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修订版)读后感心得体会篇
彼得.林奇先生的《战胜华尔街》是其第二本著作,写于1993年。与第一本《成功投资》不同的价值在于以数据和案例证明散户可以战胜华尔街的逻辑和麦哲伦基金的13年运作的梳理反思,以及自1990年退休后作为业余投资者的21家公司的投资逻辑。
在第1章以圣阿格尼斯学校的一群七年级学生的14只可以用蜡笔阐述清晰商业逻辑的股票组合,两年取得70%收益率跑赢标准普尔的26%一倍的案例和美国全国投资协会一万家投资俱乐部的案例证明韭菜只要在正确的路上就大有可为。
在4-6章林奇大师更是开诚布公地详细叙述了作为麦哲伦基金经理的13年择股心路历程和盈亏名单及逻辑,这对于基金人士应该是极为可贵的经验汲取。
在7-20章更是身体力行地详细介绍了其自1990年辞职后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的21家公司投资逻辑,“零售业选股之道:边逛街边选股”,“房地产业选股之道:从利空消息中寻宝”,“沙漠之花:低迷行业中的卓越公司”等等投资箴言,值得反复阅读学习。
“我选股的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彼得林奇在两本书中始终在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散户只要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相对优势,避免基金制度上的劣势,在选股方面就有可能比华尔街的专业投资者做得更好!
如何成为一个让巴菲特都佩服的人——彼得·林奇做到了,作为一个基金经理,在可以坐在办公室里通过阅读研报和打电话做出分析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一年拜访七百多家上市公司,实地调研企业的经营发展并做出决策。在任13年,带领麦哲伦基金从数千万美金的规模做到了140亿美金的规模,使之成为全美规模最大的股票型基金,打破市场“太大不能盈利”的质疑,在他的工作和人生经历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自己清楚的认知和对于基金经理准确的定位:
这本书里,描述的不仅仅是他的选股和资产配置策略,更多的,是他对工作和人生认真敬重的态度,同时,书中不乏对市场和公司幽默风趣的调侃,可见林奇稳重睿智的形象背后,也是一个有趣有度的人。
最后,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功成身退,放弃数千万的年薪而选择陪伴家人,更是需要极大的决心。有取舍,知进退,自知自信而充满勇气,令人敬佩。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无论是巴菲特 芒格 还是林奇 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修成正果的,大量的阅读和一线调研是林奇成功的基础,但说到底上市公司,需要懂得回报股东,节约成本,提高利润才是根本。
在经济低迷,股市暴跌的时候,去寻找那种能生存下来,没有负债的公司,容易在经济好转的时候快速恢复,或者扩张。
做周期性股票要与扩张性企业区分开来,坚持持有周期性股票,可能会陪的底朝天。
尽量去寻找那种低成本高受益的传统企业,固定成本较高的加工企业容易受制于人。
成功的投资者善于利用下跌和衰退。不追求完美,林奇虽然操作超过14000只股票,但给他带来丰厚利润的公司就几家,不断回顾和修正自己的研究,不要忘记自己买入的初衷,公司没有大的转变,不要轻易动摇,关键是他在关键的品种上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