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一只青蛙》读后感
读了本文,这位老师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注意教学中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联系、对话。学生不负师望:李梦、王婉佳、孙艳同学想象非常丰富,让青蛙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让青蛙坐上飞机去环球旅行。这是孩子们美好的想象,也是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本课教学目的思想教育所在,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无限大的世界。
文章说的是一位老师在教学《井底之蛙》,这个老师每次在教学的尾巴上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创作性思维,总喜欢让孩子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所以这次也不例外。她要小孩子们想象的是当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样。果然,层出不穷的答案随之而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有同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连忙找小鸟求救。有同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上面飞舞着蝴蝶,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真是白过了。还有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直夸世界之大。
张伊是刚转来的新生,老师见她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老师也笑了,便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井外好。”后来,老师随口就对该同学说了一句:“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
后来在批阅作文的时候,老师发现孩子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后,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发出声音的是一只老青蛙,它刚想对老青蛙说声谢谢,只见一柄钢叉刺穿了老青蛙的身体,那只老青蛙在痛苦地做最后地挣扎。青蛙吓呆了,急忙跳回了井里。”看到这篇续文,老师震撼了,在张伊的作文本上写下了: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看了这个案例,让我的心也为之一颤。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也曾是一只青蛙呢?在课堂上在要求着创新的同时,是否也像这位老师那样,未给足孩子时间,让她表达足她的想法,而是一味地按照自己既定好的教学流程走。像这样的教学契机,自己是否去敏锐地抓住呢?抓住了,就是一个亮点,放过了,就是一个败笔。更可怕的是,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不能磨灭的打击。其实,孩子的世界刚好是外面五彩的世界,而自己却是那只最需要跳出来的青蛙。跳出来看看,才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更好地审视自身。不会一味地孤芳自赏,也不会一味地自觉不足。平时多学习,多观察,多反思,让自己不再是只井底之蛙。
这位老师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用语言和行动向学生表示歉意,我对这位老师表示敬佩。“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我们经常教育学生有错就改,老师就要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是对学生的肯定和爱护,这是对学生主体最好的尊重。
新课程倡导把学生看做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活动的主体,弘扬学生主体精神。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而且要依靠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这位老师虽然封住了学生张雨的的口,却让学生的笔下处于开放状态,让学生有倾吐表达的机会。张雨写出了青蛙跳出井口可怕地一幕,这是孩子亲眼所看到的,它触动孩子的心灵。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容不得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想想这个故事,作为老师要给每一位同学发言的机会,说出他们的真正感受、认识,要让老师与学生各自凭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愿我们每位老师都做一位充满爱心的人文主义者!
反思我的教育,我也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蹲下身子,才能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你才会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们也才能以自己的经验感受着属于他的那片蓝天,那片土地。老师没有给张雨同学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竟然还说他“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这位老师又让孩子的用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如果这个老师要创造性地把孩子带入知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努力生活在学生之中,“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去感受生活,做学生的学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课堂是师生通过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也是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让我们一起努力,“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交流,用博大的情怀,去拥抱我们的教育事业、去拥抱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