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观后感 《鸣梁海战》观后感800字

《鸣梁海战》观后感800字

观后感   2025-01-27

  [emailprotected]/* */ 《鸣梁海战》影评,[emailprotected]/* */ 推荐(他酷爱研究和影片同时期的日本战国史),于是今天带上我们家的三号观影在韩国引起轰动的《鸣梁海战》。

  首先,我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背景,它发生在十六世纪末的1597年,也就是我国的大明王朝万历二十五年,我们称之为万历三大征中的朝鲜之役,明军指挥官第一次战役统帅辽东次战役统帅宁夏总兵麻贵。鸣梁海战就发生在日本第二次入侵朝鲜时期,第一次入侵是在万历二十年五月,日本九军十五万登陆侵朝,仅两月,朝鲜全境八道已失七道。万历二十年底,明朝向自己的属国朝鲜派出远征军,兵力四万有余五万不足,其中还有四千戚家军,一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已于万历十五年去世,痛栽惜栽!第一次战役明军收复平壤到万历二十一年七月双方停战,日军撤出朝鲜结束。万历二十四年九月,日本八军十四万第二次侵朝。朝鲜三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在第一次战役中就居功至伟,战功卓著,只是好景不长,功高震主,日本施以反间计,被朝鲜国王李昖贬为士兵,白衣从军,而后日本海军漆川梁海战大破朝军,朝鲜海军几乎全军覆灭,等到李舜臣再度启用时,只有十二艘板屋船和二千余残兵。由于和日军兵力过于悬殊,李舜臣决意在水流湍急并狭窄的鸣梁海峡决战,一战功成,击沉31艘敌舰,损毁92艘,毙敌数千,而自己仅阵亡34人。第二年即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在中朝军民的抗击下日军侵朝失败撤退,在露梁海峡,中朝海军联军狙击撤退的日本第五军,全歼之,战况惨烈,以致明朝海军老将邓子龙和朝鲜海军统帅李舜臣皆双双捐躯。

  历史背景介绍完了,现在说说我的观后感。这部片子可能大多数人看来觉得就是个故事,一部夸大的抗日神剧,但我知道,这不是故事,它就是真实的历史,它在讲述一个英雄,一个真实的民族英雄。据说它在韩国的观影人数已破1700万,而韩国的总人口也就5000万,这足以说明些什么!这部片子没有什么情节,画面特技拍的不错比较真实,其实这些我都不在意。我感受到的是韩国人如此的宣扬可能在他们的历史中唯一能拿的出手的这样一位国家英雄、民族英雄,值得钦佩!咱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人物啊,岳飞岳武穆、于谦于少保、卫青、霍去病、苏武、戚继光、俞大猷...我们也有很好的导演、编剧、摄影、制作,为什么就没有电影人愿意为咱们中国人塑造这么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呢?是担心票房么?还是我们现在的思想已经接受不了?这里我首先承认我绝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我们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无数劣根性的民族,却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无限潜力的民族,说她是世界上最为坚韧的民族,毫不夸张!几千年来,虽有变化,有冲突,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一直延续了下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绝境,什么样的强敌,从来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历时千年,从来如此!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坚强、勇敢、无所畏惧!

  最后,引用抗日战争时期民国才子郁达夫瞻仰戚公祠遗迹后,愤然挥笔写下的这首《满江红》作为结束语。词日: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拔云手指天心月。至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会稽耻,终当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酌千杯,蓬莱阙。

点击显示
标签: 桂花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061910/
观后感推荐
热门观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