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读后感篇
完美的人际关系,源于良好的沟通,《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不会像很多书籍那样单纯地告诉你沟通的技巧,而是告诉你,如何走入自己的内心,剖析自己及周遭,建立搭建完美人际关系的基础。
这本书一共三个部分,in、out以及关系,本文旨在重点介绍in,即走进自己。
1.t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用一句话给自己做个定义,比如:我是聪明、友善、健康、快乐、丑陋的媳妇,我热爱歌唱并信仰天主。
你也试着给自己写下类似的一句话,用到以上所包含性质的词语,别看这短短的一句话,基本上涵盖了一个人的所有特质。
那么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你会给自己做出这样的定义呢?
答案,一部分来源于基因,一部分来源于后天。
我们着重分析后天的境况对“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自己”的影响。
A.t他人对你的评价:
我们小时候,经常会被大人这样夸奖,“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这样便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果子,我是个懂事的孩子。
有时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大人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啊?”带有埋怨的语气,那么这时也会在孩子的内心拨下种子,我好像是个不太受人喜欢的孩子。
对你来说很多重要的不重要的人,他们的行为言行都会改变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B.t社会的比较:
比如我的闺蜜比我高,比我瘦,我便会觉得自己是个胖子,但是有一天我发现还有比我更胖的,就觉得自己又不算太胖。所以在给自己下定义的时候,会说我不胖也不瘦。
C.t你的过去: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便是你的过去影响你的现在,再通俗一些,便是那些阴影。
比如一个自认为勇敢的人,去尝试了一次极限挑战,挑战结束后心跳加速,气喘吁吁,汗水和泪水顺脸颊流下,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想参加极限运动,并从自我定义中将勇敢二字划掉。
D.t文化、姓别等差异:
比如集体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影响便是先爱集体,再爱自己,那么个人主义的文化却是先爱自己。
另外,性别的影响也蛮大的,同样一件事儿,作为男生或者女生时,可能做或者不做。女孩评价自己温婉,男孩通常不会这样定义自己。
2.t负面的自己如何变得更好?
上面我们找到了是什么原因影响了自我定义,有正面也有负面,有符合实际也有不符合实际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可以用以下的方法重新去认识自己,将负面的信息踢出局。
A.t对自己有真实的认知:
把过去的自己全部留在过去,那些过往他人对你的负面评价,不良的比较等统统放在过去,对现在的你来说,只有现在和未来,一张白纸任你自己填写。
定期确认自己的长处,这是一个正确看待自己优点和缺点的好方法。同时,把自己置身于周围会给你支持的人当中,接受他们给你的,不仅需要而且值得拥有的积极回馈。
B.t有切合实际的期望:
人们往往喜欢犯的错误是喜欢与他人比较,我的工资不如你高,我的长相不如你好等。人不需要与他人比较,只与自己的过去比较就好,自己是否比曾经更聪明、更有技巧了?便是切合实际的期望。
C.t要有改变的意愿:
不要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请将“不能”或者“不愿意”这样的描述,换成“不知道怎样”会更为正确。很多的“不能”,只不过是不想改变而已。
请相信,如果你真的想做,就有许多事情可以去做。
D.t改变的技巧:
观察你所敬佩人物的言行,不是复制,而是活学活用,使之适应你自己的个人风格。
E.t自我预言应验:
简单来说四个步骤:持有某种期待(态度);表现出与期待一致的行为(行为);期待如实发生(结果);强化起初的期待(强化)。
比如:你去参加面试,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某项工作,并促使你在面试中表现自如,结果面试通过,强化了你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此工作的想法。
自我预言应验其实是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并采取行动,达到目的,让你更加积极的相信自己,这是个良性循环。
3.t你是如何看待世界的?
