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幸福密码读后感1500字
毕淑敏是我特别钦佩的一位女性,因为她的经历,不仅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还是心理咨询师,并且还做了一次环球旅行。
这几天,有幸读到她的《破解幸福密码》一书,书中缓缓道来涓涓细流:怎样获得幸福,让人读后获益匪浅。书中把人的幸福观分成四类。
第一种:饮鸩止渴型,执这种幸福观的人,会为了眼前肉体和感官的快乐,而完全罔顾长远的目标,他们是损人不利己的。比如:犯法、吃喝嫖赌、腐败、性瘾、一切成瘾。在中国民间飞扬这这种幸福感的散乱灰尘。“人生在世,吃喝二字”、“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一朝拥有”等等,都有及时行乐,逃避痛苦的内核在其中。
对待幸福的第二种类型,是黄连团子型。指的是有些人把目前的生活过得十分清苦,总想以后再来享受,他们日复一日地劳作,忍受万千辛苦,任劳任怨,把每一分钱积攒起来,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他们终年忙碌奔波,牺牲眼前的幸福,图的就是将来有一天,自己可以从容地享受幸福。
书中建议,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留一点当下的幸福给自己。不要丧失了对过程的幸福感。幸福并不是爬到山顶的那一刻,而是贯穿在攀登的全过程。不要给幸福开一张渺茫的支票,而且不肯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的幸福支票,就是一个黄连粉制作的菜团子,你始终无法抵达香甜的核心,就算真的吃到了内核,才发现那内核不论原本多么香甜,在苦不堪言的大寒之药浸泡下,早已失了原味。
第三种幸福的类型:馊馅饼型。指的是某些人固着于一种既对眼前不利,对长远也没有好处的生活态度。这种人很消极,认为自己根本就不配享有幸福,总是对生命采取破罐破摔的态度,没有希望感,放弃了对幸福的追求。一事当前,他总是能找到消极逃避的理由。即“习得性无助”:频繁体验挫折——产生消极认识——产生无助感——出现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这种习得性无助,会让我们丧失对幸福的感知力。
书中建议,幸福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是奋斗来的。因为害怕失败,就拒绝了奋斗和挑战,那也就是从根本上拒绝了幸福。简言之,馊馅饼就是当下不幸福,将来也不幸福。很多人就是如此委屈地活着:为了金钱,在一个很不喜欢的人手下苟延残喘。为了舆论,在一桩极不幸的婚姻中挣扎;为了提升,在一个很不惬意的单位佯作笑脸;为了讨好他人,用整整一生来揣摸他人的心思;为了一个户口,一个身份,反倒完全忘却了自己是谁……这就是馊馅饼的幸福观。
第四种类型:幸福的包子。就是活在当下,眺望未来。既能吃到松软美味的包子皮,也坚信在不远之处就有更棒的有肉有菜的包子馅真实地存在着,富有营养,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
书中引用了路易斯·海地话: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我们每个人创造了自己的疾病。如肥胖代表着不安全,于是希望储存更多的食物。更年期的问题,实质就是害怕衰老,害怕自己不被人需要。
世界最有力量的东西,就是“此时此刻”。做一个幸福的包子,就要学会欣赏生命进行时的风景。
希望大家都是幸福的包子,丝丝入扣地料理身边的杂物,其乐悠悠。平淡如水的日子,食之如饴。与大地江河和亲人们和睦相处。一生就如一匹丝绸的长卷,哗地抖开,柔光流淌,细韧而亲切。那里面藏着桑的青绿和蚕的孜孜不倦,温煦的气息如同樱桃之酒,红艳而醇厚地扑面而来,飘然散去。远处、悬挂着初阳一般光灿的目标。即使在暗夜中跌倒,可能被打败,但不可能被摧毁。只靠月光和星光,也可以走得很远,我们的心理健康了,脚力就足够硕健。
德国大哲学家费尔巴哈说:你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幸福的人,但愿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
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个状态,即使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过后,依然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说,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总体上仍然是幸福的。
她指导人们怎样排出自己的自卑、悲伤和焦虑,用新的模式代替旧的思想,强调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我们是自在之物,我们不必讨任何人的喜欢,就可以欢天喜地地背负大地,面朝青天。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但追求幸福是没有终点的。但不要做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世上本没有完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