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 读书笔记篇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 读书笔记篇

其他读后感   2025-01-26

  书名取的不好,对于接受了十几年教育的人来说,看到这个书名,第一感觉肯定是拒绝的!

  但是书挺精彩!

  合书默想之时,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科学家费尽心机所探索到的自然现象,原来如此相似。你看那伽利略望远镜里的月亮和地球多么相似;牛顿眼里的月亮和苹果多么相似;卢瑟福发现的小小原子结构和哥白尼发现的庞大的太阳系结构多么相似;摩尔根发现的果蝇的遗传和孟德尔发现的豌豆的遗传多么相似,甚至高级的人的基因结构和那最简单的噬菌体病毒的基因结构多么相似;普朗克发现的能量的分束急跳和祖冲之发现的圆周可以看成正多边形的无数个边多么相似;电场和磁场多么相似;电波和光波多么相似;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和伦琴发现的阴极射线多么相似;德布罗意发现的物质波和光波多么相似;达尔文和华莱士远隔万里之外,分别发现的生物进化现象多么相似;戴维发现的钾与钠的化学特性多么相似;拉姆赛等发现的氦、氖、氩、氪、氙等惰性元素多么相似;还有焦耳发现的电流生热和摩擦生热之间的相似,法拉第发现磁变电和电变磁之间的相似,甚至我们乍一看来毫无关系的人血液中血红素与树叶里的叶绿素,其化学结构也很相似。r真是大至宇宙,小至原子,从动物到植物,从人到细菌,好一个相似的世界!

  客观世界不管它多么复杂都可以分解成一定的层次,每一层次又都有一定的单元。这种不同单元和层次的排列组合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我们观察客观世界时只要像剥竹笋一样层层剥去,就能发现它们各自间的相似关系,通过这种相似关系就能发现制约每一层次的规律。比如宏观宇宙间,众星围绕太阳运动是一个相似的层次,有开普勒定律管着;而在微观原子内,核外电子是一个相似层次,其作用力是电磁力;再深入到原子核中,质子、中子等又是一个相似层次,其作用力是强相互力和弱相互力。原子组成分子,分子组成各种物体,组成地球;众星又组成太阳系;很多个星系又组成银河系等。这样一层一层组成世界。但是层次再多,我们只要找到其中的一层,就可以找到其中相似的联系。正如,世界上的人有几十亿,但总可以分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几个层次,只要是青年人,他们之间总有一些相似的联系。

  在人对自然的探讨中,无论是牛顿还是达尔文,阿基米德还是爱因斯坦,他们都是力图通过一些相似的现象去发现其中的联系,然后概括出某个层次上的规律。不过有的人只能在低层次、浅层次发现规律,管的范围小一些;有的人可以在高层次、深层次发现规律,管的范围大一些。当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一站时,他发现了地球上的自由落体定律,而1666年当牛顿迎着凉爽的秋风,在苹果树下仰望明月时,苹果与月亮的相似,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完成了人类认识自然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天、地间规律的综合);当1847年焦尔分析了电、机械、化学等运动的做功发热的相似性时,确定了能量守恒定律,完成了人类认识自然的第二次理论大综合;当1873年麦克斯韦发现光、电、磁都是波的相似性时,将它们统一起来,建立了电磁理论,完成了第三次理论大综合。科学史上的第四次理论大综合,是迄今完成的一个最高层次,即1905年到1915年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它揭示了“尺缩钟慢”、“质能互变”等时间、物质在空间和运动中的相似变化,揭示了它们之间的本质的统一。

  当我们顺着科学史的长河顺流而下,这样漂行了一趟之后,我们知道了许多知识,也了解到一些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但还有一样是更重要的,这就是为我们开辟这条航道的科学家,他们在与大自然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大概有三种精神。

  第一是牺牲精神。对自然的认识是无数代人连续不断地工作才能完成的艰巨事业。所以凡是有志于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就要准备将自己短暂的一生全部投入到这无限的事业中去。这里需要彻底的无私。除事业外,个人别无所求。只要能有一点儿发现,能为后人的再发现开辟一寸道路,他就心满意足了。所以开普勒在发现了天体运行规律后说:“大事告成,书已写出,甚至可能要等一个世纪才有读者,这我就管不着了。”爱因斯坦在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后说:“我死不死无关紧要。广义相对论已经问世了,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其甘为事业捐躯的心怀多么坦然。只要有了这一点便无坚不可摧,无峰不可攀。因为治学犹如打仗,未知世界变幻无穷,总要有一点儿风险。这就要敢于冒险,要有先干起来再说的胆量。正如历史上不敢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就永没有农民起义的胜利,从沛县的小吏刘邦到凤阳的放牛娃朱元璋,无不是以这种冒险之勇而得天下的。而从达尔文在贝格尔舰上捞起第一块贝壳到居里夫人在小木棚子里第一天支起炼镭的大锅,任何一项科学发现,无不是以敢斗敢闯才有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说:“物理学是一种认识的冒险。”只不过它不如政治、军事斗争那样会大量的流血,所以这一点不大为人注意,但其道路是一样的。