A.t自我感知周遭世界的过程:
让你呆在一个植物园里,你是选择看植物的树叶还是选择看广场舞大妈跳舞,这取决于这件事对你大脑的刺激或者重复的刺激,然后将其进行组织及归纳,之后输出你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当然有的时候归纳会失真。
你选择看树叶你可能是科学爱好者,或者环保主义者,你选择看跳舞,你可能喜欢运动或舞蹈。
B.t自我感知的偏离:
在看待或者理解事物时,请用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那么与事实真相不会偏离太多。
但事实上我们经常在未全面的理解全部内容时,而轻易下判断;我们也经常宽己严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先入为主。这些都影响了我们判断事物的准确性。
C.t对出现感知偏离时,我们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避免矛盾或者冲突发生:
第一步:直来直去沟通,找到两种沟通理由,并请求澄清,前提需要完整且无任何敌意。
当你打电话时,对方一直未接听,你心里可能愤怒的想为什么不接我电话呢?
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想,并询问对方“我不确定你是否在生我气,或者你只是比较忙没听见电话铃声,那么,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的?”
这个办法从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这样的沟通更顺畅。比上来就喷,为什么不接我电话好的多。
第二步:了解背后原因,用枕头法增强认知复杂度,从而获得同理心,并达到理解对方的效果。
这个其实很简单,当双方沟通出现问题时,便用枕头法将双方的观点全部阐明并加以分析,是你对还是我对,是双方都对还是双方都错,是不是所有的观点都有真理,那么你的同理心便会增强,你会更理解对方。在遇到事情时,请使用以上的这个办法进行梳理你的认知度。
4.t你是如何获得他人认同的?
与其说是如何获得他人认同,不如说是自己如何在他人面前树立真实且良好的形象,并获得对方的认可。
我们从小到大,身份角色不停的变换,不同时期遇到不同的人,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也可能在深思熟虑中逐渐形成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或者认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发觉得获得认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为了开始和经营关系,为了获得别人的顺从,为了保住别人的颜面,也为了探索心的自我。
当然,我们不是为了认同而去认同,而是适当的根据情况选择自己的哪个角色哪个部分加以展现罢了。
那么怎么加以展现呢?
A.t面对面的沟通,我们彼此关注的是举止、外貌、配备等,而网络沟通,我们关注的是网络语言及信息的整理。
B.t重点介绍此部分内容,如何巧妙的透漏自己的相关信息,以达到与沟通者的亲密程度增加,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
如果你正在建立某种亲密关系,那么分享自己特别的事,会让你们的关系更牢固,但是在职场中要慎之又慎使用此技巧;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分享自我信息的量与方式,不是太多就好,也不是完全隐瞒就好,视情况和场合而定。也可是一种互惠或者一种义务的分享个人信息;
当然还要注意底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比如我觉得你很笨,这样的表达让聆听者自尊荡然无存。
按照以上规则,你会避免因暴露太多个人信息而出现被拒绝,或者让对方产生负面印象,降低满意度或者伤害别人等等。
沟通中会出现两难的状况,你还可选择诸如沉默、善意的谎言、模棱两可、暗示,这样的方式婉转的沟通。
C.t获得认同,需要学会控制情绪
当情绪有变化时,身体上可能心跳加速,可能冒冷汗,影响情绪的因素众多,来自性格、文化、姓别、习俗、传染等。
好的情绪固然对身体及沟通带来益处,不好的情绪反之,在这里介绍一下如何降低不好情绪的方法:
首先,监控自己的情绪,比如心跳加速需要辨认自己是不是处于情绪中。
其次,注意引发的事件,找到引发你情绪的那件事儿。
然后,记录你的内在感受及内心的语言,这一点很重要,是要分析联系引发性事件和你感觉之间的想法,并真实的写在纸上,刚开始时很困难。但无论如何,持之以恒,你将会发现你能辨认导致你不好情绪的想法,从而养成辨认内在独白的习惯。
最后,重新评估。先判断你所记录的每一个信念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接着解释这个信念为什么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最后假如这个信念是非理性的,你应该写下一个较为理性的替代思考。
5.t用心的书籍
关于《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我总结为用心的书籍,原因有三。
