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读后感
花了一天的时间,把毕淑敏写的女心理师看完,很久没有这样看书的酣畅淋漓了,我被催眠了,意识和无意识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我也不清楚,只是这样的时刻,我知道自己完全被贺顿这个人而吸引了,眼睛有种干涩的感觉,很累,不想放弃这仅有的一点灵感来写下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这个人的感觉。
贺顿,柴绛香是同一个人,可是却是一个人不同的两个方面,柴绛香是贺顿心理的秘密,那是她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若是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被言语的荆棘勾连而起,贺顿就不再是贺顿了,尽管她在帮助形形色色的人解决各种烦扰困惑,内心有着一种探寻别人秘密的渴望,尽管她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救世主,可是过去生命中所发生的片段,象万花筒中的纸屑,有的细致,有的尖锐,有的如绸缎般光滑,有的如珠玑般清脆,可是生命的残片有时会缀满一地,让人充满惊悚之感。即便是这样,贺顿从一个养老院的护工走到了小有名气心理咨询师的岗位,这期间她所付出的代价却不是常人所人想象的,在做咨询的时候,她也会偶尔被人触动那段她刻意去遗忘的往事,可是那是一颗刻在她手心的朱砂字,抹不掉,特别是当那段沉睡的记忆被唤醒时,经历了一段浴火焚身,凤凰涅磐的过程,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当年卑贱的小女孩,是心的力量支撑着为着这份事业的热爱,对自身的探索,对助人的热爱,一路走来,虽然伤痕累累,那是刺痛在皮肤的表层的痛,而心确实被某种神奇的力量支撑着,人生中,总会有人曾经使我们处于地狱,但是,我们需要从那里出发,走向天堂。
一个衣冠楚楚的匿名男士,您到底跟我爱人说了什么,她回去就自杀了?
一个骨瘦如柴的男人伸出手来,我是个艾滋病人,肯跟我握手吗?
一个貌似天真可爱的男孩,我天天给爸爸的秘书下毒,我要让她死。
一位不久人世的老革命,我有101个洋娃娃,我要同她们一起火化。
很棘手的心理咨询,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心理困惑,也在不断寻找着救赎之路,只是这条确实那么的难走,坑坑洼洼,布满荆棘,藤条,还有不可知的恐惧,咨询师要陪着来访者慢慢走过这段历程,其间,抽丝剥茧,一点一点地,打开那些曾经,现在在痛着的心灵,然后为它上药包扎,等待着改变,过程很痛苦,只是等到拨开云雾见月明的那一刻,才能深刻感受到灵魂的伟大,世界上每一颗受伤的心,都或许潜藏着高贵,每一具铭刻鞭痕的躯体内,都包裹着改变的决定和铁骨,很久以来,寒冷在假寐,等待着东山再起,作为咨询师,需要等待温暖的来临,就像一件冰冷的器具,需要你用手心的温度,一点一点地将它捂热,然后将这种热度传递。
在很多人眼里,心理学是一门很玄妙的学问,学心理的人都是很可怕的或者是有问题的人,可是一切不尽然,在这个创造物质的时代,背后却有无数的心灵处于饥渴状态,那是对自己的求索,人的这一辈子,会遇到什么,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都很难却界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曾经卑微的心也可以变得高贵起来,反之,也可以反向形成,人一出身,你的剧本就写好了,很经典的一句话,剧本中会有高潮,也会有悬念,当然也会有一些被遮蔽的部分,而往往这些被遮蔽的部分,是我们为了减轻痛楚而刻意遗忘,其实它一直都未曾离开,它潜伏在人的潜意识里,时时出来作祟,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它重现,正视它,接纳它,跟它握手告别,然后接着出演自己的人生剧本。
如果没有当过心理师,你不知道什么是沧桑,如果你当过了心理师,你就最深刻地体验了苍老,在这种蒸煮般的煎熬中,一种强大的混沌感生发起来,如同高原隆起,平缓而不可抑制,要找到症结所在,让心事自生自灭,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但是咨询师就是为那些变化的心灵,有着无穷关切和好奇心的人准备的行业,他或她必须充满了探索欲和苦行僧般的奉献精神。这是书中的话,很喜欢,不知道以后是否会去从事这一行业,至少现在我还不够格,修行不够,就没有底气,但是我会一直坚持对自我的心理探索和救赎之路。
很喜欢这本书,感受到一种力量,虽然不是励志类的书籍,但是我想书中传达的东西不是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而是一种净化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