私),而是对往生似水年华的追忆。
当Jack和Ennis第一次相遇在断背山之夏,他们都还不满20岁。Ennis说他不是同性恋,当然,Jack也不是。只是在那一个特定的时光,特定的氛围,特定的环境,一些年轻的、激烈的、完美的事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发生了。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是,限定在这种特定时光/空间发生的感情不能准确的定义之为感情。至少在那个夏天的时候它还不是。而后影片继续,主线是Ennis的乏味冗陈娶妻生子的“正常”生活。他是一个牛仔,他向往的是回归自然的原野和天空,他的心无限广博,而家庭那黑暗狭小的空间就像一只笼子,他就像是困在笼子里的一只猛兽——他需要发泄,所以他不断和别人打架——但这还不够。他需要的是广阔的天空和原野,他需要的是冰冷的溪流和茂盛的丛林,他需要的是同样强壮充满愤怒充满欲望的身体,像野兽一样,像他自我一样。显而易见,他爱Jack,或者说,他爱的不是Jack,他爱的是那种生活,那个年轻的无忧无虑的年代,那个一去不复返的断背山之夏。
前几天的时候在伦敦,坐地铁,有个流浪艺人在弹一个十分熟悉的调子。开始我怎样也想不起来,直到经过他的那一刹那,我突然发现那是DavidBowie的《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我把当时自我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我没有敢回头,因为在那个刹那,我突然热泪盈眶——不是因为大卫爷爷,我早已经不是他的歌迷了。连前几天网上摇滚论坛的朋友看到我,还调侃我的歌特装扮,说我已经彻底脱离了他们的Glam阵营。但是我不能解释,在我突然再次听到大卫爷爷的歌,听到一个陌生的流浪艺人在地铁里弹奏,我竟然会无缘无故的流泪——我不能解释这种可笑的行为——或者只是因为那个熟悉的调子,再次把我带回30年前那个璀璨的黄金年代,就在我离开那个地铁站的刹那,我只感觉华丽摇滚又死了一次。
世上有些东西不能仅仅归类为感情。Jack和Ennis,你能够用狭义的“爱”来定义他们是恋人,但也能够说他们是朋友,是亲人,是兄弟。他们所要的但是就是远离世人的责难和羁绊,在原始的自然环境里重复重复再重复他们的断背山之夏,打猎,骑马,露营——他们因各自的“天性”而在一齐,对他们来说,在乏味混乱的生活中,唯有彼此象征着自由、热情以及一切的完美,是彼此的另一个自我,是灵魂的唯一所在。影片最后的神来之笔,是那两件调换了里外顺序重新套在一齐的衬衫,当Ennis为Jack的牛仔衬衫系上最后一粒纽扣,“系好了,”他对着空气自语。年华的消逝恐怕是一切消逝中最为可悲的。感情能够重来,失败能够继续,错误能够弥补,但时光的逝去却是永远也找不回来。两件衬衫的袖子上保留着20年前的血迹,思绪飘回了那一年的断背山,19岁的Ennis和Jack在草地上打着滚,抱成一团。
——断背山,断背山,肝肠寸断,情义如山。
影片这样的结局自然让人唏嘘不已,但爱与拥有,或许本就无关。它会一向活在有情人的心上,不是时空能够轻易打断。
虽已是阴阳两隔,生死契阔,但想必另一个世界的Jack不会忘记,在断背山上的某个清晨,Ennis曾与他深情相拥;而Ennis,相信亦不会后悔爱上那个名叫Jack的男人。虽然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他们的感情,就如他们那两件被Jack套在一齐珍藏了二十多年的旧衣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Brokeback Mountain,就应是“断背山”吧,更多的时候却被译成“断臂山”。有一种说法是这是李安的意思,照应“断袖之癖”。想来,在久远的记忆里,古人的断袖之癖似乎一向是被嘲笑的。电影的最后,那两只沾着血迹的空空荡荡的袖子套在一齐,留下的却只有无尽的遗憾。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很喜欢电影的海报,远处是一片宁静的雪山。两个低着头的男人,若有若无的表情。就像看完电影之后的感觉,若有若无。
没想到未见画面之前先听到的是一段流畅的吉他,我喜欢这样宁静温和的开始,就像我宁愿相信Jack爱上Ennis是因为那个早晨温暖的拥抱而不是那个夜晚寒冷的暧昧。Jack和Ennis,一个农夫一个牛仔,就应都是那种粗鄙的乡下孩子吧,年少的冲动和深邃的孤独使他们相爱。然后就是一个漫长的20年,被痛苦和等待笼罩的20年。
也许很多人会喜欢Jack。与Ennis相比,他是用心热情的。Jack一路追求,一路失望,直到最后才让Ennis明白他对他的爱又多深。最喜欢的一个Jack的镜头,是他和Ennis第一次相遇,他偷偷的观察着Ennis,像个淘气的孩子。始终觉得Jack只是个天真寂寞的孩子,有点像《她比烟花寂寞》里的Jackie,直接的不给任何人留余地,和最爱的人一齐受伤并且互相伤害。
然而Ennis又何尝不是一个好人。虽然他不爱他的妻子,却依旧对她很好。他努力的挣钱养家,爱女儿。而他也要忍受和Jack一样的痛苦,又不能把自我的阴影再留给女儿。他的深沉和内敛让他选取默默地承受一切,到最后却依旧有勇气说一句,“Jack I swear,God”。
看完电影之后便不再愿意把《断背山》简单的归类成gay片,因为觉得它是给所有不被祝福的感情的。Jack不爱男人,也不爱女人,他只是爱Ennis。或许他爱的仅仅是那段孤独记忆里的那一个没有情欲只有温暖的拥抱,而偏偏给他这个拥抱的,是一个同性。
就像李安自我说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Jack和Ennis痛苦却相爱了20年,到最后共同的回忆只有那座断背山。与其说相爱,不如说是依靠和寄托。因为太深的爱,是能够伤人的。
还记得《改变1995》里的那句歌词,“奥斯卡那天李安用中文跟全世界说多谢”。没想到在五年后的金球奖上,李安依旧是用中文说“多谢”。我并不是不期望中国的电影能够让全世界看到,只是反感那些为外国人拍片的导演。虽然有人说李安被好莱坞认但是因为他们已经不把他当作中国的导演了,我不否认。但至少在《断背山》中我依旧看到了属于东方人的含蓄,至少从李安的脸上,我依旧看到了发自内心的儒雅而不是某些中国导演故作姿态的清高。李安的电影,没有故弄玄虚的特技,从头到尾都是温和平静的,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却能让观影的人感到波涛汹涌。这是李安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