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奴十二载》有感
徐洋
这本书是由一个本是自由的黑人,后来被贩卖成奴隶的人--所罗门·诺瑟普所写。作者在父亲那一辈的时候,家族就是自由人了。什么是自由?就是他们可以完全属于自己,和白人一样正常生活,不是任何人的所有物。作者的童年是在人人生来平等的北方环境中长大的,黑人和白人是互相平等的,黑人不受奴役压迫。但是在南方,黑人只是可以工作,可以被榨取生产力的高级动物,是没有权利可言的,完全归奴隶主所有。因为南方需要奴隶,在那里,奴隶的唯一特征就是肤色是黑色的。所以就算你是个自由的黑人,只要你在南方,如果没有自由之身的证明,那么你就会被任何一个白人抓起来,充当为奴隶被贩卖。这就是为什么作者本来是自由的,但却被人作为奴隶奴役了十二年之久,甚至几次徘徊在死亡边缘,差一点就无法见到自己至亲至爱的家人。
那么到底什么是奴隶制,美国的奴隶制为什么如此盛行?奴隶制,产生于能产生剩余产品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当时认为合法的拥有和控制的制度。在典型的奴隶社会中,法律确认奴隶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对其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可随意奴役、买卖和杀害。奴隶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奴隶的后代也世代为奴。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也有从非洲等地拐卖而来进入奴隶市场的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黑人”在北美洲作为奴隶的唯一特征。北美洲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而随着英法等国家在这里建立殖民地,大量印第安人作为战俘和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自然就成为了供人驱使、随意拥有的奴隶。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虽然制定了联邦宪法,但是宪法并没有废除奴隶制,反而维护了奴隶贸易。这也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美利坚合众国是北部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共同浴血奋战而创立的,独立后建立的是两个阶级的联合专政。南方和北方各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地非常迅速,从而开始了工业革命。而南方实行的则是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度。美国南部的奴隶制种植园形成于殖民地时期,在南方的广大黑奴过着悲惨的生活。虽然美国的建国者们提出了自由的思想和人人平等,但是并没有将其应用于美国南方的黑奴。为了获得南方奴隶主阶级支持,美国的建国者们在建国时采取了默认奴隶制在南方存在的事实。这样就形成了北方自由制、南方奴隶制的“一国两制”美国特色。
正是由于北方和南方对黑人截然不同的“待遇”,使得本来在北方幸福自由生活着的作者,因为误信他人,被白人一步一步诱向黑暗的深渊,被卖到华盛顿以远的州市种植园,从此沦为了奴隶。在十二年的奴隶生活中,他亲身感受到奴隶的卑贱,奴隶主完全不把奴隶当人看,完全是另一种牲畜。奴隶主对奴隶有完全的拥有权,甚至包括奴隶的生命。在奴隶主眼里,奴隶的生命轻于鸿毛,死不足惜。对奴隶的惩罚不是因为客观的因素,比如偷懒,逃跑,做错事等,反而是因为奴隶主的心情和状态而执行的。不管奴隶有没有做错,只要奴隶主想打想骂,奴隶就得接受惩罚。在奴隶制的时代,奴隶们没有自我可言,有价值就可以活着,但有时活着比死更是一种折磨!作者在书上列举了其他的奴隶的命运,对于无法改变现状的奴隶来说,死亡也许是唯一的解脱。作者也有过几近于死亡的经历,也有意志消沉的时候。但大多数时,心里还有着生的希望,有着活着回家再看看老婆孩子的愿望。因此,他时时想着能够逃跑,时时计划如何逃跑,回到他朝思暮想、温暖自由的家中。
我在书中还发现了两个并不起眼的小孩。一个是埃普斯的儿子,一个是所罗门·诺瑟普的儿子阿伦佐。所罗门·诺瑟普的儿子阿伦佐给自己妈妈曾写信说道,等他攒够了钱就去把他爸爸赎回来。一个从未见过自己父亲的小孩,而且还是那样一个人心惶惶的年代,他不但没有抱怨由于自己的父亲不在身边而被别人欺负,反而把攒够钱将自己父亲回来作为他的人生目标。这是最简单、最纯粹、最温暖的爱!爱由心生。而埃普斯的儿子只有十岁,却懂得了用鞭子责问并抽打老亚伯拉罕。作为一个孩子,对待一个老人没有半点怜悯之情,让人感到可悲、可叹!当然,这不是孩子的错。是阶级“赋予”了他不需要尊敬他人,是父母“教导”他不需要爱护他人,是环境“造成”他不需要疼惜他人。所罗门·诺瑟普是悲惨的,也是幸福的。因为在遥远的故乡,有人牵挂着他,想念着他,盼望着他。也正是如此,所罗门·诺瑟普才能够几经转折返回家中。
这也让我不得不想到人的性格。人从出生那一刻起伴随着父母的基因,便已经带着一种性格。在成长中我们虽然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断在改变自己,但有一种性格似乎永远都不曾改变,而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越发地坚定--这就是自己的本心。有一颗善良、友爱、包容的本心,就是自己得到的最大最好的礼物,也是回馈社会的最真最美的桥梁。
有人说:“不管我们的生命中有什么宏大的目标,每个人生命的根本目的都是一致的——体验美好与感动,享受爱与被爱,收获温暖与幸福。”我想,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我们都应保持本心,不忘初心,迎难而上,破茧而出,为了家庭幸福、身体安康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