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群山回唱读后感

群山回唱读后感

其他读后感   2025-02-21

  踉跄前行中,你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丢失的那一部分自己。这是群山回唱封面上的一句话,也是我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与《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的一个故事贯穿全书不同,《群山回唱》有主线,但是也有多条支线。在阿卜杜拉与妹妹帕丽失散、相认的故事为主线,同时穿插在着多个人物的故事,让小说的主题--亲情与责任得到了升华。但是这读后感主要以亲情为讨论点。

  小说男主人公阿卜杜拉的母亲因为产下他的妹妹帕丽后难产死亡,所以帕丽基本是哥哥阿卜杜拉抚养的。但是,到了帕丽三岁的时候,他们同父异母的弟弟出生了,父亲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抚养三个孩子,所以他决定把帕丽送给富有的瓦赫达提夫妇收养。从此以后,亲密无间的兄妹被强行分开,哥哥因为失去了妹妹,就如同失去了灵魂一样,他离开了家,自己独自远行,随后辗转来到了美国。

  而帕丽来到了新的家庭,由于年纪尚幼,她渐渐忘记了自己哥哥,融入了这个新家庭。但是好景不长,她的新爸爸苏莱曼突然中风,而妈妈拒绝照顾这个无法自理的丈夫,带着她去了巴黎。在巴黎,帕丽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她有了自己的大家庭,并且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数学教授。

  而在大洋的彼岸,阿卜杜拉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女儿--帕丽。阿卜杜拉起早贪黑地经营自己的阿富汗烤肉店,以此维持家庭。有一天,帕丽收到了来自另一个帕丽电话。我姑且称另一个帕丽为老帕丽,老帕丽收到了一封邮件,无意之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她找到了小帕丽,从法国飞到美国,寻找她失散60年的哥哥。

  小帕丽从小就听父亲说他妹妹的故事,她总觉得这个和她有一样名字的帕丽其实是一个和她一样大的小孩子。小帕丽每天都会写信给她想象中的帕丽,和她一起玩。在小帕丽的生命中,就是觉得老帕丽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们永远是心灵相通的。而老帕丽也总是在生活中感得自己的生命缺少了一种东西,她无法描述,这常常让她感到迷茫。当他们看到了对方,就突然释怀了,发现自己一直缺少的东西已经被弥补上了。

  当帕丽赶到阿卜杜拉的身边时,他已经中风了,变得神志不清了。帕丽只能作为一个朋友默默地陪在他身边,照顾他。但一天阿卜杜拉无意中哼起那首以前哄帕丽睡觉的摇篮曲,帕丽不由自主地接着唱下去了,原来60多年里在她脑子里不知名的曲子,竟是哥哥为他唱的摇篮曲。她激动地告诉阿卜杜拉她就是她的妹妹,但是阿卜杜拉生气地赶走她,他对她的记忆只停留在从前,而不是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妹妹

  故事最后在小帕丽的想象中结束,老帕丽和阿卜杜拉再次回到童年,一起追逐,在草地上共同进入梦乡整个故事的基调很温馨,胡塞尼这次没有写战争如何摧残阿富汗这个国家,而是更多地写了战乱对这些移民者的影响。因为战乱,他们与自己的祖国失去联系,亲人间久久无法相认,以致彼此的生活都感到有所缺失。而看完这本书让我对亲情有了新的理解,亲情不仅仅局限于与亲人之间相互关心与扶持,它更多的是一种联系。因为拥有血缘关系,我们无论距离多远、分开多久,亲情的力量总能把我们连在一起。它可以呼唤起我们大脑中最深处的记忆,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感到完整并且有力量前进。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千里迢迢,排除万难去寻找自己的亲人,特别是从未见过的亲人。但是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缺少亲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就好像老帕丽常常在夜里觉得迷茫,她并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感到迷茫失落,但是直觉告诉她,她的生命中一直缺少了一种很重要的东西。也许并不是他们为了看看自己的亲人到底长什么样子,而是去填补我们对亲情的渴求。

  曾经我看过一个记录片,一对双胞胎分别被一个美国家庭和一个挪威家庭领养,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个家庭发现了自己领养的孩子是双胞胎。他们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在两个小女孩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保持联系。在两个孩子六岁那年,她们得以相见。她们看到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尽管她们语言不通,对对方也不熟悉,但是她们却能一起玩,而且做事非常有默契。其实我觉得她们和老、小帕丽,阿卜杜拉很像,生活在彼此不熟悉的地方,成长环境完全不同,但是冥冥中就有一种力量把他们连在一起,让可以感知对方的存在。在生命的路上,这些人都最终找到了丢失的另一部分自己,那就是亲情的联系。亲情是血液,流在身上,却也连在心上,永远无法割舍。

点击显示
标签: 家乡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074466/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