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生命如一泓清水》读后感

《生命如一泓清水》读后感

其他读后感   2025-02-13

  当我看过第一个小篇目的时候,富有哲理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继续阅读下去,这本书中的一篇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哲理、报告给我很多启迪,很多深思。

  第一部分:生命如一泓清水

  这一部分是俞敏洪老师把现身生活中的一些点滴提炼升华后得出的一些感悟。他提出了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应该是时间,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不会谁比谁有特权。但是,为什么同样的生命周期,有的人飞速成长,却有的人却在相同的地方不停的犯错不停的纠结。我想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你是否善于感受生活。俞敏洪老师的感受全部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平凡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过。甚至,我们有着比他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问题是,为什么他感悟到了这些道理,我们没有?当生命的长度相当时,我们去追求密度,可是我们很快就发现,无论你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多么光彩夺目,最后还是如同烟花般四散开来。有密度,不代表有成长。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让你成长。第二:你是否善于总结。很显然俞敏洪老师是个善于总结的人,他不但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心得,更知道把这些心得总结升华成理论,并用这些理论迁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指引他的成长。我们很多人多愁善感,点滴大的事情能矫情得感悟得比天大,但是,我们忘记把这些东西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去指引我们的成长,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做一个善于感受生活的人,并把感悟心得总结升华成指引我们成长的理论。

  其实在生命的长河中,每个人会经历很多事,遇到很多人,老的走了新的来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每个人都依旧活的很好,很多逝去的人也会因为时间而被我们淡忘,人的情感是和时间联系在一起的,我只希望自己的生命如一泓清水,也许我们会变得浑浊,也许我们会被暗礁撞得遍体鳞伤,但我们的生命将奔腾不息,变成大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浩荡之中再次变得清澈,变得博大,变得宽阔无边。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的生命将会进一步提升,我们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彩,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也可以化做雨露,给干涸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我们可以渗透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之中,然后再次化为一泓清水,给自己的生命一次次的梦想,经历一次次惊喜的旅程。

  第二部分:家的感觉

  不管俞敏洪老师少年时的成长经历多么不容易,无法否认的是,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个家庭给予了他太多优秀的品质。比如父亲的勤劳、母亲的善良、岳父军人的品质。某种层面上而言,老俞的成功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因为他的家庭给予他的品质决定了即便他今天不在新东方成功,明天也会在新西方有另外令人羡慕的成就。但我却在想,一个男人为了自己的事业牺牲了家庭的幸福是不是一种自私。家庭在属性上至少是两个人的,而事业往往是一个人的。为了自己的东西牺牲另外一个人合理的利益,怎么都应该算自私了吧。问题是,俞敏洪老师在这个角色总不是一个一般职业,他是老板,他的事业不仅仅和他一个人相挂钩,还涉及到无数新东方成员的各种利益。于是这件事把我弄模糊了,俞敏洪老师在不得已而牺牲家庭幸福的时候,究竟是想着自己个人流芳千古还是想让新东方无数的成员吃好穿好?忠孝难以两全,那么,为什么新东方员工的利益就要大于俞敏洪老师的老婆孩子呢?仅仅是因为新东方这边人数占优吗?

