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其他读后感   2025-02-23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对于我们教育类专业的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更好为我们理论和实践学习,提供方向。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收获颇多。

  首先,在学习《学生的精神》之后,了解到先生对学生的期望:

  (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会必须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应付环境必须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读完后,我联想到现在的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常常受到父辈过多的照顾,对社会认识不够深刻,在大的教育环境下,主要是对知识的掌握,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常常不知所措。并且,在学业上取得一点成绩时,容易自满,有一点小收获就沾沾自喜。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甚至,读到研究生,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没有很好的规划,还是得过且过。那么作为教育者呢,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教学。虽然嘴里念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却不予以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找出规律,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教师教书,不应该是,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这样就能把书教好的,而应该以学生为教育的重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且,应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自身的身心特点,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细细品味先生的话,并联系我的教学实习,我感觉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意味深长。

  在《教育名著》这本书中,还提到生活即教育,这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在学习完本书后,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学做一个人这一章,这时这我想起我们主任,常教育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这不是英雄所见略同。那么在先生这篇文章里,学做一个人有三个条件,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在讨论问题时,与对方争辩不过就放弃自己的见解。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兴趣。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但是我们若要做事成功,我们必要有那样的才干。

  读完本书,犹如与先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对话,使迷茫的我,看到渐渐清晰的路。

点击显示
标签: 亲情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04387/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