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
知音之遇的浪漫
windy
《查令十字街84号》因《北京遇上西亚图二》而热,一直对电影的二三四没兴趣,反而被《查令十字街84号》吸引,因为我也对英国文学很着迷。当然我没有海莲的格调高,与之对小说的鄙视相反,我只喜好小说,特别是简·奥斯汀。如同海莲一样,我也希望有一天能赴英国来一场朝圣之旅。
书中有很多共鸣的地方。同样居住在一个文化相对匮乏的国度,我对书本有同样的渴求。每当看到外国那恢弘的图书馆,那一排排高至天花装满几世纪各类书籍的书架就艳羡不已。幸而,我对书的要求没有海莲那么严格,所从高中开始,学校和市立图书馆基本能满足我的需求。到现在有了稳定的居所,我就像海莲说的那些"俗人"一样总会有购书的欲望,结果买了一堆并不值得收藏而又舍不得丢弃的书。看完此书,觉得有必要提升自己对书的鉴赏力,只买真正值得收藏的书。
虽然海莲对书的喜爱令人敬佩,但我认为真正让《查令十字街84号》风靡全球的是书中海莲和弗兰克浪漫的书信情缘。很多人将这个情理解成爱情,而我有不同的理解。海莲信中率直热情的性格跃然于纸,弗兰克的信中从彬彬有礼的事务化到流露丰富学识和幽默感的确体现了二人在信件交流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相知相识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应该是超越于爱情之上,是一种因在遇到有共同兴趣相互欣赏的一种知己之情。想想海莲所生活的环境连想要的书都难以得到,一个对古书有兴趣的人更是难以遇到。而弗兰克所在的英国虽然文化底蕴深厚,但在二战前后的英国也迎来她破旧迎新的年代,他所热爱的古书行业正在萎缩。所以当二人志趣相投,相隔万里的人用书信连接起来心里会是怎样的喜悦。海莲为弗兰克及其同事的慷慨赠予是出于真心的同情与感激,弗兰克也因为有了知音之遇,在乡间采购二手书的时候也更加留心,希望找到爱莲的心头之好。这种相知互动的喜悦我认为比爱情更加让人动容。
在相隔大洋两岸依然遇到知音,在茫茫书海中可觅得心爱之书,海莲和弗兰克都是幸运的。虽然二人最终不能相见而留下遗憾,但正是这个遗憾使故事更加动人。书缘,情缘,我也希望自己终生能体验到书本的乐趣,并能遇到纯粹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