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1000字
“为什么您的小说《活着》在那样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还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间轻微的分界在哪里?”
也许现在这个年龄阶段我不能很好的诠释这一个问题,也许多年以后我可以,也许到离开的那一刻我依旧不能明白…
每个人都过着不同的生活,也用不同的方式去生活着。对于余华,我们并不陌生,也接触过他的很多作品,他说过前期的他一直以一种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作品大多源于和现实的紧张关系,在时间和现实的推移下,不断认识到真理的重要性,明白了一个作家的使命,学会了对一切的理解,对世界的同情。《活着》就是很典型的一部作品。
打开余华的《活着》,我跟随作者的脚步回到了那个极端的环境中,回到了中国走过的几十年,故事里,一个名叫福贵的人,是地主少爷,他嗜赌成性,最终赌光了家业,等他意识到自己的家庭时,家里已经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在那里,他尝到了不一样的滋味,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贵的一生尤为坎坷,特别晚年时期,在我们看来,他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他是不是真的只是仅仅的活着!但是这也就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作者说这是生活而不是幸存?
我也无数次思考过这个问题,一个人,到底什么样才算真正的活着,是一日三餐的温饱?是每天开心快乐?还是财产万贯?
或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在日文版自序中很好的阐述到: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往往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他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福贵虽然历经苦难,但是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在他看来,他有美丽的妻子,有最好的子女,有陪伴着他的朋友。抛开任何人的看法,需要的只是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不会成为幸存者!生活是属于每个人的感受,并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我们在短短的人生中,都是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方式和道路去寻找方向,也许这是对的,也许错了,或者说有时候是对的,有时候是错的,但是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未来,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努力和静静地等待……
黄昏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福贵守着时光如常般活着,然后无惧地老去。
原来,《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彭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