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分成两半的子爵》读书笔记

《分成两半的子爵》读书笔记

其他读后感   2025-01-25

  花花

  这本书很薄很好读,是一本给人轻快的感觉的书。

  卡尔维诺太有名,去亚马逊上买他的书,每一本都是同样的介绍,罗列了一大堆名人的推荐。然而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卡尔维诺的书——没错,我就是这么坦诚于自己的孤陋寡闻。

  语言风格

  读了开头就很喜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的,读《说吧,记忆》时我也是这么说的。但这两本书的语言风格太不一样了,《说吧,记忆》是美丽的,《分成两半的子爵》是清新的。

  这本书的语言很简练,非常干净。读完前两章后我有冲动把卡尔维诺所有的书都买回家,因为如果我可以希望将来读到自己女儿的文字的话,我希望是这样一种风格。但是读着读着我又犹豫了。从老子爵的伯劳开始,子爵的恶的一半制造了很多惨剧。作者的叙述是那么冷静,是一种不带任何思考的从容。这在卡尔维诺那里毫无问题,但如果是果果写的,我八成会害怕。

  语言方面的另一个特色是奇幻。一个被分成两半的子爵本身就很有奇幻色彩,但我想说的是别的,是梅达尔多和库尔齐奥奔赴军营时的对话、帕梅拉从"恶人"那儿得到的通知以及"好人"在需要帮助的人家门前给特里劳尼大夫留下的提示。库尔齐奥告诉梅达尔多,在乌鸦和秃鹫吃了染上瘟疫的尸体而死亡后,鹳鸟和仙鹤开始吃人肉,以及马儿死的时候是趴下的因为它们不想让自己的肠子流出来。我没法判断这是虚构还是真实,只能在文字造成的幻境里继续往前走。帕梅拉看到半只蝙蝠和半只水母扔在石头上,就明白了子爵是想和她今晚在海边约会,她看到一只绑在桑树枝上、被毛毛虫咬噬的公鸡,就明白第二天清晨要在森林见面;"好人"用手帕包着石榴,就是告诉大夫来看病并带上钳子,让母鸡在向日葵的花盆里拉屎就是告诉大夫这个人拉肚子了。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什么历史的或词源上的联系,我想作者也不是想要我们寻找这样的联系吧。他可能是想传达一种奇妙,奇妙在于你不得不相信,就像你不得不相信一句"芝麻开门"会打开宝藏的石门。一本书就像一个世界,你去读它就像去接受一个世界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体现出的文字的命令能力和控制能力真的很奇幻。

  人物塑造

  和语言一样吸引人的,是用很少的语言塑造出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这本书里,最单薄和没说服力的就是子爵了。不过他本身就是奇幻的,所以可以谅解。其他人物都很吸引人,奶妈塞巴斯蒂娅娜、老子爵阿约尔福、木匠彼特洛基奥多、大夫特里劳尼、麻风病人伽拉特奥、胡特诺教人的头领、他的老婆和最小的儿子、牧羊女帕梅拉以及叙述者"我"——你不能用圆形或扁平来分析他们,你就是很感谢他们在书里给你提供的乐趣。

  我尤其喜欢牧羊女帕梅拉,在别的书里大概很难找到这样一位女主角。这位被爱情青睐的姑娘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她的出场形象是"胖乎乎的,赤着脚,穿一件式样简朴的玫瑰色连衣裙,一会儿打瞌睡,一会儿对羊儿说话,一会儿闻闻野花"——这无疑是原始的女神的形象,天然脱俗。(我始终相信,女神才不是被人们扭曲的审美观塑造出来的样子,拯救世界的一定是一位"胖乎乎"的女人!)第二,她没有无原则的善良。她拒绝"好人"建议的善行以及对"恶人"和父母的原谅,当然她也帮"好人"做一些好事,但似乎只是出于无聊。第三,她不聪明。她让两个半边的子爵分别找她的父母商量婚事,但实际上她根本没什么计谋,事情一团糟后,她只是继续躲进森林。她不是一个主动的充满智慧的拯救者。第四,她是个逃避者。为了摆脱"恶人"和父母,她带着一只母羊和一只母鸭躲进森林,似乎做好了一辈子不出来的准备。

  这是一个和卡尔维诺的文字一样清新、简单、甚至有点原始的姑娘。我喜欢这样的姑娘,她让人相信爱情是"遇到"的,是没有善恶的。她是一个超尘脱俗的形象——如今这样的形象已经销声匿迹了(当然从她的出场形象看,跟果果好像)。

  寓意

  我只希望能好好读一本书,但因为要写读书笔记,我不得不去想这本书有没有什么"寓意"——尤其是这样一本显然有寓言性质的书,这让我觉得很讨厌。这本书是在说什么呢?