此书已经修订到第14版本,通常实用性书籍在三十年间反复修订,也终归有一些落后的迹象出现,但是此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今盛行的社交媒介,如facebook在沟通中的作用等,是为用心之一。
这是一本美国的沟通教材,在书中很多练习的部分,会在文末提及访问XX网站进行学习,如有需要,请将你的回答通过邮件发给你的讲师,我的英文水平有限,驾驭不了与讲师通信,但觉得很暖心。是为用心之二。
关于书中影片的推介,往往我们在学习某一理论时,模棱两可或者记忆不清楚,那么影片的推介大大的加强了阅读此书时的理解和记忆,在合上书后,脑海中也许第一想起的是影片,顺着影片会带出很多书中的内容,是为用心之三。
所以此书我给五分。
结语:我们往往在谈沟通,首先会想到的是如何增加沟通的技巧,这个没有错,只是建议在学习增加沟通的技巧之前,先了解自己,并修正自己,找到那个完整的没有他人影响的自我,然后理性的辨认周遭的情况,以及树立自我形象,这些便是沟通的基础,也是建立完美人际关系的基础。
如果你仔细观察优秀演讲者的演讲,你会发现他们喜欢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最受学生喜欢的,是“故事片教学法”。1990年,两位年轻人在一次沟通学会议上相识了,这两个年轻人就是拉塞尔·F·普罗科特和罗纳德·B·阿德勒,在此之前,他们一直在从事沟通课的教学工作,这次相遇让他们就使用故事片作为教学用具达成了共识,这给沟通领域带来了新的教学法,后来这种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今他们都已不再年轻,贯穿他们整个人生的主题就是沟通,他们围绕沟通这个主题广泛地撰写文章、四处演讲,并合作出版了多本教材。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畅销几十年的经典沟通书《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已经再版15次,每次再版,两位老师都会针对当前的社会情况,增加新的内容,比如第15版就增加了现代社交网络中的沟通技巧。每个版本的每个版块也会增加新的案例和电影,并根据电影引导读者去理解相应章节的内容。我曾经看到过一位知名作家对《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的评价是“不光是沟通教材,还是写作者的素材库,如果你觉得这两点都不能帮助你,那有谁跟你吵架,你吵不过他,就直接拿这书把他砸晕了,比搬砖还好用。”虽说是玩笑,但是也从侧面体现了这书的厚度和重量。此书厚重的原因,在于它从里到外,全方位地解读了到底什么是沟通。第一部分叫“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叫“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最后一部分叫“看人之间”,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改善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因为是故事解读,案例又多,再加上再版了15次,不断的增加内容,所以《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又厚又重。我个人很喜欢这本《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用电影教学法正好满足我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看书,通过这些电影的引导,我有很多共鸣,今天跟大家分享三点。一、自我认知会影响你的沟通角度n把“自我认知”放在最前面本身就说明了作者拉塞尔·F·普罗科特和罗纳德·B·阿德勒对沟通有很深的研究,这也是提示我们,自我认知是良好沟通的开始。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吴越国的创建者钱镠,这位怒射钱塘大潮的海龙王,王妃吴氏每年春天回临安的,有一年至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王妃还没有回来。钱镠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n自我认知能更好的让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你要在沟通前,先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当钱镠把自己的角色放在丈夫上时,他不再是那个横刀立马,杀人如麻的帝王,而是一个在深闺中思念妻子的夫婿。我们现实中,无数的婆媳关系,都在于自我认知。婆婆的自我认知不单单是母亲,更是婆婆。儿媳妇的自我认知不应该是女儿,而是儿媳妇。这种自我认知有助于沟通中的分寸把握。不要以为自我认知只影响家庭沟通,社会沟通同样需要。汉朝初年,纷乱的朝堂,难得平安度过一生的陆贾就是一个能清楚认知自己的人。在刘邦时代,作为出使南越,成功说服割据一方的赵佗归顺中央政府。在吕后当政阶段,能够与平原君一起帮助吕后亲信审食其脱罪。