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1000字
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心灵一次又一次与之共振。其中一句让我印象深刻,“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我要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让他们感到,在李老师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这段发自肺腑的话让我体会到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
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怀有一种一尘不染的博大的爱。读了这本书李老师让我对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的一生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这才是做老师最大的幸福。
做有“爱”的班主任,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
其一,对学生要细心。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用细心,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冰雪;用细心,去唤醒他们向上的信心;用细心,去赢得他们的信任。自然也就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细心”能使班主任不断前进。在学习方面,要细心观察学生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病因及时订正;在思想方面,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发现不良苗头,应及时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学生的身体状况方面,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脸色等方面,如有反常现象,帮其查出病因,尽快治疗。
在读此书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即可。读了此书,我オ知道,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仅要不断学习,而且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让我们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吧!每一次与孩子们相遇,我都有一种农夫面对良种般的喜悦,一个个孩子是那一颗颗饱满且不同品种的种子,等待我将土地松弛,辅助他们阳光和养分,给予成长的一份空间,静静地等待这些藴含生命的种子最终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其二,对学生要耐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就是一种慢艺术,需要铁杵磨针,滴水穿石的耐心,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和有信心。然而因为习惯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屡教不改”。这时,班主任要以诚相待,和风细雨,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当面表达激励之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就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之振奋精神。
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样的孩子进行细致地了解。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智力水平、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每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
对待学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点亮学生心中那盏灯,让它不断的照亮,直到照亮整个自己。
其三,要用“平常心”看淡成绩。
新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看待学生。而现在的教育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那就是我们比学生还在乎学生的成绩,每次考试我们比学生还紧张。那一个个考试分数,仿佛可以完全代表这个老师水平到底好不好。在这个“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里,我们无法改变教育体制,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内心。保持一颗平常心,尽力而为,看淡一点,看远一点,孩子们有进步,有成长,我们就是幸福!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花种,只是每个人的花期不同,只要我们用爱心去浇灌,用耐心去等待,用平常心去呵护,相信每一粒花种都会慢慢地长大,给世界一抹美丽。相信孩子,静待花开,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正在铺路!我将用自己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