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千年一叹读书笔记
读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更像是同他再读经历一段文化苦旅。作者已经写了《文化苦旅》这本书,讲的是中国国内的文化遗产,他也因此受到凤凰卫视的邀请,作为嘉宾来走这一段路。从希腊,到埃及,再到中东,最后印度,一路羁旅,探访各大古文明现状。一路上几乎不是战火连连,就是经济匮乏,连古文明的影子都难以寻觅,怎一个叹字了得!
是的,这本书里自然少不了作者对各大文明的“叹”,但是作者也说,这一次旅行是对中华文化的重新发现。也就是说,中华文明与其他各大古文明放在一起对比,加上对其现况的考察,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能够不中断地延续数千年,除了地理上与其他大文明阻隔,没有直接交战的可能以外,还会有其它因素。而我们题目中所讲的“水土”,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形态,包括地理环境,以及其所决定的文明种类,还有文明的发展策略等等。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果把中国与中亚、南亚之间的雪山沙漠什么的都从地图上抹去,让中华文明与其他大文明有直接接触(指有明确的关系,像朋友敌人这一种)会对中华文明产生怎样的改变呢?
让我们先看一下时间轴: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和两河流域出现小国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基本统一
公元前2070年左右:禹建立夏朝
公元前20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产生
公元前1900年左右: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定居
公元前800年左右:希腊城邦出现
公元前770年左右:春秋时代开始
公元前550年左右:波斯帝国诞生
公元前540-公元前525年: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被波斯征服
公元前475年:战国开始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
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这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国家,今天却没了当年的气色。古代大文明间,或者对大文明的战争,满满包含着一种对其他文明的嫉妒,再加上某些君王所带有的野心,征服后的毁灭成了必然。所以就会有占领城市后纵火、水淹、甚至是在土地上撒上盐和荆棘种的种种我们甚至无法想象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是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人民观念的破坏,还是对文明间仇恨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了极端主义。这是几大古文明在斗争中最终荒芜的原因。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朝代更迭大多是文明内部的战争,周围也没有可以匹敌的,拥有如此大包容力的文明。那么我们回到刚才的假设,并且来设想一下。
首先,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已经形成国家时,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完全形成“国家”的观念,也没有可以确定的思想,但是统一则基本与古巴比伦王国时间近似,还是算几个成型大文明中较年老的一个。(古希腊按迈锡尼来算)。
从已知的文化水平来看,中华文明这样的文化基础和后来我们看见的发展是完全可以在各大文明的交流与战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不过,当文明之间真正开始战争,被征服的又是谁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文明也会像其它已经衰亡的文明一样,换来一个“古中国”(注意这里和古代中国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名号,留下一些残垣断壁和器具,给人同样无限的遐想吧!
总而言之,一方水土能养一方文明,而能养中国千年不断,其地理位置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有了地理位置,才会有百家争鸣、才会有张骞、才会有汉化、才会培育出更好的水土来促进文明的发展。否则,像中东,印度,那里的水土,无法可想!
一叹,叹大文明水土之失。
二叹,叹大文明景象之变。
三叹,叹一方水土,竟能养数千年不断之文明。此奇乎?此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