  第三部分:在新东方的日子

  这一部分是全书的核心所在,有俞敏洪老师做新东方这么多年来的感触收获以及遗憾,有俞敏洪老师对新东方老师或者员工的期盼和鼓励。

  这一部分最打动我的,在《活着,总能够慢慢长大》中俞敏洪老师回答《读者》提问的一段对话。《读者》杂志社问:您多次表示您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一个容易满足的人怎么会取得如此的成就?俞敏洪老师回答道:满足不等于停止进步。我是不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要看什么方面了。我吃饭从来不挑,每天三碗面就打发了,方便面也行。穿衣服也不挑,我身上没有什么名牌服饰。对于新东方做大做小,我也无所谓,无论大小只要自己做着开心就行,只要来学习的学生开心就行。做得再大,自己不开心,一点意思都没有,把别人弄不开心了,更没有意思。现在新东方做大了,我最怕新东方的员工不开心,最怕学生不开心,我自己开不开心倒无所谓了。其实还是有所谓的,但是你周围人很多,你就得大公无私一点,所以有时候你不开心也只能忍着。但是我还是很努力,我还在努力学习,读各种书籍。我还在努力学单板滑雪,常常摔得半死不活。人们说是老狗学新把戏,但我还是自得其乐。努力一点,使自己的思想和血液流动得更快一点。一个人的满足应该是对于物质世界而言,思想和学习不能够满足,否则灵魂就死了,人活着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我们总是很容易想当然地把我们的幸福快乐建立在金钱堆砌的物质之上,以为那就是人生完整的意义。刚毕业的年轻人往往会把钱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而当你真正拥有这一切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依旧不快乐。建立在虚荣心之上的快感一定不能持久的,因为,一味的迎合他人以获得掌声,毕竟使你迷失自己,迷失了,就不再会有会心的微笑。

  古语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什么是苦呢?因为你根本没有进入真正的学海。事实上,学问一旦做进去了,并非全都是苦,至少是苦乐参半,甚至乐多苦少。所以《论语》的开首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而不是不亦苦乎。古来都说穷学富商,做学问的必定穷,做生意才可能富。但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搞学问呢?就是因为这个不亦乐乎搞学问是精神上的富有,做生意是物质上的富有,精神世界的饱足才是一个人真正快乐的源泉,而当我们物质越发富足的时候,往往我们离格物致知的境界却越远。所以俞敏洪老师对于新东方做大做小,我也无所谓,无论大小只要自己做着开心就行,只要来学习的学生开心就行的论断反而显示他的睿智,而这样无欲则刚的状态能让他更加清晰理智的做好新东方。

  第四部分:在路上梦想之旅日记

  这一部分我更加愿意把它当作游记来读,善于感悟我已经在第一部分论述过,这里想要说的是,感悟所具备的某些素材。我理解的感悟是外界的某些东西引起了你内心的共鸣,这种引爆共鸣实际上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这样的文化是基于一定的知识和世界观人生观所形成的。我们不如老俞那么心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的储备的知识文化不够。俞敏洪老师梦想之旅的几个地方我基本都没有去过,我再反思的是,假如我去过,他能有这么些思考感悟而我会不会有呢?也许我仅仅把眼前的美景或者历史的痕迹拍成一张一张的照片而不曾知道这块土地上2000年前有着多么动人的故事。当你对旅游的地方的历史文化风景人情全部毫无所知的时候,旅游,仅仅是走马光花的拍照行为,你不会产生任何的感悟,因为,你缺乏感悟所必要的知识和文化。

  我觉得风生水起的豪情壮志,云卷云舒的从容感悟;老俞与你分享,人生旅途中的风风雨雨,山山水水。沧桑体验,点滴心情。封面上的这句话,正能表达出我的感悟之情。不可否认,可爱又可敬的作者老俞的多愁善感造就了这本书。典型的中国式的知识分子,看一落叶而知秋。他习惯于对一小事想入非非,由小及大,扩展到人生意义。《一堆散乱的砖头》,很平凡的故事,寓意了深刻的道理:教人做事两个重要指导思想,一是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二是付出多少努力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理发》一个几句话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人是习惯性的动物,形成一种习惯后往往就不会再去思考和改变。书中最长的一篇文章《生活在自在和豁达的心境中》,这是对北京新东方员工的一次讲话,很是欣赏。不仅讲人生处事娓娓道来,更是闪烁哲学光辉,以及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和处理生活,工作和人生中的矛盾。教给我们勇敢,教给我们怎么去做梦,怎么去把梦做成功

  好的一本书会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生命的意义、活着的价值等等,总之我觉得《生命如一泓清水》这本书值得一读,值得我们去思考。

点击显示
标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02927/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