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这本书有些地方说的很对,尽管我们现在只是高中生而已,但我们也是即将要迈向社会的人。所以我们就必须做好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不再是过分的盲目。
其实对未来的规划很简单的,只要想想我们现在想要的是什么,一切就可以明了。但是分析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我们毕竟是孩子。对于孩子来说,认识问题很难不片面。满怀着梦想的他们,不能充分的认识社会,这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将来的路就很可能走偏。择业十诫的第五条说:不要选择大家挤破了头想去的地方,而要选择谁都不愿意去的地方。面对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孩子都想着要搞金融,要赚钱,但是这真的是好的选择吗?职业是关乎一生的大事,一定要选择一个你真心喜欢并愿意去做的,并且还要根据世界的情势去判断。当所有人都跑去赚钱时,赚钱就不是一个好职业了。那些关乎人类未来的职业,虽然可能人少,但的确是不会过时的好职业。比如说科研工作者。其次,选择将来的路,一定要把梦想和理想区分开,脱掉自己的幼稚。有的朋友在说到自己的将来时,还是带着幻想,希望尝试所有喜欢的职业。虽然这也可能成真,但我对此是不抱多大希望的。因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把一个职业做好尚且艰难,有的人穷其一生都无法做到,何况这么多?理想太多,和没有理想一样危险。
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规划,就是大学的选择。上什么大学,与之有关的不仅是你的成绩,还有你随后的选择(其实后者更重要)。我有两个朋友,他们的选择恰能说明这一点。他们今年是大一的学生,其中一个高考是上了重点线,另一个差几分没上。上重点线的报考了一个热门的金融类院校,另一个则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搜集资料,去了一个偏远地区学校的冷门院系。结果很令人意外,热门的学校学生太多,老师又少,学生几乎见不到老师的面,对学习造成了极大影响;冷门的院系学生少老师多,有着丰富的资源,教学近乎一对一,高下立判。同是院系,有的可能上千人,有的可能几十人,教育怎么可能一样!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了,在事关人生的选择中,要做好自己的判断。所以现在的我不想与那些热门专业起什么冲突,哲学这样的冷门最好了。我无意左右别人的观点,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无法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