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就是数学有感
林州市第三小学 张斌
我有幸拜读了华应龙的《我就是数学》这本书,读了这本书后,我的内心里是震撼、是崇拜、是敬重、更是思索。我被《我就是数学》深深地吸引了,华老师的睿智、博学多才、乐学善思、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动着我。这本书是华老师20年教学生涯的一个求索、思考和总结,更是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从这本书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了华老师是怎样经历的“龙”的华丽变身,由一个灌篮高手变成一位全国数学名师的过程、了解了他对“容错”教育的滴滴思索过程、了解了他戴着帽子执教的《带中括号的混合运算》一课背后的研磨过程、了解了他在跟腱受伤之后对工作的敬业精神,等等这一切,让我的内心受到深深地震撼。
《我就是数学》这本书也给了我积极向上的动力。华应龙老师从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生活感悟六个方面写下自己的教学随笔,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他对别的老师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一篇篇来自教学实践的真实短文,不仅操作性强、实用性强,使人想读,而且爱读。读完全书,我感觉仿佛每个章节的背后都蕴藏了无穷的玄妙,让人怀着更为真切的敬畏之心,希望走近作者、走进课堂。华老师致力于探索人文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尊重、沟通、宽容、欣赏”使他的课堂教学充盈着时代气息,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一股清新流动的生命活力让学生特别爱上他的“疯狂数学”。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课堂上,要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嘴,让孩子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我们要不断尝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孩子们的思考才能任意奔驰。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带给学生一些思考,让其寻找数学知识背后的东西。
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追问名师成功的原由,我有着强烈的感受,华老师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他的喜读善思成就了他的博学和大家风范,是他的不抛弃、不放弃、要扬弃的执着追求成就了他的缜密、严谨而又不失浪漫才情的教学风格,是他的“以学定教”“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成就了听了华老师课的学生不愿下课的现实。华老师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但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文章中经常引古论今,从我国古代的孔子、老子、 庄子、墨子到黑格尔、恩格斯、爱因斯坦;从诗歌到故事他都能结合课堂中发生的事,在全方位的反思中恰当地引用,而且他还善于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如农民种地、打篮球等事情联系到教师的教学,联系到数学。这些,都得益于他的喜读善思。一个工作繁忙的教育者,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了如此多的书籍,真的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尽,常常是和衣而睡……他完全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正如李烈校长对他的评价一样,华老师是一个坐拥书城,手不释卷的酷爱读书之人。读书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并享受其中。读书不仅能触发他对生活的感悟,更使他能够徜徉在数学教学的研究之中。
华老师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却是一个灌篮高手,并且从心底发出呼喊:篮球——我的导师。28年的篮球生活,丰富了他的生活和记忆,给了华老师一副强健的体魄,也给了他拼搏的精神,养成了他团结合作习惯和尊重对手,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个人的优秀品行。喜欢打篮球,喜欢读书,这一“动”一“静”在华老师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用他的话说,读书滋养了他的人文精神,而篮球锻炼了他的毅力。从打好每一个球到上好每一节,同样的不抛弃、同样的不放弃,成就了他的事业,实现了华老师由一个球场上的灌篮高手成长为全国数学名师的华丽转变。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仰望华应龙老师的高度时,不禁感叹,我能否实现从“经师”向“人师”的转变?如何提升自己思想的高度?《我就是数学》看完了,这本书带给大家的收获不仅改变着我们,更应该把这份收获变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带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