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一》读后感
《学生第一》读后感
工作闲暇之余,偶尔也会翻阅一些教育教学杂志书籍,不过说实话,读得都较为粗浅,原因就是理论性太强,实践性、可操作性较弱,感觉太空,不实用。近期,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发放了一本名为《学生第一》的书籍,看到这么厚的一本书,我顿时觉得一个头两个大——怕读!后来没办法,只能当作任务,硬着头皮打开书来读,没想到读着读着,我竟从“怕读”变成了“乐读”、“爱读”。
《学生第一》这本书是由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校长所撰写的。李希贵,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读着扉页上这一大段对李希贵校长的介绍,我的心中已经肃然起敬,再细细读读他的从教之路、个人成就,不禁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突显“学生第一”的理念的呢?在书中,他又介绍了哪些先进的理念和优秀的经验呢?一个又一个的疑问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带着疑问,我走进了《学生第一》,走进了李希贵校长的教育天地……
全书除《自序》外共分为六大版块,每个版块按照一定的主题收录了一个个小故事,图文并茂,发人深省。在这些真实发生的故事中,
我们可以看到李希贵校长和他的同事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学生第一”的深刻内涵,努力打造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让他们在这一方自由天地中快乐成长。这些老师匠心独运、甘为人梯,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而学校里的孩子们呢?有这样一群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着想的老师,他们变得自信阳光、睿智机敏、热情仁爱,最终成人、成才。我想,这就是李希贵校长和他的同事们最乐于见到的喜人成果。
书中一个个故事看似微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例如:《世界文化艺术节》告诉我们:别低估孩子们的能力,世界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世界的角度, 他们可以俯瞰人类文明。《评选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和活动》让我们知道:尊重民意是孩子们应该享受的权利和义务,学会放弃自己,是他们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没有课时的学校必修课》是一个好主意,让孩子们平时知道该做什么……
《每月百星》更是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项在学生中开展的评选活动,旨在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闪光点,挖掘每个孩子的优秀之处,鼓舞更多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不断上进。其实,我在班级管理中也进行过类似的评选活动,但是结合李希贵校长的做法,我发现我的眼光太过狭隘了。在李希贵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开展的每月百星评选活动中,每一位教师关注的焦点并不仅仅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更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比如值日工作认真负责,作业书写工整,乐于助人等,“百星”的称号也是品种繁多,诸如“领袖之星”、“飞毛腿之星”等。在评选的过程中,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纷纷被挖掘、被发现。这时,再配上宣传栏里学生的大幅海报,一个自信、
上进的孩子又产生了。而反观我在自己班上开展的评选星级学生活动,关注的仅仅只是孩子们的学业成绩有无进步、作业书写水平是否提高等内容,看似类别也较多,但归根结底,都与学习有关,试想,这样的评选似乎与班级后进生基本无缘,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了,因此,开展了没多久,这项活动就“夭折”了。现在想来,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学生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上的进步,更多的应该是个人的全面成长,我们的思想似乎过于僵化了。此刻,读了李希贵校长书中的这个小故事,我真正受益匪浅。
通过这本书,我遇见了一群有思想、有魄力的教育者,他们用智慧、创造力引领着一群富有热情和创造力的孩子不断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也像李希贵校长和他的同事们一样,处处、时时、事事将学生摆在第一位,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一定也能开拓出属于我们学生的一条充满希望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