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读后感1000字篇
北回归线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在阅读之前搜了一下作者的资料。
“《北回归线》写他在大萧条阴影笼罩下的巴黎勉强糊口的生活。两部《回归线》在美国出版后曾被指控为淫书,1964年最高法院否决了州法院的裁决。”
求知的心态加上好奇的心情,使我变得开始更期待这本书的内容了。
[据史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攻入纳粹占领下的巴黎后就开始在各图书馆寻觅“臭名昭著”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欣赏不来这种风格的文章。我以为是有故事线的小说,可是看了一小章之后发现除了“污言秽语”之外真的没太多有实际意义的内容。还是静待后面的内容会更加生趣新颖一些吧。
[1980年6月7日,亨利·米勒逝世,享年88岁。他的晚年生活仍保持他的“风流”特色,曾与一位年轻美貌的女演员保持了五年的“罗曼史”。在此期间,他已丧失了性能力,用“意淫”方式(他们之间写过千余封大胆淋漓的情书)来取得“满足”。]
看完作者这段资料后,刷新了我的三观。看来整本书的基调都会如此了。之前还认为渡边淳一写的挺露骨,谁想真正鼻祖级别的大概还数亨利.米勒吧。
一共509页,看到了第81页,已经完全没有想要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了。但是我会选择完成这本书,哪怕只是走马观花的翻完它。
[离开这里时,我又重新忆起那天看过的一本书。“这座城是一个屠宰场,尸体同屠夫混杂在一起,又被盗贼剥得精光,一层层躺在街上。狼从郊区悄悄溜进来吃它们,黑死病和其他瘟疫跟它们为伍,英国人也大踏步赶来。与此同时,死亡之舞在所有墓地的坟堆之间旋转……”这书讲的是“愚蠢的查理”[5]时代的巴黎轶事!一本可爱的书!]
“想清楚了”就是以后出了什么问题,只能谴责自己,再也不能抱怨别人。
在没有充分知识的前提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哈维尔
其实这本书只是第一章写的特别污秽,其他的章节都是写者琐碎的日常记录。不了解历史文化背景的以及存在文化差异的我,阅读这本书觉着特别单调枯燥。
整个阅读进度很慢,一周难得阅读一两个小时,可以说这本书提不出我任何阅读欲望。
当初扉页和前言上那么多文坛名人对这本书写赞美的话,以至于我对这本书抱有很浓厚的兴趣期待。到现在,我对它的冷落形成了可笑的巨大的反差。可能是我太肤浅了吧,里面写的很多东西大概还是我看不明白,文学水平还没有上升到能够透彻感悟这本书的空间。
看到现在接近三分之一了,也没能记住任何一个人物名字。这可以说是一本小说但是却没有任何连贯性,作者想到哪写到哪,这种表现手法让我看着特别的累,伴随着累进行的便只有草率阅读和希望赶紧翻阅完成的心态。
[相对于其它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动物,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
[泡夜店、纹身、打耳洞、买醉这些看似很酷的事情,其实一点难度也没有,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做到。
酷的事情是那些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比如看书、健身、赚钱、用心爱人,这些在常人看来既无趣又难以坚持的事情。]
看完了欲望都市的最后一集,很好很暖心的结局,心里有点想哭。欲望都市陪伴了我很多个孤独寂寞的时刻,而今看完第六季最后一集,虽然知道还有很多美剧可以继续追,可是已经再没有随性的萨曼莎,小公主般的夏洛特,独立自主的米兰达,爱情至上的凯莉。剧中她们相互影响相互改变,每个人最后都拥有着自己的幸福。调侃一句:同时也让我深刻感受到,有钱真好。哈哈。
开心的是,在这一天的下午,我找到了电影版欲望都市,作为电视剧的续集,原班人马。一个周末,两天,两部电影,全部看完。难过的是第二部的最后也没有关于萨曼莎,不过也好,她没有羁绊,随性自我,每天都是新奇,不需要结局,也很棒。不知道欲望都市拍了几年,四个闺蜜们尤其是凯莉越发显老了,时光荏苒。
[如果我们不时读到探究真理的书,刺伤人使人冷酷无情的书,令人叫苦落泪诅咒谩骂的书,我们就知道这些文字是那个被压垮的人写的。他唯一的抵抗方式就是诉诸文字,而他的文字总是比世界上撒谎压人的重量更有力,比胆小鬼们发明的旨在压垮人格之奇迹的刑台和刑车更有力。如果哪一个人敢于直抒胸臆,秉笔直书他的真实经历,真正的真实,那么我想世界将毁灭,将被吹成碎片。没有神、变故和意志能重新弥合起这些碎片、原子以及构成这个世界的不可摧毁的要素。]
终于快阅读完这本书了。原谅我不了解时代背景所以对作者超前独特的思想及抨击社会的写作手法拿捏不到位。
[读《北回归线》而洞察人类之无助、人生之悲怆者,智者也;不细察个中原委,惺惺作态,混淆艺术与人生,无思考能力、批判能力者,庸人也。]对这本书我真没有加以太多思考,于这本书而言,我必是庸人无疑了。
北回归线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米勒果然像文字版的达利 超现实 荒诞 大胆 疯狂 他把他的任何想法全都一股脑儿的全部清倒出来 在他的文字里如同吃了magic truffles一般的颅内畅游 最棒的 是他极富想象力的词句 像脱离束缚的野马
一本根本不敢在公共场合看的书 词句之粗俗黄暴 让我想起多年以前读过的通篇脏话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但粗俗确有他粗俗的爽快劲儿 所以此书一经出版 当时即掀起一片非议 艺术本就是在不断推翻的过程 总要做出与上一代背道而驰截然相反的事情来 所以他通俗的就像达达主义
感觉这本书不折不扣的描写了一个反社会型人格 叙述的是他在巴黎操蛋的生活 像流水账一样的记录却精彩无比 通篇充斥着抱怨和欺骗
对于现在置身于巴黎的我 虽然所处不同的年代 但大概还是有些同感 巴黎是一个不理想的理想之地 他实实在在的荟萃了各式各样的人 所以米勒所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 在他夸张奇幻的手笔下 都在讲述一个真实现实鲜活的巴黎
如他自己所说 喜爱灵魂中全部病态的映像 悲观的故事中透露的其实是乐观的情绪 悲喜交织 我相信他是一个真实纯粹的人 像一坨牛粪中开出花来
看着本书的前期只是觉得他是一个脑洞大的天才 直到书的最后我才被深深的感动 被一种作者传达的悲悯情绪所感染 在情绪的最高点 一场闹剧戛然而止
北回归线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有的人认为该书无情抨击了丑恶的资本主义、西方文明,控诉了肮脏的、榨干劳动人民血汗的黑暗社会,那我只能说一个字:切。还有的读者试图通过本书解构两性关系,我认为,如果把这本书当成理解两性关系的工具来读,无疑是走错了地方。作者无意去物化贬低女性(即使从客观描写上来看逃不脱这一指控),也无意去解构两性关系(因为里面的女性多为性工作者,以这样的对象为分析模型是无法很好地解构两性关系的),我觉得米勒除了通过作品表现出对人性的软弱和肮脏之外,他的连珠炮似的、看似狗屁的肮脏的但又充满爆炸式想象的词汇句子,其冲击力创造力实在强大。他写出这些文字时,内心可能一定程度上也拧巴,但一定如在一个温暖的湿润的逼仄的小穴里面连续达到高潮一样爽快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