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书笔记

世界是平的读书笔记

其他读后感   2025-02-07

  三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描述了一个因技术进步而变得平坦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有美国这样的发达工业国家,也有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但不管哪一类国家,都无可避免地主动或被动地走进了一个全球化、地球村的时代,企图阻挡或忽视全球化进程的,一定难逃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全球化就是这本书的主题,它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自由贸易主张的历史延续,是比较优势理论和技术决定理论的具体实践。全球化是一种浪潮,是像水一样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像空气一样从密度大的地方扩散到密度小的地方,最终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弗里德曼先生说世界是平的,大概就是指由于各种因素,世界这个竞赛场地正在被铲平,世界的各个部分之间已经没有阻碍水流的大坝,也没有阻挡气流的高墙,于是,这些水流和气流可以按照自然规律自由流动,不受限制。把这个简单的物理知识移入经济学,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对生产要素的使用会从成本高的地方流向成本低的地方。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国使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中国使用美国便宜的资本。美国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中国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输出国(这里的输出是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输出),这也印证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自由贸易理论。

  然而,自由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存在缺陷的,它的最终结果是,美国永远输出带来高附加值的资本,而中国只能永远输出带来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就价值创造和资本积累来说,中国永远无法超越美国。世界不是两个国家的世界,生产要素也不再只有资本和劳动力,全球化实际上是一部非常精细复杂的机器,里面装载着对全球利益重新分配的程序。那么,这种利益分配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全球化到底是强者的盛宴还是弱者的机会,世界的平坦性与公平性之间是什么关系,都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不过不管怎么说,全球化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主导,不被淘汰?

  本文试图对中国在全球化中的现实状况进行简要的分析,进而对未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发展策略提出一些建议。

  一、中国在全球化中得到了什么?

  中国自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国民经济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00多亿美元,迅速提高到2005年的2。22万亿美元,增长了16倍,经济规模居世界第6位。

  如果说中国是国际贸易的后进者,那么,当中国宣布打开国门那一刻,就意味着全球多了一个10几亿人口的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这对于世界贸易格局是巨大的震动。第一阶段,外商看到的是巨大的消费潜力,开始利用供给创造需求,但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需求的增长是缓慢的;第二阶段,外商逐渐发现中国拥有全球最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中国政府也很合时宜地推出出口导向型贸易模式的各种优惠政策,于是,以沿海地区为主的三来一补经济形式盛行起来;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为本国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FDI(外国直接投资)成为热点话题,于是,就像《世界是平的》中不断强调的那样,大量的外资涌入拥有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投资、税收政策的中国,跨国公司开始集体搬家。现在正在经历的是第四阶段,因为多年的积累,中国的消费潜力成长为消费实力。外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驱动力不仅仅是劳动力成本,而是慢慢转向市场了。中国不再只是外商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而已经成为其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公司已经有实力和经验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此外,中国因其举世瞩目的发展势头,在全世界刮起了中国风,其影响已经超越了经济领域。看看老外成群结队到秀水街买印有毛主席头像和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绿色军挎包,在身上纹着自己都不会念的中文字,争先恐后的在唐人街看舞龙,你根本无法劝住某些外国有人近乎弱智地对中国元素的崇拜。再看看全世界每个角落都有中国商人和留学生的身影,在某些华人比较密集的城市,学粤语的语言环境比学英语好,有些外国人惊呼中国在全球都有移民。

  国际地位的上升,经济实力的增强,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似乎证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了不错的位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1。人均收入还很低,贫富差距在扩大;2。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比较单一,工业附加值低;3。无核心技术能力,世界工厂名不副实;4。经济对外依存度高,风险很大。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应该以清醒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对待眼前的大好局面。

  二、中国在全球化中失去了什么?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代价是《世界是平的》这本书里几乎没有提及的,作为一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以及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忠实拥趸,弗里德曼先生没有必要提及这一点。然而,就中国而言,全球化确实迫使中国放弃了一些东西,这种放弃也可以看作中国利用全球化发展经济的成本。

  在这里,本文不对很多人关心的环境和税收的损失进行讨论,因为这些损失并非全球化独有。本文只是对颇具争议的民族工业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古老标注了历史的价值,民族体现了文化的底蕴。从字面上理解,的确很可怕。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带来文化的全球化,民族的文化受到相似的、外来的、因依附于经济产品而更具强势的文化的冲击。正如用毛笔人没有用钢笔的人多;大宅院都变成了高楼;京剧票友越来越少,追星族越来越多中国传统的、民族的产品受到外来产品的打压,会不会使某些中国文化在历史上形成真空?

点击显示
标签: 母爱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091164/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