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课记有感
2012 年的秋天,我有幸到河南师范大学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并且在这次培训中认识了特立独行的薛瑞萍。
说她特别,其一是因为几百人的课堂,她不用话筒,要求所有参培教师跟着她拍着手津津有味地念儿歌;其二是她写书比教书有名,她从来没为出书而写书,她所有的书,都是不间断的教学日记整理而来的,比如《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五二班的语文故事》、《教六年级的日子》等;其三是她在九十年代获得合肥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一等奖之后,就婉拒一切公开课,每逢评优,便主动退出,至今最高荣誉是合肥市优秀教师,职称为小学高级教师;其四是爱提意见,她说“只要书教得好、班管得好,只要赢得了学生和家长,就能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成就感,就可以不卑不亢,堂堂正正做人!”其五是她 20 多 年一直坚守8小时之外属于家,属于孩子。我当时就感慨:一个教师能做到这份儿上是何等幸福!是何等有尊严!薛瑞萍的班级日志累积了一种人们无法视而不见的巍峨,使她挺起了腰杆。
如今翻开王小妮的《上课记》,再次让我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一位教师如果笔耕不辍,就会在平凡的课堂发现诗意的春天,就会让普通的学生显示出灵性,就会把平淡的工作变成一首教育诗。回想我的教学之路, 23 年前在北外村小教书那两年,也曾写过几篇上课记,留下一些教学故事和课后反思,不过是些只言片语罢了。后来进了城,钻研教学倒是更深了,手却懒了,笔也钝了。那么多的光阴匆匆溜走,那么多的素材白白浪费,太可惜了!我懊悔万分,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体会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我们无法取得薛瑞萍、王崧舟、李吉林、王小妮等优秀教师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追随他们的身影,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农夫,专注于教学,专注于学生,讲讲我们的教学故事,写下我们的实践和思考,给思想一个智慧的高度,给心灵一个美丽的深度,让我们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而非麻木的教书匠。
“只要开始,永远不晚!”耳畔又响起我们静雅读书社华姐的热情鼓励。是的,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从现在开始“我爱读,带学生读;我爱写,带学生写;我爱思考,带学生思考。”明天,我们一定会守望着自己的园子,欣然享受“鲜花灼灼开放,小树蓬勃生长”的甜蜜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