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篇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今天看《谈读书》看到这句话:
人之所以有学问,恰为他善能发见问题,任何微细不同的意见观点,他都能觉察出来,认真追求,不忽略过去。
便有了下面关于如何读书得心得,算是自己的总结:
任何知识或者思想,都是 问题→答案→问题 这样的循环过程。看书的过程中也应该存在这样的循环,才算是真正的读书。心中无问题,看书就相当于直接得到答案。自然就是一脸的蒙,那么你的大脑就变成了人们常说的:“别人的跑马场”
不止是看书,任何大脑的有效活动都是这样。从你每天醒来睁开眼睛的第一刻,就开始了一问一答的模式:
现在几点了?找答案……8:00
早餐应该吃什么?找答案……肠粉
今天应该穿什么衣服?找答案……
这些所有的过程都在无声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就是几毫秒的过程,以至于你感觉不出自己在问自己。
看书的时候首先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若是心中没有答案,但是自己却把这本书看完了,那么这本书就白看了。
即使是作为娱乐,你也要问自己:看这本书的时候自己爽不爽?若是看到一半觉得不爽,马上就可以换。而不是一直读下去。
我高中曾经我有过一次经历,就是把一本自己看不懂的书给看完了。(我都特别佩服当时的自己)我现在觉得那次阅读没有任何意义。只能说是“傻读”
当然,“看不懂”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明白这本书对于自己的价值,比如说看一本编程的书:只要把书中的问题搞懂,我就可以学会怎样编程,从而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第二种情况就是,不知道这本书对于自己的价值(一本书的价值,就是读这本书的理由),又看不懂书中的内容,对于这种情况我只能说这本书的作者和你三观不合。最好不要去浪费时间,即使是无聊,也不要看这种书来打发时间,因为这样对于你来说是一种折磨。
回归“问与答”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高度决定了你思维的高度。看一本书最本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看这本书?”若是没有搞清楚这个最本质的问题,即使你解决了在看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是无意义的。你会发现到头来自己做的都是无用功。
作为一个人,最基础的问题就是: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我若是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你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自己所处在环境的影响。
等到临终前在给自己做总结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曾经做过的事说过的话,零零散散,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有些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但是需要你自己赋予一个唯一的答案。而且是一辈子、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认可的一个答案。然后为这个答案去思考去行动,最终让自己离自己的答案越来越近。自己也越来越有成就感。
那么你就是人生赢家,你活得就有价值。
成功只有一个,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
无目的的思考或者行动只会让自己步入痛苦的境地,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但自己又无能为力,因为自己都不知都自己想要什么,日复一日浪费时间,最终生命将尽的那一刻,好似自己从未活过
想起知乎上的一段话:
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
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
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
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
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
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过……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
有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对全人类而言的。纵观中外历史上的每一个个名人,无不与读书有关。就个人而言,读书是一个人汲取知识进步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读书,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读书,延伸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称赞一个人的知识渊博,总爱说“前五百年,后五百年,他都知道”。其实,一个人的生命不过百年而已。为什么达到五百年的阅历呢?这恰恰来源于读书。一言以蔽之:读书,使我们赢得了超越生命的更多时光。读书,扩大的了我们的生活半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其生活半径是有限的。很少有人走遍大江南北甚至五湖四海。尤其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们,当年甚至有很多人没有走出过县城,也有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村口的老槐树。然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去到很多地方。读书,使我们的灵魂可以抵达我们肉身所不能抵达的地方。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家园”也往往是通过读书的方式获得的。一言以蔽之:读书,使我们赢得了日常生活所不能获得的三维空间。读书,使我们获得了精神力量——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过着普通的生活,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然而,面对这样那样的烦恼,每个人的表现各有不同。尤其当面临生活的重大打击,有人从容乐观对待,有人却钻进死胡同出不来。这就是人生修养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往往与读书有关。我们通过读书建立了自己对人生的正确看法,懂得什么叫悲悯,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坚忍,什么叫承受,什么叫担当……读好书,使人丰富。一个人活着依靠直接的人生经验,然而,我们的直接生活经验往往不多,一个工人不可能有农民的生活经验,一个商人不可能有军人的人生经验,因此,我们的经验绝大多数来自间接的人生经验。我们获得间接人生经验的渠道很多,比如听老人讲过去的经验,比如听朋友讲他的经历,等等。然而,最主要的渠道还是来源于读书。我们通过读书获得前人的人生经验,这是最为重要的间接人生经验。读书即人生。人生即读书。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需花。
读完这本书,愈发惭愧了。书中涉及的典籍,别说没看过,甚至闻所未闻。可见这些年妄自虚度许多时光,知识的匮乏与思想上的贫瘠,这感觉近年来尤甚。我化身成一位倾听者,与诸位大家一一“秉烛夜谈”,虔诚地倾听各位先辈对读书的认识与见解,真是受益匪浅。并试图集众家之长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读一本好书,拿起前与放下后,已判若两人。
读一本好书,确实能让人废寝忘食。上学的时候厌烦读书,视所有的书为敌人,常避而远之;进入社会之初,更是将书抛至九霄云外,终日追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若干年后的如今,忘了是什么机缘巧合,再次与书相遇,重新开始认识它、了解他、并庆幸地爱上了它。现在亦视书为情人。每日但凡有点时间,全然都跑来与它相会,躲在书本的世界里,摒弃了周遭喧哗的世界,抬头,日暮西山;低头,繁星垂映。它能洗涤污浊,升华灵魂,确实在抬首低头间,判若两人。
关上读书灯,满身都是月。
读书确实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从中得到某种力量,这力量让我有勇气去改变些什么,接受些什么。正如我之前所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阅读,读的是百年的经验与见识,千年的文化与积淀。我在读书,书亦在读我,有书陪伴的日子,真好!!!
2018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