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读书笔记 读不阅读的中国人有感

读不阅读的中国人有感

读书笔记   2024-11-30

  读《不阅读的中国人》有感

  通过网络我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孟莎美是一名印度工程师,我想正因为她一个外国人,所以才能以自己的视角对中国人“不阅读”的行为如此深思,才会对这样的行为深感不解,颇有“旁观者清”的意味。试想作者当时的心绪,是困惑不解?是失望担忧?还是同情理解?试想熄灯的机舱内一位清醒、睿智、深刻的普通乘客轻轻地、悄悄地、静静地接受着眼前的景象……

  生活在中国大环境下的人们大多数已经被“不阅读”所同化,我们就是那些匆匆刷微博、玩微信、拍照、购物、甚至大声喧哗中的一员。并且麻木到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就如同在一个房间内待久了的人,便觉不出屋内空气的混浊。但总会有从室外进来的人觉察到气味不对,迫不及待的想要开窗通风。将中国人不阅读的现象如此类比,实感到是把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价值性降低了,但又觉得极为贴切。

  我们为何不开窗通风呢?因为待在屋内的人是大多数,从屋外进来的人三三两两,屋内的人又大多适应甚至享受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温暖,屋外进来的人或许也没感到不适,或许刚从寒风中归来,“暖和”正是他所需的,或许是从众心理,或许是感到势单力孤,于是闭口不言、从了大家的“紧闭门窗”。又或许正好有人感冒了,受了风寒,直怕冷,实在不愿外面的清凉之风进来,大家也就好意迁就了。

  可是,有谁意识到正因为有人感冒了才更该通风,不能把病毒圈在屋内让更多的人受害呀!而感冒者也需要这清新之风!如此作者就与这些好意迁就的人有了相似之处。她说:“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过于忙碌是压力所迫,并不是一种过错……”这里我深感作者的温柔与仁慈。

  但这样的现象不止是在机场或飞机上才看得到。比如我们身边的图书馆里情侣们打情骂俏,“公务繁忙”的同学电话不断,并且没设置静音模式,同学们学习间隙的放松不是远眺放空,而是对着手机抓紧时间刷屏。公交车上有人用手机公放着时下流行的“神曲”,有人塞着耳机看着美剧,有人用手指漫无目的的在触摸屏上滑来滑去,一时间觉得人们如此的相似。

  面无表情的上车,低头看手机,偶尔懒懒地抬一下眼皮,最后是面无表情的下车……通过网络,我们的虚拟世界是变的宽阔了,但我们的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却越来越狭窄。是QQ、微信的提示音,是短信、电话的铃声热闹了这个世界,而喧嚣过后的遗留的静,是人们内心的寂寞灵魂的空虚,而不是内心的平静灵魂的宁静。

  电子阅读的只言片语,网络语言的稀奇古怪已让我们离真正地阅读越来越远。在这样的阅读中,我们无法跳脱自己的世界,和素不相识的人相伴一段路,体验途中的快乐、悲伤、愤怒、平和,我们无法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我们无法走一段独自的夜路却在归来时豁然畅达……

  生活中理智的人们为了生存,忙于奔波,或许他们不是不愿停下来倾听灵魂,而是不能。有太多的责任、压力推着他们不敢丝毫停顿的向前走,一直走,拼命走。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我不愿从国家角度、社会角度大谈空谈,只想贴近人们本来温柔的灵魂,心疼的抚慰,只想真心祈望还停留在不忙碌的自由的年纪里我们尽量多与灵魂相伴而行。因为必将有一天时间的洪流会席卷着责任和压力将我们吞没,那时,我们就从现在的不愿变成了不能,无可奈何又追悔莫及!

  学生时代的我们还能闲适地走在人生路上,就尽力走的优美些,未来的路上要自己调整步伐,不能只图快而乱了阵脚,甚至把自己绊倒,否则真的是离“理性”越近,而离“灵魂”越远……

点击显示
标签: 快乐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066380/
读书笔记推荐
热门读书笔记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