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细节》读后感
清明那天,当我带着一肩路灯洒下的雨水回到家时,杜君立先生的新作《历史的细节》就摆在了我的书桌上。
虽然之前已经读过不少杜先生的文章,但是,这一本《历史的细节》让我重新认知于文字中建立起的作者形象。与作者单篇的文章相比,这本书像一篇更长的文章有一本书那么长;而不同之处在于,作者用这本书重新检阅了历史世界的历史,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我们的历史。
前几年,正是历史热甚嚣尘上的时候,听众和历史说书人一起过了把瘾。但是,对于历史,我们又知道了什么?所有的说书人都回避了这一本质的问题:一个历史的研究者首先应该出示自己的角度和立场,这才是进入历史的通行证。而这又往往被文化掮客混淆为严肃与娱乐的分水,成为说书人逃避历史的遁词。真正对历史提出原创性观点、用这个观点解释历史、并且获得读者认可的作者,屈指可数。如今,在这张名单上,可以加上杜先生的这本《历史的细节》。
杜先生从马镫、轮子和机器三种器物作为进入历史的罗盘,带着读者从蒙昧时代跨越野蛮时代,最后进入现代。这种通过器物而非阶级、制度、经济、军事等等经纬耙梳历史的方法,虽非杜先生首创,但是,选取这三种器物,对人类文明史的重新编织,是此书最大的亮点。通过这三把钥匙,读者可以获得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立场去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
比如,中国是如何在历史上从世界中心变为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落后国家的?《历史的细节》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我们在轮子上输给了西方,也正因为轮子上的失利,使我们在机器的竞赛中遥遥落后。因为轮子的缺失,让我们在思维、观念、意识等精神层面与西方的文明进程分道扬镳,而这种中国观念又决定了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必然不同于西方。
又如,此书对西方如何进入机器时代的描述精确到毛细程度,使我不仅看到机器是如何在西方被重新发明出来,也看到这种机器的发明,是如何影响生产,并催生了相关的学科;同时,机器的发明也带动了产业链的发达,使得机器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虽然这本书名为细节,也的确向读者展示了漫长历史中的无数细节,但是,这本书通过对细节的素描,构筑了一种原创的宏大叙事,一种解读历史的元话语。无疑,作者已经用这种元话语成功耙梳了历史,使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在读者眼中呈现出另一张面孔。
在我的阅读经验中,《历史的细节》是第一本同时代人,对人类文明史做出的原创性解读,这其中的历史意义,也许会在未来逐渐彰显。而作者的智慧和眼光,以及注入文字间的精力与心血,则成为了这本书。愿这只在料峭春天振翅的蝴蝶,可以掀起终结寒冬笼罩的炽热风暴。
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