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党史教育学习读后感范文

党史教育学习读后感范文

其他读后感   2025-02-21

  如果说把党课比喻成是一个人,那么情感就是党课的灵魂,内容是党课的躯体,语言是党课的动作,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有机的融合起来,才算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才算是一堂精彩的党课。

  《朱明王朝》与大多历史文献书籍相悖,现行的历史文献书籍多为对一个朝代整个兴衰荣辱及一些重大事件、内幕事件进行阐述和揭露,而《朱明王朝》则在明朝的行政体制、监督体制、社会风气及文化风气上进行介绍。因此,在阅读后,记忆更多的并非是皇权如何交替,而是对明朝的一个整体框架的理解,主要是针对皇权与相权斗争、权力监督体制、以及忧患意识重要性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看法。

  一、权力的过度集中容易导致事业坍塌。中国古代封建历史有一个奇怪现象:皇帝崇尚君权天定,自封为天子,代天行事,自身权力希望毫无节制,要求一人集权;而往往皇朝的强大,除了皇帝需要开明以外,一个敢于抗衡皇权制定合理政策的行政机制也必不可少。朱元璋作为我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位从南到北实现统一的开国皇帝,其本人具有历代以来开国皇帝的优点,同时也兼有对集权的欲望。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灭亡,根本原因在于主荒臣专,也就是相权压制了君权,于是在中国延续了千年的宰相(丞相)制度在其手上夭折,而其本人的亲力亲为和集权欲望导致最高行政机构成为了国家领导人的秘书处,历任内阁首辅也仅仅是其以及其子孙后人的意识执行者。

  这种体制的建立其实仅仅是让皇权得到了极端升华,但是对事业却并无好处,行政人员作为政策的具体执行人员,丧失了基本的思考能力,一味地崇上,缺乏对政策的理解和因地制宜的实施能力,导致整个行政机构失去了应有的执行能力,最终导致整个机构的坍塌。

  二、权力的监督失衡容易导致事业下滑。监督就是把权力的欲望关进枷锁中,监督失衡就会导致权力失衡、欲望失衡。作为朱明王朝最为著名的两个皇帝朱元璋、朱棣两父子都有通病,都对他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和防范心,因此在这两个皇帝在位期间,多数官员均是战战兢兢去早朝,生怕回不了家,而为了更好的巩固自身统治和防范风险,于是朱元璋父子创立了明朝所特有的厂卫。锦衣卫是皇帝对百官、百姓进行监督的机构,而东西厂则是对监督机构进行监督的机构,自明朝中叶开始,厂卫监督失衡,监督者与权力执行者身份重合,厂卫可以不经任何程序和批准对官员、百姓进行处置,严重导致监督缺位,因此从明中叶开始,政治生态顺流直下,一去不复返。

  权力的监督失衡,让整个行政机构处于一种失管状态,行政人员开展工作更多的不是担心工作能否出现成效,而是担心自身是否会不明不白的被处理,干事者无心干事、不敢干事,当权者不给予支持而是更多的进行压责惩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干事者不敢干、担当者不敢担、民众幸福感完全缺失,腐败堕落成为常态,最终造反成了唯一出路。

  三、忧患意识缺失容易导致事业失败。纵观中国古代史,历朝历代都逃不了一个逻辑前期强盛、中叶守成、后期堕落。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本人认为更多在于忧患意识的不断减弱甚至消失。封建王朝,前期总是外敌环视,虽已安定,但居安思危的心态鼎盛;经过前期发展,国家不断强盛,外敌退却,玩乐思想开始盛行,到了后期,在外敌人强盛,在内奢靡之风盛行,王朝衰败气运日渐凸显。在明朝,朱明家族大力修建了万里长城以防外敌,于是外敌进不来,大家只顾着在家里享乐,最终玩物丧志。例如明武宗朱厚照只顾玩乐,不理政事,成为头号玩家,太监刘瑾成为了实质决策人;万历皇帝更是可以足不出户,多年不早朝,太监魏忠贤则成为了全国人民的九千岁。

  曾经有一个寓言故事讲在山上养一群羊,把狼全部杀掉,结果养羊不成,而留下了一只狼,结果羊变得健康。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居安思危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危险的存在更多的是提醒人们要往前走,只有后面有人追,前面的才会往前跑。保持忧患意识,认清当前存在的危险,事业才能够更加稳步向前发展。

点击显示
标签: 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33813/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