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信商业经典)读后感 读书笔记篇
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信商业经典)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一、互联网经济中的免费趋势是什么?n互联网免费趋势的第一个体现,就是市场格局的变化和资源的流动。免费商品最直接的效应,是冲击了原有的收费市场。在其他商家那里需要花钱购买的商品,如果能够免费获得,那么它就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百科全书的市场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1991年,世界百科全书的销售额有12亿美元。到了2001年,互联网的在线百科产品出现,在维基百科上,所有人都可以免费查询信息,甚至可以自己编辑和补充内容,百科全书市场全面严重缩水。与市场格局的变化同时发生的,是资源的流动,在百科全书的案例中,财富并没有蒸发,只是从有形的金钱转换成了无形的知识。互联网免费趋势的第二个体现,是商业运作的模式得到了扩展。以广告市场为例。过去投放广告的模式可以说是漫天撒网,只有极少数正好关注某一产品的人才会去尝试广告中的商品。但是互联网经济下,广告的投放可以用精准来形容,你在浏览汽车行业的相关新闻,可能网页旁边就挂着一个汽车品牌的宣传广告。广告商向提供免费搜索服务的网络公司支付广告费,依靠精准投放,获得了更高的点击率,和更忠诚的潜在客户群。互联网免费趋势的第三个体现,是观念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浪费成为了一种美德。免费的出现,让资源一下子充裕起来。比如互联网上每天出现海量的文章,人人都是自媒体。因为整个空间都是充裕的,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作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写作行业中来,越来越多好的文章出现在市场上。这就是免费带来的好处:充裕形成浪费,但这个浪费是充满创新和自由的浪费。二、互联网经济何以产生真正的免费商品呢?n首先,免费的实现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从硬件上来说,互联网时代离不开三大支柱:电脑处理器、数字存储器和带宽。这三大支柱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内存的吞吐量和上网的速度,也直接影响了互联网商品的价格。过去的半个世纪,很多商品都在涨价,但是这三种硬件的价格在不断下降。三大支柱的价格不断下降,带来了两方面的好处。第一是让电脑的普及率增加。三大支柱价格下降,直接导致了电脑价格的下降,普通家庭也能买得起电脑了,电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第二个好处是,降低了互联网信息的边际成本,信息商品的免费成为可能。比如前面的例子中提到的,视频网站的免费电视剧。一方面,这种信息产品是充裕的,视频网站提供的电视剧多不胜数,充裕的商品带来充分的竞争,商家会主动将利润压到最低,以获取最大的销量;另一方面,信息的存储、复制和传播的边际成本无限趋近于0。所以,很多观众可以免费观看,网站则会利用这些观众流量来换取其它利益。除了科技的进步,消费者的心理也是促使企业免费的关键因素。对于消费者来说,收费和免费的最大区别在于“心智交易成本”。什么是“心智交易成本”呢?其实就是消费者思考要不要进行交易的成本。人的本能都是犯懒、不愿意思考的。当一样东西免费提供的时候,人们不会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就会去试一试,而一旦要收费,哪怕只有一分钱,也会去考虑是否值得付出这一分钱。从心理层面来说,“免费”的商品意味着,消费者不需要去花费精力去思考和评估。收费为企业带来了壁垒。一旦一件商品决定收费,不管收取的费用有多低,都会让消费者面临非常高的心智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低定价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其实非常少。因此免费就成了大多数企业的选择。三、在免费的趋势下,企业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实现盈利?n第一,“免费加收费”模式;n是指,企业通过免费产品吸引用户,占领市场,再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向其中一部分用户收费,获取利润。腾讯最初的成长阶段,就是依靠“免费加收费”策略。腾讯成立之初,唯一的产品是即时通讯工具QQ。QQ是一个免费软件,它的方便性和社交性,让它在年轻人中备受欢迎,上线仅一年多,注册用户就达到1亿。在积累了巨大的用户基数后,腾讯推出了QQ秀,在付费后,用户都可以使用QQ秀中的卡通形象来打扮自己。这是一种典型的“免费n第二,“礼品经济”模式。先来看第一种。所谓“免费加收费”, 礼品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把商品当作礼品,免费赠送给使用者。很多自媒体的盈利模式都是“礼品经济”模式。比如,在知乎上回答网友的提问,或者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分享知识。网友无需向分享者支付费用就能看到发布出来的信息。分享者的目的不是从看到信息的人身上去获得金钱的回报,而是在不断分享高质量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或者积累声誉和关注度而成为某方面的权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V。他们成为大V后,再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为其他产品代言、或者开设分享更稀缺信息的付费班等多种方式盈利。在“礼品经济”模式中,人们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不是为了获得金钱,而是为了收获与人分享的乐趣、赢得声誉和关注等等。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免费成为企业存活的必选项,如何从免费中盈利,让企业做大做强,是每个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信商业经典)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安德森认为《免费》是继《长尾理论》后对互联网经济的延伸思考,两本书表面上所谈的事情差异很大,实际却一脉相承。如果说《长尾理论》揭示的是互联网范围经济的1.0版,那么《免费》可以说是互联网范围经济的2.0版。前者是从品种角度的总结,后者是从价格角度的总结。品种和价格在这里的关系在于:品种越多,成本越低。
