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读后感篇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读后感篇

其他读后感   2025-01-27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读后感 第(1)篇

  摩托车修理工的自我修养。

  工匠精神有三种取向:创新、精进、坚持。用那种含义完全取决于目的。比如《工匠精神》主要取创新的含义,把工匠精神定义为某种能让认知盈余转化为产品和价值的东西;“大国工匠”取精进之意,潜台词是作为一个高级技术工人,你的劳动和创造对国家是有价值的,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高级螺丝钉);一般的企业和老板更喜欢取“愚直的坚持”这样的含义,工匠精神更多的带有“忠诚”的味道:对你的工作忠诚和尽责,就是对老板负责。多好的员工。

  但是,工匠精神对于个人来说有什么用呢?没什么用。三种取向都只是在给“他人”创造价值。所以有人一面说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一面批判着现实的功利主义,可是当问题变成“你会在自己身上实践工匠精神吗?”答案就分两路:口头上说着“当然”,心里想着“去你妈的工匠精神,我又不傻,凭什么给人多干活”(•ิ_•ิ)?

  这本书以一种曲折的形式表达了把工匠精神用到自己身上是一种怎样的效果。读的过程中我一直期待着两个词:心流和具身认知。作者始终在围绕这两个词表达,却一直没有把它们说出来。投入一件事会获得快乐,这是心流体验,而且这种体验能超越经济利益(换句话说你能让人获得这种体验,人们也会多花钱)。做事的过程还能让人收获知识,这是具身认知。往上追溯,二者都可以回到哲学上知识的经验主义,当然,也可以换成阳明哥的思路:格物致知。格物不仅能致知,还能致心,达到庖丁宰牛那样心物合一的境界。也可以由进化的思路追溯:人的思维本来就是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产生的。联系实际,要发展小孩子的认知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ta动手,手舞足蹈地学习什么的,最有爱了。对于大人来说,如果在工作里感受不到快乐,那么就得从业余活动中补充这种快乐,作者也说了,这种活动最好是动手的,工艺美术神马的。另外根据心物合一的观点,对物质的追求其实也是对精神的追求,代表了一个人的品味和格调。

  回到摩托车维修工的自我修养。作为一个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摩托车维修工,作者既拥有自下而上的摩托车维修的经验知识,也有遥远的自上而下的理论知识,只是这两种知识并没有完全联结起来,谈一个的时候就完全扔掉了另一个。所以作者虽然有两种层次的知识,但是读的时候这种知识的断层感还是让人感觉有点遗憾和难受。不过作为一本有多学科思路的书,这书总不至于太差,跟摩托车有关的部分更是有股机器、汽油、固执和专注的混合味道。

  一个好的理论总是能够推广,工匠精神其实是刻意练习理论在工作上的应用,在实践过程中能获得心流体验。把这种精神用到感情生活中,就成了爱情地图。

  读这书的额外收获是发现人有时候也会和书一样有趣,读书和读人都是获得“别处的生活”的方法,这大概也算是意外之喜。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读后感 第(2)篇

  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它离我的生活相去甚远。读完这本书,仍然觉得它离我的生活相去甚远。毕竟,我既不熟悉摩托车,也没有改装过大众。不过,从作者的言语里,能够感觉到他作为一个发烧友,对汽车、摩托车深怀的那种热爱和执着。作者提到,当他面对一部待修的摩托车左右不得其法的时候,他研究物理学的父亲却不能给他任何实用的建议。因此,作者对那些纯理论的东西多少有些藐视。不过我觉得,纯理论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往往为科技进步带来难以估量的贡献,这是修理工或其他手工艺者难于做到的。作者提出,人是能够从劳动中得到快乐的,尤其是当这种劳动具有完整性的时候(即做一件事情从头到尾);不幸的是,工业革命之后,流水线的生产模式破坏了劳动的整体性,每个人都只参与了一部分,所以满足感大为降低,工作成了挣钱吃饭的途径。我无法(也无意)逆转时代前进的方向,于是只能着眼于自身。受作者启发,把平时最不爱看的说明书拿出来仔细翻看,力争把各样家电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平时多动手,进行各种修补。前些天买了一块台布,长方形的,需裁成正方形才合用。想到满街去找裁缝怪麻烦的,就一直凑合着用。读了本书之后,突发动手之心,于是开始量、裁、熨汤、穿针、引线、牵边,同时琢磨怎样走针脚,才能做到不仅正面好看,而且能保持洗涤烘干后线不抽,万一某处开线不会导致全散等问题。这的确是人与纤维织物的一次近距离接触,如何理解它的“性”,并试图驯服它。这一过程中,我的确体会到了作者所说的修理工必须具备的humble的品质,因为不管你主观上怎么自以为是,物是不会改其性而取悦人的,所以人只能遵从客观,仔细观察,找出方法。对于我们这些十指整天敲键盘的人来说,找机会动手做一些事情确实妙不可言。这可能就是作者所说的整体性的劳动带给人的快乐吧。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读后感 第(3)篇

  如果让我来描述一下,那么,这本书的章节构成,就像是一部被拆解了的摩托车,零部件散落在地上,我们需要自行对其进行组装,最后才得以看其全貌。作者基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工作感受,以哲学的方式,进行思考,得出了观点:人不能迷失在工作中,不知探寻其对自我及社会他人(书中说的是社区)的价值。同时,观察到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人,只动脑不动手,而动脑的部分,并不是求索,而是学习既有经验或模式。这样的工作形式,无法创造真正的价值。这种情况的产生,作者认为,是现代教育的内容结构,以及,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生产管理方式;对个体的独立性、多样化、探索精神、求知欲望、责任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如何解决呢?n作者呼吁,由外而内,重拾对“工具”的关注与使用,从而回归正确的人类进化本源之路,并使人性在工作中得以鲜活,而不是泯灭。减2n1、以自我经历概括社会现象和趋势,不可以道理计。2、译者乱入,结构零散,干扰严重。

点击显示
标签: 茅屋 秋风 有感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63210/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