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三 读后感篇
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三 读后感 第(1)篇
最喜欢的其实是关于下面的假设,上学的时候老师只是告诉我们向前,而不告诉我们生命的真正意涵,好像努力生命就真的能完美一样。
如果,我们有这么一个灵魂很老的人,坐在讲台上,用和煦平静的声音跟我们这么说:
“孩子们,今天十二岁的你们,在四十年之后,如果再度相聚,你们会发现,在你们五十个人之中,会有两个人患重度忧郁症,两个人因病或意外死亡,五个人还在为每天的温饱困难挣扎,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自己婚姻不很美满,一个人会因而自杀,两个人患了癌症。

你们之中,今天最聪明、最优秀的四个孩子,两个人会成为医生或工程师或商人,另外两个人会终其一生落魄而艰辛。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
“你们之中,今天最聪明、最优秀的四个孩子,两个人会成为医生或工程师或商人,另外两个人会终其一生落魄而艰辛。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如果在我们十二岁那年,有人跟我们这样上课,会怎么样?
或许我们会更懂得如何珍惜生活,如何热爱生活,不在追逐名利与声望的路途中,一点点吞噬了自己。
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三 读后感 第(2)篇
文字读完了,胸口闷闷的,离别——本身就是忧伤,但却从未被教授过怎样去面对这一人生大课,当读到,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的时候,仿佛明白了那一点“目送”的含义
内心要有多细腻才会写下这样的文字,每一字都打进心窝里,当时间流逝,你在长大而父母在老去,对于流走的时间,要怎样珍惜,才会慢一点,要怎样做,才可以淡然的对待 “不必追”
人生的第一次离别,是老头,明白会面对的是什么,但当那一刻来的时候,还是巨大慌张与悲伤,时间也并没有冲淡一丝记忆,反而愈加清晰,努力克制,放在心底最深的角落,只要不触碰,就好似都没有发生,但却没有想过会在几年后的一个夜晚突然哭醒,之后一个夜晚任由自己去发泄去想念,当面对最熟悉的脸庞,从此什么都不留下消失的那一刻,该怎样不必追,,
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三 读后感 第(3)篇
2011还是2012,我记不清楚了 。感觉最近记忆变得模糊 ——只记得那是在郑州 ,生平第一次住院 ,因为肺炎 。当时惨兮兮的 ,自己一个人在学校 ,一边准备考试 ,一边因为发高烧 ,去打点滴 。也是真的蠢 ,每天只是觉得困 ,睡不完的觉 ,一直出虚汗 。后来 ,等开始咯血才知道 ,硬生生把扁桃体发炎拖成了肺炎 。然后申请缓考 ,住院 ,抽了很多血 ,全套的检查 ,不能洗澡 ,每天都要打点滴 、检查 、测体温 ……还好有这本书可以看 。十天 ,可能把这本书翻了不下二十遍吧 。没有可以打发时间的 ,就只能看书 。看到文字可以背下来。 但是我可以记得, 有些话 ,第一次看 不自觉流泪 ,最后一次看, 还是会流泪, 也思考了很多 。第一次 ,静静地想: 生与死、 衰老与孤独 ,也在心中暗暗想 :“父母在,不远游 。”可是 ,生活如戏 ——没有想到几年后 我还是离开了家 。但是,反而不急不躁 ,豁达而明朗, 对未知充满期待。 所以,正应了下一句话:“游必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