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畔读后感2000字篇
读完本书扼腕长叹!
因为曾是军人,对军人体裁的文章就格外留心。严歌苓恰好也曾是军人,又恰好会写这么好看的故事,所以,引起共鸣的点就又多了很多。
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绝对不可或缺,而军队里的军人,则有着无穷无尽的故事。严歌苓从开始创作这本书,前前后后用了二十年时间,推翻了几次重写,她在书里一直想表达的一种军人精神,军人精神的核心无疑是英雄主义。
英雄主义的实现,需要集合种种积极的人格因素,比如忠诚、勇敢、自律、自我牺牲,等等。
我想以下的文字还是引用严歌苓后记里写的,只有她自己,才能准确表达出她的思想和意图,也希望对有兴趣一读此书的人有点启示。
多数英雄都是不识时务者。正如万红坚守的对象张连长一样,女护士在几十年的坚守过程中也使她自己成了英雄。因为她为她所信仰的英雄价值观牺牲了青春,牺牲了凡俗的幸福,完成了人格的最终飞跃。她坚信英雄有朝一日会醒来,象征她坚信人们内心对于英雄的敬爱会醒来。
这是一部象征主义的小说,年轻女护士坚信英雄活着,象征她坚信英雄价值观的不死。流年似水,流过英雄床畔,各种有关英雄的价值观也似水流过。万红见证了英雄床畔的人情世故,世态炎凉,人们如何识时务,从对待英雄敬神般的崇拜到视其为人体废墟,万红却始终如一地敬爱、疼爱、怜爱、恋爱着这个英雄。她与丧失了表达能力的英雄之间的微妙沟通是她的证据,她几十年如一日地试图以她积累的证据说服人们:英雄的连长始终像正常人一样活着,有正常痛感,有冷暖知觉,能够儿女情长,能够为人慈父,仅仅因为他受了植物人的误判,仅仅因为他碍于表达局限而不能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被接受和认知。万红并不否认应运而生的其他种种英雄价值观,但她永远不放弃以张连长为代表的舍己救人的英雄价值观。因此,张连长是不是植物人,是不是像正常人一样活着,象征你信仰什么,信则灵。
床畔的一切都在流动,护士万红是艄公,摆渡在床上的英雄与流动的世人间,她不是凡人,她是像格蕾莎修女一样的圣人。
第一次看到严歌苓的床畔,就被封面和书名所深深吸引,今天终于读完。自己也深深的陷入对现实的思考,80.90年代的人也会由崇拜英雄到崇拜歌星,那个时代的英雄,至少能在人们的心中活几年,而现在呢?在网络化消息如潮水般的今天,真正的英雄能够在大众心中存活几天就已经不错了,几天的铺天盖地的热搜,过了几天,又会被新一波的热搜所覆盖,新一波的热搜无非是哪个明星又有了什么新的作品,哪个明星穿的衣服非常好看,哪个明星又有了什么丑闻或者喜事,而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了自己坚守的信念,没有了执念,没有了追求,每天沉迷于网红的世界里,没有了以前的追求,唯一的追求是一夜暴富。所谓的理想和梦想,仿佛成了可笑的两个代名词。我们每个人又是怎么了呢?为什么再也没有了万红这样的人和工作态度,不追求名利,只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责任。最近喜欢上了写毛笔字,写字时候的自己内心毫无波澜,不会烦躁,不会生气,不会焦虑,只是一心想写出来一副娟秀的小楷。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愿自己也能一如既往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n
“英雄是什么?识时务是英雄。万红,亲爱的丫头,你就是不识时务。”
感性的观察是小说 理性的观察是论文
英雄张谷雨真的不是植物人吗?还是护士万红在他身上赋予了太多感情 也解读了太多感情?
在小说里感受时代 时事 时尚的变迁
最早接触的是另一本小说《陆犯焉识》是一本很厉害的小说 想读又不敢读 直到《床畔》才真正感受到严歌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