  第二是创造精神。当我们开始登上治学之路时,第一是继承,是将前人已掌握的知识接受过来。一般人做到这一步也就为止了。而科学家却不甘心于只数别人的脚印,我们看牛顿、法拉第、巴斯德、达尔文、卢瑟福等这些伟人,他们读了一些书,一旦接受到一种新思想的启迪之后,便立即进入自己的创造轨道,去顽强追求前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当爱因斯坦还是个16岁的中学生时就有了自己对于世界的独特思考。一部科学发现年表几乎全部为青年人所占有。只有不断地创造,科学才能发展,才能延续。

  创造是科学的生命,同时也是科学家的生命。科赫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经过顽强的观察和实验成了细菌学的开山鼻祖,他发现了结核杆菌这个可怕的杀人犯,获得了一种创造的飞跃。有人说得好,“这出人意料的一跃,科赫离开了许许多多无名医生的队伍,降落在最有独创性的研究家之中了”。世界之大,历史之久,曾涌现过多少学者专家,为什么只有如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少数伟人永存呢?这是因为他们有所创造,历史才承认他,才肯回报他一席之地。他们在创造历史中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生命(一个科学家的生命)。当居里夫人从成吨铀矿渣中大海捞针般地寻找镭时,当卢瑟福决心打碎原子看个究竟时,他们觉得不这样做,活着就没有价值。正是这种强烈的创造欲望支持着他们不断发现,不断开拓。一个人云亦云、毫无创新的人,可能在官场上还能混下去,甚至可以红光满面,荣宠一生。但是在科学的讲坛上,他只要还是重复一遍昨天的话,就再没有一个人听。第三是刻苦精神。就是要顽强、勤奋、认真。科学研究既然是从未知世界中探真知,就不会是囊中取物、瓮中捉鳖,不会易如反掌。它包含有比成功更多的失败、牺牲和挫折。没有这个思想准备就不要来敲科学的大门。但真正的学者既然抱定牺牲之心,吃苦也就算不得什么了。达尔文考察生物。5年环球,栉风沐雨;瓦特改进蒸汽机,20年含辛茹苦;弗莱明等人研究青霉素,17年不间断,奔波于大西洋两岸;瑞利、拉姆赛等追踪氦元素27年,从天上找到地下。当这些科学家在一个早晨突然宣布自己的新发现时,人们羡慕、敬佩甚至嫉妒,但是有谁知道他们已付出了十年、几十年的心血呢?当居里夫人在成吨铀矿渣中炼得0.1克镭盐,当卢瑟福在25000张基本粒子的照片中终于得到6张人工转变元素的照片时,人们尊他们为第一批敲开原子物理大门的人。但是这些开拓者的腿上、手上已经被沿途的荆棘划得伤痕斑斑。科学史上每一次光荣的发现背后都有一串儿浸满血、泪、汗的脚印。正如地面上每一棵迎着阳光的绿树,地下都有同样大,同样密的根系在艰难地穿过苦涩的土石,吸收养料和水分。

