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冰心读后感
不知不觉,我已经大三了,在大学的这些日子里,我喜欢徜徉于书海,因而读过不少书籍,它们中许多使我受益匪浅,但因为自己的懒惰,所以真正着手写下感悟的却不多。不久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吉老师推荐我们看冰心的《超人》。说实话,我对冰心本人还算了解,可对其作品却少有上心。然而,当我读完《超人》,我觉得自己的知识真的很贫乏,因为文章的内容根本未提及超人二字,所以我有种被标题骗的感觉,当然,这是我自身水平的原因。冰心的《超人》写于五四运动落潮期,发表于1921年4月份出版的《小说月报》。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何彬在开始的时候对一切都很排斥,拒绝交际,后来由于深夜被一阵惨淡的呻吟所困扰,出钱给病人看病,最后被病人即小朋友禄儿的行为感化,从此改变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的故事。全文看似只写一个简单而普通的人物前后转变的过程,却锲合了五四青年当时的愿望和要求,发人深省。
起初,我在读这篇小说时并没有把主人公何彬与超人联系起来,刚看到题目时也只是按照字面上的理解,认为超人就是非同一般的常人,可能有着某些常人没有的某种品质、某种信念或某种异能。
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小说在开篇第一句,作者就断然地对何彬的性格下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给他笼罩了一种冰冷的氛围。然后大肆渲染了何彬的冷心肠,介绍了何彬的生活环境与特点:他住在一座很多人同居的大楼里,这一特写放大了何彬与众不同的一面,即他冷漠孤独、不近人情、不轻易与人打交道、从来不会寄出和收到一封信、不爱任何有生气的东西,屋里如同山洞一般阴冷。我开始有点费解,难道这就是作者心中超人的形象?可他明明就是一个反面消极的人物啊!不过后来静下心来想想作者的写作背景,也不无道理。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一片混乱,五四的枪声虽推翻了陈旧的孔子思想,却一时没给广大民众带来实质性的精神寄托。很多青年人没有了意识,没有了目标,他们的理想与现实在天枰的两端差别太大,人生究竟是什么?他们陷入了空前的迷茫当中。而尼采思想的流入如黑暗缝隙里迸射进的一丝光亮,让以何彬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从此有了生存下去的信仰。但尼采思想的消极成分也深深地毒害了他们,使之冷,何彬也只是作者撷取的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已。
文中,超人何彬甚至还认为世界是虚空的,认识是无意识的,人和人、人和宇宙、人和万物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不得了,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场也是这么回事,笑一场也是这么回事,与其互相关联,不如互相遗弃,爱和怜悯都是恶。由此我便开始深思,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活着的意义。我想,我们不应该也不能成为这样的超人,因为他总是孤身一人、形单影只,与社会脱节。如果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超人,那么就不存在这个人和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介质社会。人也只能像超人般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那是一个相当不严密的、松散的结构,正如将大海中的水分为一滴一滴分散在世界各地,很快就蒸发消失一样。人们因为只拘泥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殊不知脱离了社会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也就真的是虚空的,毫无意义的了。何况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风景,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人,我们会与外界交流沟通并且在他人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或在自己心中发现他人的身影,不可能相互遗弃,只会相互牵连,所以人与人之间必然会相互牵连,而社会正向人们提供了交流的价值,人只有活在社会之中,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然而,从作者的创作中看出,何彬又不是那么绝对的无情冷漠、与世隔绝。何彬的冷中似乎还隐藏着不灭的热。他会每天上局里办事,会和同事们说几句公事上的应酬话。此外,就是这么一个冰冷的人,却能在禄儿痛苦的三夜呻吟中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试问,一个毫不动心的人,面对凄惨的呻吟除了本能地因噪音而烦躁外,又怎会从难听的声音中联想到美好的幼年往事呢,又怎会在他空洞洞的脑子里,凭空添了一个深夜的病人呢?或许在他童年里也有过一段似曾相识的记忆,病痛中也有过母亲温柔的照料。禄儿痛苦的呻吟无形中充当了一根诱发他沉睡记忆的导火线,也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他心中封锁爱的匣子。泛滥的母爱与他现在坚守的主流思想间发生了激烈的冲撞,以至于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要摈绝这些思想,但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最后他眠食都失了次序,眼圈儿也黑了,脸色也惨白了。可想而知,他忍受的煎熬是何其之重。两种思想的斗争带来的是一种信仰的危机,这不免令他心生恐惧。替禄儿出医药费这种破天荒的举措,从某种方面来说何尝不是他潜意识下的一种方式,又何尝不是两种思想斗争。何彬备受心理的煎熬,这种煎熬的突显开始于禄儿凄惨的呻吟,结束于何彬读完禄儿信后悔罪的泪光。在这场思想的较量中,何彬给禄儿付医药费是何彬并非冷心肠的一个有力证明,恐怕这一点连何彬本人也未尝察觉到吧?文中反复出现这样的语句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证明了何彬的内心是有感情的,他只是选择了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面对现实的生活,面对现实的人群,他只是身处冷漠虚伪的社会,不得以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面对生活,寻求自保罢了。这使我懂得,无论时代的现实多么的黑暗,多么的残酷,无论人伪装的多么的无情,最终都敌不过爱的力量。母爱,人与人之间的大爱,都会带着这样悲观的超人走过荒芜的沙丘,来到爱的天堂。就像文中所写的,最后何彬在母爱和童心的夹击下,转而虔信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由此可见,这些幼年零零星星的爱和记忆,正是何彬热的源头。
禄儿的病虽好了,但两种思想间的战争还未休止,甚至愈演愈烈。母亲呵!我要起来坐在你的怀里,你抱我起来做在你的怀里,母亲呵,别走,别走!等等。也许长时间的孤寂;长时间的不被理解;长时间身心的煎熬。他的心已累了,倦了。此时母亲的怀抱,未尝不是他疲惫身躯最好的栖所。是啊,不论有多少醉人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盛行,无论有多少顽固的劣根性在国民身上残存,迷失的国民至少还有母爱的支撑,母爱的导航。心已在剧烈地震颤!
文章的末尾,禄儿的信简单而质朴的言语间流露出不一样的深沉。禄儿充满纯洁童心的信颠覆了尼采思想的主导地位,也彻底摧毁了何彬扭曲的信仰。何彬看完禄儿小心放下的信,捧着他送的黄花篮,什么定力都尽了,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即是最好的佐证。他终究不是超人,他也有爱。从他给禄儿的信可以看出,他向禄儿道谦致谢,他坦白了这十几年来,他错认了世界是空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