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杜威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信条是什么,以个人忠贞难辨的信仰为证,换取一段时间的坚持和恪守?这个问题涉及宗教,感觉犹如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给自己绑定的枷锁。其实人生的信条不断都会在变化,本来没有不变的思想,基督徒也许会在见上帝的前一刻投入圣母的怀抱,只是时机未到。可惜灵魂会随时间而散去,散去后的那一刻,这种信仰,除非已经盖上的人,比如杜威的实用主义,堪堪逃离此宿命。
但从寒夜里读开来,作为个人经历的一种沉淀,杜威还是显示出教育家敏锐的直觉,他愿意给思想泥泞的空间,所谓教育都被其抛开,解体,分块摆放,清楚明晰地排列在人们眼前,比如这段话:
通过别人对他自己的各种活动所做的反应,他便知道这些活动用社会语言来说是什么意义。
这句话其实很奥妙,对于读者来说,奥妙当然不是躲猫猫游戏那么简单,它是难以言说的某种惊喜。我从中嗅到了厚黑论的味道,很轻微,但不至于消散,奥妙就在于:社会语言这四个字上。讲的猥亵点,就是你在幼儿时代摇摇晃晃,没经验地上厕所时发现,大家都用很奇怪的眼光盯着你,其实你衣着整齐,和大家一样性别相同,那为什么还看呢?你会好奇,会回看,会思考,于是你就发现人人都有固定的场地,这场地的起点和终点都是那么一致,在模仿和逐渐学习中,你慢慢就也让自己习惯固定的地点。说的文明些,就是你在少年时代血气方刚,尝试学习和别人干架,一两二去发现打的过瘾,基本上算是打遍校园无敌手了,于是人们看见你就纷纷绕路,女生不于之谈笑,男生顾左右而言他,大幅海报是不会贴出来的,但领导的训斥是免不了的。猥亵时刻的社会语言可以称作不懂规矩!,文明时间的社会语言则可叫惹不起躲的起或者别想在我地头挑衅!让人想想都觉得有趣,可见杜威也是个有趣的人,理论信条一套就让人浮想联翩。
杜威还这么说:
教育过程有两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
想的东西还要带上社会因素。思想深不深刻,谁说了算?人啊,一大群后人说了算,这个就叫社会。心理层面的东西不大懂,感觉过去心理问题太少,结果现在一堆一堆的,教育起人来好像底气不足,心里在打小九九:现在这么差,将来可能是爱迪生想到这里就软蛋了,不轻不重几句挑挑了事。现在看来就是社会学的教育没学好,但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有人说:社会要和文明相适应,会是一种强迫性思维,老杜认同它,我也这么想,你想啊,社会还没对学生进行影响之前,他们的本能和倾向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班上有个孩子,一上课就画画,卡通人物,动漫斗士,美女帅哥,山水鱼虫无所不包,我每次都乐呵呵收来看,看了又看,觉得挺有意思。每回也都教育,看似严厉实则暗喜,严厉哪来的?做给其它孩子看的,让他们学习社会的教育不和老大对着干,上课不能分心!这是经典文化观点,学校中普遍存在嘛。但这些不成型的作品(很多画了一半就收了)后来都会还回去,为了是让她本身接受心理的教育潜能发挥出来就好,老师其实挺好的,我下次少画点。
讲到这里,我油然自豪起来,好像自己也掌握了这教育的双重方面似的,其实心里明白也不过是断章取义,多咋呼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好像一只狐狸披上虎皮一样可笑,不过杜威的确是只真老虎,我从这两段话中可以做出保证,这个人,他的实用主义还真实用。他的信条也很有道理,唯一不足的就是我以不大严肃的态度举了些例,大家权当笑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