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读后感300字篇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读后感300字 第(1)篇
实在看不下去了。对于网络小说,我对文笔的要求不高,通顺即可。可惜这个作者不停的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换来换去,真是让人讨厌。不要跟我说这是什么新潮的写作方法。连勉强的画画都画不清楚的人,说自己是毕加索风格,只能是可笑。还有穿插在里面的号称是某榜眼写的“史书”,真是侮辱江南才子的名声啊。低劣的文笔尚且可以忍受,那么小说还剩下两个因素。一个是人物的描写,第二个是故事的想象力。先说人物描写,这个人物立意低劣,不停的抄袭剽窃大师作品,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他抄都抄得文不对题。一个20岁的年轻人,没有当官的时候,就可以抄杜甫老年时候的作品。一个没有带过兵没有上过战场的人,竟然超辛弃疾中年之后年兵刀气极重的作品。而且抄的还不分场合,在高兴的时候抄孤独的句子,租房子住在城里抄迁居郊外的作品。其实对于这些快餐式的网络小说,如果偶尔抄一点,我还是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是作者的贪婪和无知的结合。要知道能够写出李商隐的锦瑟的人,一定写不出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苏轼和柳永的词风更是相隔千里。第二个是故事的布局。这个故事越看越觉得,是三国演义的拙劣的抄本。故事的结构感觉是从三国演义一段一段的搬过来的,甚至没有一个总的布局,不知道是不是在三国归晋的那几回里面一段一段的边看边抄。有些内容和网上看到的三国演义的读者评论感觉似曾相识。当然也可能,我看到的是作者在读三国时候留下的读书笔记。后面的故事怎么发展,我没有看了。我是看了别人的评论,有的人甚至读了好几遍的推荐来读这本书的。读了之后大叫上当。不知道那些推荐这本书的人究竟是作者的小号呢?还是没有读过几本书的死忠粉。尤其是那些评论中说,故事情节精彩,我实在没有看出来精彩,在什么地方。如果可以给负分,这本书是值得负五分的。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读后感300字 第(2)篇
第一人称…笔法细腻,情节入扣,跌宕起伏,突然结尾,意犹未尽。之前看过琅琊榜,又来看这本。没想到这两位女性作者心中竟有如此精彩的家国天下、快意恩仇和深沉的智谋心机。这是看过为数不多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刚开始看的时候还有些不习惯,各种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险死还生的情节,由第一人称写来都有些平淡意味。但当了解到猪脚的性情心性时却发觉用这种叙述方式更是恰到好处。文中还有大量的古诗词,对于国学贫瘠的我来说读来倒是过了把赢。
无论是苏哲还是江哲,在秀气文弱的表象下既有让人心生寒意的深沉计谋,又有让人如某春风的霁月清风,人物人格魅力让人倾心,欲罢不能。不过我更喜欢这本书中的江哲,他聪颖潇洒,无论身处各种境地都能随遇而安,平淡洒脱,而又不失真性情。
很值得一读。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读后感300字 第(3)篇
这是我大学时候,大概七八年前,看过的一本书,之后,随波逐流这个名字我再也不能忘。首先是江随云,一介文弱书生却胸怀沟壑,运筹帷幄,呕心沥血,置生命于度外,为主公谋了天下,只为知遇之恩。他的情怀和睿智,当得了“公子世无双”这句话。当《琅琊榜》出来的时候,我甚至错觉,梅长苏就是江哲!虽然没有“得梅长苏者得天下”的传说,但整部小说都是江哲的天下,我竟找不到任何一个角色能当得了他。另而,作者在写文的时候,思路极度清晰,几乎毫无破绽,就仿佛那个时代是真的存在般,且作者就是江哲。写国家间的战争和谋略的,随波逐流算第一,风弄的《凤于九天》第二。最后,这是我看了上百部玄幻小说以后接触的第一部此类文,也算是一种雏鸟情节吧!再看一次,我依然能情绪激动得泪流满面。虽然我看每一部小说都可以哭。当我在微信读书上再次偶遇一代军师,我就想,这是缘分,也是馈赠。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