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读书笔记篇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读书笔记篇

其他读后感   2025-02-04

  冯友兰先生系上世纪中国知名的哲学家。初读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四年前吧,因内容与先前所读的哲学迥异,再加之有大量生涩的古文,所以就放下了。在读《南渡北归》时,方知冯先生1924年始清华大学哲学教授,后到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新中国后冯在清华大学任教,涉及诸多相关内容。近段重读《南》书时,尾部出现一段梁漱溟先生评价冯先生的话,让我十分警觉。称冯友兰曾经谄媚过江青,冯的品行是墨家,实践的是功利主义。将我对冯先生博大的哲学、国学知识和文人独具品格的崇拜,从高空跌落谷底。先不说冯先生在那个特殊年代,放弃了文人独立自由的品格,谄媚江青,出于什么目的,冯先生在上世纪中国哲学界当属大咖级的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他的哲学思想一定有可读性,就再次捧起了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为了便于印证或纠偏,同时在读希金斯的《世界哲学简史》。西方人说中国古时有哲学思想,但没有哲学家。那么,古时希腊知名的哲学家有柏拉图及其师傅苏格拉底和学生亚里斯多得三人。冯友兰先生从希腊和中国在地球所处的位置进行了分析。他说:希腊是海洋性国家而中国是大陆性国家。海洋性国家崇尚贸易,追求利润。随利而逐的个性荡漾着平等和自由。而大陆性国家的中国,以农为本视商为末,重本抑末鄙视商业。那么,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由于土地固定的羁绊,形成以家庭为单元,世代家族相伴诞生的是森严的长幼尊卑等级观念。当时,耕种土地是非常依靠经验相传,看天的营生。而哲学思辨恰巧是无需经验积累的心智活动。遵循传统,恪守春生夏长秋收冬储的四季交替,由此自然会出现“君臣、父子、夫妻”和“仁、义、礼、智、信”的“三纲五常”。无论儒家的孔子还是道家的老子为了扬名立业,只能顺应国家和民生大的环境,研究相适应的哲学思想。儒家顺应的是“治国”和“平天下”,道家顺应的是“修身”和“齐家”。至此,中国古时哲学思想多了低头研思具体的人间实事,少了仰望星空思考上帝和来生轮回无形无影形而上的层面。这种农业民族的特性,也许就是有哲学思想没有哲学家的重要成因。这一结论可能有些牵强,但这个成因于我十分重要,先前一直困扰着我,或许是读这两本书的收获之一。

  大概是从离开校园之后吧。自己有时也会去想想诸如人生啊,社会啊,宇宙啊这些形而上的问题。说说人生这方面的吧。有时会想人应该如何度过一生?去想是不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很多事情是早已注定的?诸如会达到什么样的学历水平,会跟什么样的人家结亲,会处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等等。开始去想,自己从小接触到的一些概念都是怎样来的,这些概念有什么用,如果没有这些人造的概念,生活又会怎样呢?诸如,仁,义,礼,智,信,梦想,目标等等,做到又如何,做不到又如何呢?有时会想,时代对个人会有什么影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每个时代都会有弄潮儿佼佼者,如何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做到游刃有余呢?会想想其他人的人生。有的人因为疾病,因为战争,因为天灾人祸而早早地离开人世。有的人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日出日落,家常里短,就是生活的全部。有的人一辈子做着一样的工作,从小徒弟到老师傅。有的人取得巨大的世俗成功,阅遍人间繁华,却又落得个孤家寡人老无所依。而更多的人则是平凡的活着,无声无息,苦乐参半。人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呢?人生应该像儒家提倡的那样去致力于成为圣人吗?还是像佛教徒那样,修行以求顿悟,摆脱因果轮回,远离人世之苦?或者应该像道家庄子那样无惧于无用,甘于过得逍遥快活?我想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人对这个问题困惑过,迷茫过,思考过。也有无数人的试着给出答案。一代代的思想家或质疑,或反对,或发展前人的思想,又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思考。在这些思考中有一些历经上千年的历史动荡而流传下来,令无数人推崇备至。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就简述了这些光彩夺目的思想。有时我觉得,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之外,想想这些形而上的问题,还是挺好的,算是生活的一点调剂。人不应该活得像个上了发条的木头人,无想过无思,木木的,没有生趣。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在第一章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

  “内圣外王”是中国哲学的根本性,有人说49年之后就没有完全的中国哲学了,但我觉得,道教佛教的渗入,就开始改变了最原始的中国哲学。尤其是朱熹之后,人们才发现自己已经远离了最初的思想,开始主张“回到汉代”。但是时代总是在前进,这是不可避免的。初读这本书,从先秦哲学开始,古人最注重的是人,要怎样成为圣人。觉得古人非常的有智慧,其实我们想要复兴的国学也应该是这部分。到后来的,人们开始关注宇宙,气,理,心,就有些难懂了。不过能看出来,中国哲学在前进,人们看到的东西范围也越来越大,想要探知的领域也越来越广。这是一本真的需要再多读几遍的书。

点击显示
标签: 祝福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60751/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