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观后感 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电影《辩护人》观后感

观后感   2025-01-17

  电影《辩护人》,2013年于韩国上映,院线观影人次超过千万,这在韩国电影市场上并不常见。该片,名为根据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的真人真事改变,而编剧兼导演的杨佑硕又坚持强调,不可将该片完全视为传记电影,它并非为某位特定的领导人物而作,它只是依托一个原版的故事题材,讲述处于韩国上个世纪80年代军事独裁时期的社会转型期状态。

  将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期状态,浓缩为一个具体的人物叙事关系,是近年来,电影艺术创作中的新突破。截取前任总统的亲历视角,来关照整个国家社会形态转型期的诸多问题,电影《辩护人》并非创先河者。2009年上映的电影《成事在人》,也是拿前任南非总统曼德拉的视角,来关照南非重返世界时期的社会巨变问题。该部电影以曼德拉与一个南非橄榄球队如何重建和冲击世界杯的故事,来完成了对整个时代的浓缩。

  《辩护人》则依托前任韩国总统卢武铉在未当选韩国总统之前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为釜林事件中的受害学生进行司法辩护的故事,来浓缩当年韩国社会转型期的新闻、司法等诸多方面的真实状态。开辟小视角,更容易展现宏观政治、历史背景。因为微观视角的体例问题,《辩护人》、《成事在人》等以具体事件来反应时代巨变的电影,比宏大叙事的《圣雄甘地》等领导人的传记片更容易调动影迷观影情绪,且更容易实现电影叙事节奏的把控,与影视艺术背后的情怀与价值思考。

  釜林事件前后的韩国,正处于军事独裁政府的专制时期。当时的全斗焕政府,肆意抓捕带有反动思想的学生,并以防止韩国被赤化为由,时常僭越司法,迫害公民。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与美国文化在南韩政府与社会中的影响颇深,特别在新闻、司法建设等方面,尤为明显。反应在电影《辩护人》中,则是,即使韩国处于军事独裁专制时期,在抓捕带有反动思想的学生之时,也要象征性地走一下司法审判程序,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媒体进行报道、监督,并在很大程度上惧怕外国媒体造成的世界性影响。

  这一点,是朝鲜、伊朗等专制政权所不曾具备的。因此,《辩护人》的故事,则具备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它只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韩国,任何其它地方,均不适用。也正是因为司法与新闻等方面的开化,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扼住专制,虽然在电影中,韩国军事独裁政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操控法庭审判,但这种控制,必须建立在辩护律师与新闻记者全力配合的基础上的。

  新闻自由,在韩国军事独裁专制政府的转型时期,尤为重要。在电影《辩护人》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最终辩护起到非常重要的砝码作用的,是外国记者对审判庭的进入与旁听。这在新闻并不自由的一些国家,是很难想象的。在朝鲜等国家,虽然专制政府也时长做做样子,给予外国媒体记者以采访机会,但大多在法庭外设定特殊的采访区,并不能直接进入法庭。

  可以说,韩国军事独裁政府能够在民众的几年的游行示威中顺利转型为现代国家政府,与政权建立之初的对新闻与司法的尊重,有直接关系。虽然我们看到,在电影《辩护人》中,专制政府对新闻与司法的尊重,只建立在表面化的走过场上,但这种表面的形式化,却给国家的顺利转型留下了非常必要的准备条件。因此,电影《辩护人》中的律师,可以在法律框架内为被迫害的学生进行司法辩护,并通过媒体记者向民众发出声音。

  当下,世界主流价值观念,对一个国家是否为现代国家的主要判断标准,便为,这个国家的新闻是否自由,这个国家的司法是否独立。当今世界,很多专制国家政权向民主国家政权的转变基础,也是建立在放开新闻管制与尊重司法独立的基础上的。当然,社会转型期的这种进步,也很重要的,是建立在司法人士尤其是维权律师的个人付出基础上的。

  在电影《辩护人》中,主角律师放弃富裕的税务律师生活而转向危及自身与家人生命安全的政治维权活动,是值得歌颂的个人牺牲主义。不过,电影《辩护人》最终给出明朗的前景,当你为维护他人权利发出声音的时候,所有人都会为你的维权站出来说话。这种打破绝大多数的沉默的意志,正是韩国顺利转型的民意准备。

点击显示
标签: 游记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22679/
观后感推荐
热门观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