  这本书里明显有哲学意义的话只有一段,是"好人"对帕梅拉说的:

  "帕梅拉,这就是做半个人的好处:理解世界上每个人由于自我不完整而感到的痛苦,理解每一事物由于自身不完全而形成的缺陷。我过去是完整的,那时我还不明白这些道理,我走在遍地的痛苦和伤痕之中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个完整的人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帕梅拉,不仅我一个人是被撕裂的和残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我现在怀有我从前完整时所不曾体验过的仁爱之心:对世界上的一切残缺不全和不足都报以同情。"

  这能有什么寓意呢?这就是本身的含义啊……

  那么别的含义,我能想到的就是善和恶这个永恒的话题了。

  首先,子爵被分成善恶截然不同的两个半边,当"恶人"作恶时,作者说"他是我们服侍的主人,我们无法从他手中逃脱",所以子爵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意志。被分开的子爵自己有着分别来自善和恶的无尽的源泉驱使着他的行动,而作为善恶兼备的整体,"我们的情感变得灰暗麻木,因为我们处在同样不近人情的邪恶与道德之间而感到茫然失措。"这是不是意味着,只有那些明确的善人和恶人才有充沛的生命力,其他的人都是平庸的,都只是在得过且过而已?子爵恢复全貌后,虽然一切好像恢复了常态,但却有点索然无味了。这是在宣扬平庸的正常性?还是让我们要有生命的激情——无论是为善还是为恶?

  第二点比较有意思的是,"好人"也被抱怨。他太软弱、太啰嗦,还间接害死了那些想推翻"恶人"统治的人。人们感慨"在这两个半边之中,好人比恶人更糟".所以我不禁要问,有绝对的善吗?或者,我们需要绝对的善吗?布拉托风阁也许是放荡肮脏的,但对那些可怜人,"好人"的教化是可取的吗?我们忍心让那些麻风病人从此陷入忧郁吗?胡格诺教派的人本来显得很正派、勤劳,尤其在与"恶人"的交锋中,表现出一种坚韧的道德风范。但自从"好人"来了,他们开始显示出自私和残忍。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

  我觉得也许还有别的含义吧,但是我想不到也不想去想了——我是一个平庸的读者,我宽慰自己的理由是:我要享受的是读书的过程,不是去总结"中心思想".

  自我解说

  当我放弃去思索这本书可能有的"寓意"的时候,卡尔维诺自己跳出来,在"后记"中把他怎么构思、怎么写书、怎么总结的内容剖析得详细极了——天啦,我不知道这时候是要喜还是要悲。

  我记得我本科的古代文学老师,他以前是中学老师。他说他教作文的时候,学生在底下写,他在黑板上写,他们用同样的时间写完,然后他再讲他写的是多么好。恩,a bit of weird.

  不过卡尔维诺的自我解说还是很有启发性的,让你不得不承认你没有好好读,或者说你没有能力读懂,甚至都比不上那些作者瞧不上的拙劣的批评家。

  作者说木匠代表的是科学家或技术人员,麻风病人代表享乐主义,胡格诺派教徒代表实用道德主义;她觉得相当好的人物是奶妈和老子爵,而牧羊女只是一个"图解式的女性形象表意符号"!卡尔维诺说他没有想过善与恶,一分钟也没有,他想通过这本书表达的是"分裂"(竟然就是那段明确表现出来的话)。他本来的宗旨是"向人的一切分裂开战,追求完整的人",但是写着写着,"小说最终不由自主地表达了分裂意识",就像我在上面说的,合起来的子爵了无生趣。哈,作者也控制不了小说的发展,所以我没想到那么多又有什么可耻的呢?

  "后记"的信息量很大,对我们理解卡尔维诺的小说、尤其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很有帮助,也可以让我们一窥小说的创作过程,还可以学到一些名词,比如"新现实主义""斯蒂文森式的对立"等。

  抽离和娱乐

  我今天恰好读到一篇台湾吴钧尧的文章,他写到他小时候在门前的一棵树上读书,以及他的孩子在上下铺的上铺上读书。他说:"阅读的乐趣就在抽离。抽离读者的时空、情绪、身分,给予适当线索,任凭想象遨游。"我觉得这可能跟卡尔维诺说的读者可以享有的"娱乐"有关。所以,管它有什么寓意呢,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阅读过程体验,这就够了。

点击显示
标签: 大叔 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50908/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