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是一部美国电影,讲的是一位叫基廷的男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学生,教他们如何寻找灵感,如何表达自己,如何穿越世俗与平庸做独特的自己,如何来写诗。正当学生们各方面都突飞猛进的时候,一个意外让故事跌入了悲壮之中。死亡诗社因此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学生们受基廷先生的影响追求自我仿照前人成立的一个诗社,他们经常穿过森林在河边的洞穴里情绪高昂地念梭罗、雪莱和自己的诗,后来我看到刚果河/默默流过黑土地/淘金的小径/穿过森林。另一层隐藏着的含义就是死亡诗社虽以尼尔的死而告终,但是基廷先生的思想确实深入了大多数人的心,诗社的灵魂仍活在他们的生命里。
在这部电影里,难忘的情节有很多,但我最难忘的基廷先生在学新课前先让学生读前言,接着在黑板上寥寥数笔描绘出了前言的精髓,然后他下令让学生们忘掉前言所讲的一切,甚至撕掉前言部分,学生们开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等到老师说除了撕书的声音,我什么也不想听到。时,他们就高兴地撕扯起来,他们将撕下来的纸高兴地丢进了老师递过来的纸篓里。这堂课我想无论是学生还是观众恐怕一辈子都很难忘。基廷先生的用意又是什么呢?
在另一堂课上,基廷老师把上课地点搬到了操场上,他让每个同学都来抽一张预先准备好的纸条,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内容,有的是名人名言,有的是给自己鼓励,有的则纯属抒情或锻炼胆量的,每个人在大声有感情地读完纸条后要将一个足球奋力踢飞。胆小的、压抑的孩子在这里不再是弱者,大胆的孩子他们更加自信,表达出的情感更加强烈。
室外的活动课似乎不少,还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基廷老师让一组同学在操场上绕圈子走,老师不给任何提示,结果同学们走得越来越雷同,甚至连节奏、步子的大小都相差无几,围观的同学更是一个姿势给他们鼓掌、大笑。老师的课并没有结束,他打断大家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走,想怎样走就怎样走。这次学生们很有创意,有的蹦得老高,有的学袋鼠走路,有的手舞足蹈打着太极,只有一个同学呆在原地没有动。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不走?我不想走,我想做操。基廷先生笑了,那笑的背后藏着什么呢?
其实基廷先生对学生的训练远不止这些,当他的学生害怕上台害怕写诗的时候他站到讲台上激动地说,先生们,当你站在一个新的角度,你将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来,站上来,试试!你会看到一个新的世界!当学生的作业只写了一句话的时候,他笑着耸耸肩说,你恐怕要得负分了!当尼尔因为惧怕父亲偷偷去报名参加演出时,他肯定了孩子的孝心却仍不忘鼓励孩子跟父亲好好沟通总之,基廷先生带给我太多的思考:我重新在反思自己,作为老师,我们该怎样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教育的真义又是什么?
最近读过的《在学校教育中学做研究》中就提到了,我们教育的追求就在于使学生在道德、智慧、精神和身体各个方面得到发展。我们现在教育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掌握,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教学意义是不完整的。看了基廷先生的教学,我在想,只有当我们广大的师生将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真实地进入课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
尽管最后尼尔的死,让孩子们经受了一场大的考验,让基廷先生离开了他心爱的学生,但是基廷先生的高大形象却留在了热爱他的学生的心间。他激昂的声音仍在我耳畔回荡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人类是充满激情的!诗歌、美景、浪漫、爱情是我们活着的原因。那壮丽的诗篇正在上演,而你可以献上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