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好久之前,听说过陈坤有一个行走去西藏的事。第一感觉,就是娱乐圈里摸爬滚打累了想去放松调整下心情,或者是在浮华中迷失了自己,想去西藏净化一番心灵。还记得这个活动有个特别正能量的名字行走的力量。
说来买这本书,也多少和快男有关系,今年陈坤担任了快男的评委,而在同时评委的陶晶莹多次插广告奋力宣传下,我也对这本书感了兴趣。上网,找了个店,下单。就剩满怀期待了。书到的时候还在暑假,这个夏天总是安静不下来读书,一直拖到了开学,带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进了大学。
结果许许多多的新鲜感又让自己根本没时间捧起书来安静地读读书。就这样两个月过去后,我开始有意地挤出时间,给自己一段读书的时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我读得非常快,甚至让我自己都有些难以喘息因为它是如此的一气呵成。陈坤在书中以行走的力量活动为线索,讲述自己的成长,出名,反思,行走和那些他悟出的道理。
作为读者,我看书时一方面惊叹陈坤本身性格的强势与对自我认识和把握的到位,另一方面却更加向往行走,尤其是像去西藏这种改变一生的行走。陈坤本身信佛,童年孤僻的他很享受独自打坐,静心修行。所以在行走一开始,队里关于禁语的规定就在第一天出现了问题。由于在高原容易产生高原反应,而且行走本身就是一次个人的修行,对于在行走中讲话是非常分散精力的事,所以禁语是很必要的规定。
可当10名大学生和陈坤同时上路时,陈坤和工作人员有交谈,其他同学也以为禁语可以就此打破。纷纷开始张嘴讲话,到行走快结束时,陈坤问大学生有哪些人破了禁语,所有人都举了手。陈坤顿时大怒,一言不发转身朝山下走去,走到同学们看不到的地方,把手里的登山杖用力朝石头上砸,登山杖几下就断了。
到了晚上,紧张的气氛更是火上浇油,有同学质疑陈坤自己首先打破的禁语,可陈坤却想告诉同学的事,不要关注他干什么,而是应该做好自己。双方展开了激励的辩论,最后却谁也没有投降。最终还是陈坤自己反思后,走到同学宿舍,先向同学道歉然后以自己从小的经历来告诉同学们他做行走的初衷和原则。终于,同学们也理解了这位大哥哥的想法。整理心情,他们继续出发了。
如今中国的驴友越来越多,而此次行走的力量只在北京的大学中招募自愿者。从一万八千人中多番选择培训,最终选出十名很适合行走的大学生。可在最后的队伍里,多了两位海南的大学生。他们自身也非常喜欢旅行,但由于报名的限制。他们没有能报上名。最终,他们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陈坤。在打了一个月的工筹够路费后,他们一路搭车从北京一路前行,穿过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最后是到达西藏。
两个年轻的大学生,用招手搭车的方式走完了京藏线之旅。他们每一次到达新的地方,接受人新的帮助,就会拍下照发微博@陈坤和@行走的力量。虽然他们历经了许许多多困难,在西藏也如愿找到了行走的力量的队伍。但出于对其他十位大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团队规定的严守,陈坤代表团队狠心拒绝了他们的加入。可是,行走本就是一件坚定的事。当陈坤从拉萨坐车去羊湖的路上。看到两个身影在前面走。两个大学生看到他之后说坤哥,我们只是想跟在你的后面走。陈坤的眼泪就掉下来了。他拍拍他们肩膀说,上车!这也让我相信,陈坤这一次的决定,也是更完美了他的行走。
后来的后来,他们还越过了海拔超过5230米的垭口,去了盲人学校。在盲人学校里,陈坤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叫扎西赤美的小男孩。他从那个男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儿子的影子。可他却没有个对那个男孩有特别的不同,或者说更多的关爱。他说,害怕小男孩因此会抱着一种渺茫的希望希望陈坤会回来,这样一来,其实是对他的另一种残忍。残忍,陈坤的观点又一次震撼了我,对于平凡的我和许多人来说,如果喜欢,那一定会更多或刻意地关爱他,我就是这样,喜欢就让他知道,喜欢就让他过得比别人好。可是我却忽略了环境的不变性甚至说是社会的残忍。所以,读别人的行走也是一次修行。
当我们真的忙到一种不知道在做什么的状态,请一定要停下来,不要慌,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做的是什么。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变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