在《免费》这本书中,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营销策略,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在上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而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对于这个观点,它核心要体现的价值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的免费更多是一种促销手段或营销噱头,新型的免费是一种长期的产品价格策略,也就是说企业的核心服务永远不收费。典型的例子比如QQ的聊天,百度的搜索,360的杀毒服务,这种核心服务永远不收费。
2、在竞争性行业,定品的定价等于边际成本。而由于互联网信息非常充裕,各种力量生产出大量的信息,信息成本相比以受众来说很低,而且可以以近乎零成本来传播,因此信息可以做到零定价。这种以信息服务为核心服务的企业就可以考虑将服务完全免费,当然也要求这种提供虚拟化服务企业具备卓越的技术研发和管理控制,使得自己的成本越来越接近于零。
3、很多传统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旦企业的产品可以完全数字化,那么就可能存在崭新的商业模式颠覆你现有的运营模式。这种企业要理解今天的挑战是:过去是企业核心的收费业务今天要完全免费,那如何在免费前提下构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在序言里周鸿祎的360杀毒软件算一个,曾经的报纸行业也算一个,还有很多主营业务免费的案例这里不多做说明了。
而针对这种免费的商业模式,安德森有四点归纳:
1、直接交叉补贴。比如电信运营商已经坚持很久的存话费送手机;
2、三方市场,广告商付费而消费者免费,比如Google、百度的竞价排名广告;
3、免费加收费,也即是部分用户免费另一部分用户收费,比如网易邮箱的免费用户和收费用户,比如新浪微博的会员用户收费和非会员免费。
4、纯免费,比如维基百科,由热心人捐赠运营费用。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些观点在2019的今天来说,有点老生常谈的意味,毕竟现在本书中所表达的这些观点已经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中国,几乎已经被运用到方方面面了,但本书出版在09年,中国正是从那时开始经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能不说安德森的前瞻性。不过还是要吐槽一些,不知道是老爷子写书太绕口还是翻译没有掌握其精髓,感觉这本书啰嗦有余,再加上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本书会里面介绍的案例有点过时。
结合安德森在本书所表达的观点:在21世纪“免费”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在该观点的大前提下,思考当下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我有以下几点疑问:
1、随着“免费”经济的发展,加之资本的入局,越来越多的“免费”成为了资本推动下头部玩家的把戏,而对于以创新为主的新型玩家来说,会不会在“免费”这条经济规则下毫无生存空间,那么对于国家的创新循环来说会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而实际上这些正在发生;
2、网络发展需要个性化的信息,但“羊群效应”将使很多个性化企业难以为继。在市场中,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倒下去,同时又有更多的企业站起来,这个交替的过程就是市场发展的阶段。当越来越多的商品走向免费的同时,我们肯定会问:有什么不能免费的?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如果钢材价格降低,而石油价格还是这么高,将来会不会出现买石油,送汽车?
阅读本书的时间是这本书诞生十年后的今天,所以本书的观点更多的只能作为当下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基石,更多的是一些在免费经济在各行各业推行后的思考,共勉。
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信商业经典)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免费拥有很大的吸引力,让你迅速的占有众多客户,占有高市场率,成为客户心智中的第一。客户的价值便是网络产业价值的衡量标准。而赚钱是如何利用这些客户的价值,去找到买单者,用创意的方式去装钱。
书中对免费的解释很透彻,并讲了理解上的误区。免费就要一直免费。免费不是无价值,是边际成本不断趋于零的产品,是吸引点。
书中还讲了盗版与正版的关系,很有意思。想想你知道某个岛国天皇的名字吗?估计不会知道,我也如此。但你可能知道那个国家有个人叫苍井空。这就是免费的力量,仿佛是种自然规律,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