  一个科学家当他不怕牺牲,善于创造,又特别能吃苦时,成功就在眼前了

  一本可能因起了个不利于畅销的名字(叫《科学简史》也许还更好,起码比那本《人类简史》更名实相符)而被淹没的、纯文学爱好者的扫盲书。文字运用虽不算考究,但内容丰富且不时有生动描述,可圈可点。更具喜感的是,作者可能是想让普罗大众能看得懂、读得下去,尤其是每章的对仗标题与末尾的打油诗,更愣是把科学史写出三国演义的味道,也是不容易。年少时若更多涉猎此类书籍,人生轨迹会更加丰富多彩~n正所谓政治分左右,军事有敌我,科学无国籍,知识一长河,古今中外数理化生等领域令人感动的人物何其多——n从屈原的《天问》,张衡的地动仪,到祖冲之的月食测算及“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张遂“复矩”测量经纬北斗(此外,仅提了一下郭守敬,东边便似乎无从提笔了 ,此现象值得深思)……n从泰勒斯在金字塔下的发问、毕达哥拉斯的“凡物皆数”及勾股定理,到阿基米德《浮体论》与杠杆原理,哥白尼日心说与《天体运行论》,誓死捍卫“日心说”的布鲁诺,瑕不掩瑜的伽利略,“人体解剖学之父”维萨留斯,“天空立法者”开普勒(碑文:“我欲测天高,现在量地深。 上天赐我灵魂,凡俗的肉体安睡在地下”概况其一生),发现海王星的勒维烈及胸襟宽阔、丝毫没有因勒维烈人微言轻而将其埋没的加勒(此人身上充分体现科学无国界、无阶级、无尊卑,唯有真理共存的高贵品质),第一次将几何和代数联系起来、并创立了坐标系的笛卡尔,发现酸碱测试法、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他也是一位科学巨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的波义耳、开辟微生物领域的科学巨人巴斯德……n以卖艺为生、收获“天王星”的赫歇尔兄妹;于贫穷困顿中激发创新灵感的产物—— “珍妮纺纱机”和瓦特蒸气机(这两大引起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机器虽是两个男子发明的,但都实实在在得力于他们的妻子);发现了重量(质量)守恒定律、推翻了“燃素说”的现代化学创始者拉瓦锡;电学的开山鼻祖本杰明·富兰克林;n发现动物自带电的解剖学家伽伐尼和与其互打擂台的电学家伏打,让人欣赏一幕以探究真理为共同目标,学术互通欣欣然的场景。同期,重视科学家的拿破仑显露值得肯定的一面。戴维的学生、订书匠出书的法拉第令人钦佩的除了他那些举世闻名的发现,还有心无旁鹜追求目标、胸襟开阔的品质。日后,法拉第与麦克斯韦初见那一抱更使人动容,那是物理和数学的拥抱,由此诞生电磁理论,并由他们的传承者赫兹找到了电磁波、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波……近代化学领域前仆后继的光谱分析师们和集大成者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最励志的则是看门人列文虎克的成功逆袭。同时期研究能量守恒的迈尔和焦耳,一位是医生,一位是酿酒匠,同样因非专业人士而挑战物理界而长期倍受质疑与打压,却因性格原因同途殊归——迈尔疯了,焦耳得成正果并和长年的论敌、大学物理教授汤姆孙成为一对密友。从出生到84岁逝世,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问世的爱迪生,除了顽强的毅力、执着勤奋,其鲜为人知高人一筹之处,是以办企业的方法来搞研究,一懂得抓钱,二懂得抓人(资金与人才,他的天才思想得以一个接一个地变成了现实)。这位只有三个月学历的天才,是被自己的母亲理解和挽救的。此外,近现代耳熟能详者(居里夫妇、爱因斯坦)就不赘述了。此书对近现代史医学,从青霉素的发现到遗传学说的创立n也皆有浓墨重彩。最令人唏嘘的,不是“秀才遇到兵”,白白死于莽夫剑下的阿基米德,也不是先被废了笔,后被割了舌乃至夺了命的布鲁诺……而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创立光谱理论、集巨人之大成、却在晚年因生济而选择做一名造币厂厂长的牛顿。曾不遗余力支持他的哈雷因此而感慨:“23岁时的牛顿是初生牛犊,月亮、太阳、整个宇宙都敢去探索,而现在这个73岁却将自己一生的发现又都还给了上帝,而且连他自己也已匍匐在上帝的脚下,做了一名最顺从的仆人。”n善发现物与物间的相似,善由这相似现象进而探,究其内在的联系,这是科学研究的一条重要方法。少数幸运的是苦修必有果,功到自然成。遗憾的则往往是许多人在足已长而鞋还小时,宁可削足而不弃旧履;在身高而檐低时,宁可弯腰而不觅新地。科学如是,人生如是……n牛顿和华莱士那段,看得挺费解,解释很不符合常理,有空再从其它途径深究吧。简言之:一本可以再看几遍的好书!n

  这本书梳理了数理化的发展历程,看完此书,应该会对有个线性的印象,而不是模模糊糊的几个公式,几个概念。而且可读性很强,一个个小故事不但写得通俗易懂,还写得很有连续性。虽然里面的“请听下回分解”有点别扭(主要是看的中国名著少,不习惯),但也不乏是一种新意吧,看得出来作者是想把中国的一些元素给融入进去。多希望初中的时候能够遇见这种类型的书啊。

  但书虽是好书,但微信读书里面的排版渣得不行,无法忍受,弃掉了,还是去图书馆借吧。一分扣在这里。

  书看到十几章的时候,果断去淘宝买了一本实体书送给老弟,希望他能够因为此书而对数理化更感兴趣吧。

点击显示
标签: 孩子 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62858/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