吕后去世后,受陈平委派联合大将周勃平乱,并且顺利的与平原君一起庇护了审食其的安全。“你是谁?”是在沟通前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二、提前了解沟通对象,有助于理解对方的沟通逻辑n影响沟通的因素很多,性格、文化、性别、社会习俗、社交媒体、情绪感染。如果你想顺利沟通,提前准备很重要,但是不是所有沟通都让你有机会提前准备。那么通过倾听,来收集沟通对方的信息,思考对方的沟通逻辑再来引导对方沟通就很重要。我们看以故事作为教学用具的《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那我们首先就要学会用故事来引导别人以达到自己的沟通目的。比如春节回家,单身的朋友们,不可避免会被父母“催婚”,我朋友圈里的一位作家,就在春节让大家帮忙收集,匆忙结婚而悲剧的各种案例,然后在春节回家的时候“不经意”的跟父母聊起。这就是提前洞悉了父母的逻辑是“结婚,有人照顾,就会过的更好。”通过这些悲剧,让父母意识到,催的急了,造成个悲剧,不如就单身。邹忌讽齐王纳谏也是先了解对方逻辑,讲故事的例子。邹忌用自己比美的事,让齐王自己想通了下达了纳谏的命令。三、新的社交工具有新的特点n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社交方式有了颠覆性的变化,比如现在我给大家分享,这在20年前就是不可能的。拉塞尔·F·普罗科特和罗纳德·B·阿德勒这两位老人能在《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里增加这个内容,让我由衷佩服。这么大年纪还在学习新事物。他们明确提出了4个建议:n“首先,要知道网络社交与面对面交流的区别,网络社交的信息是有证据的保留且简洁,但交流的频道却不同步的。其次,网络社交本身也有优缺点,我们要趋利避害。总的来说,网络有利于维护关系,但是长期处于网络社交中也会影响生活质量。比如孤独、欺骗、关系恶化、跟踪骚扰,在线监视等等。再次,就是网络社交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因为男女和年轻人、老年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要求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沟通模式。最后,就是一定要遵守网络规矩:尊重他人,保护自己。”n同时重点强调了“由于互联网不会遗忘,你在今天发布的信息会一直跟着你。”n看到这个的时候,我真是很有感触,我的一位朋友,刚遭遇网络暴力,有人把他发布在社交网络的内容,截图发给他们公司的所有同事,结果他只能离职。匿名让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时更有“网络勇气”,所以以后在发布前,多考虑一下 —— 如果对方就在你面前,这些话你还能表达出来吗?n良性和有效的沟通,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维持或增进关系,并借此实现自己的目标。换句话说,能力既要求有效性,又要求适当性。以故事作为教学工具的《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整本书旨在解读两个重点 —— “关系”“目标”。他们在解读时给你讲故事,不光是为了帮你解读这本书,更是为了引导读者去用故事跟别人沟通,这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这也是我们写作者学会以后,受益终生的技能。比如我在今天的书评开头,就用了两位作者年轻时相遇的场景。
在职场上,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不管你是否喜欢对方,因为工作原因,你都不得不跟TA共事。前几天朋友特别生气的跟我吐槽他的同事。朋友在上海总公司,北京分公司的同事请他帮忙,他前前后后忙了一个星期,牺牲了休息日加班加点的帮他们做Case,提供一些数据支持。按说不管Case有没有通过,同事都应该表示感谢吧?但是,上海的同事既没有在工作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也没有任何感谢,反倒因为Case最后没通过把责任全部推倒朋友身上,不仅在电话里特别生气地指责朋友,而且还直接挂断了电话。这让朋友更觉得生气和委屈。明明是自己加班加点的为他们部门忙里往外,到最后还落一通抱怨,太不值当了!n职场是一个考验智商和情商的大熔炉。有的人工作能力强,但情商堪忧,同事领导全都得罪了还不自知,要不是因为业务能力优秀,连个全尸都留不下;n有的人工作能力一般,但极会做人,你跟他一起工作,即使拖了工作后腿,你都不忍心责骂他;n还有的人工作能力不强,情商也不在线,脾气差,又不会好好说话,跟这样的人一起工作,简直是一个灾难,撕逼大战随时都能上演。那么,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得不撕逼的情况,怎么能优雅的撕?n1.控制自己的情绪n在职场上,同事之间因为工作而发生争执扯皮的情况经常会发生,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谁的胜算才会更大一些。首先要听对方把话说完,不要着急去抢话和提高声音,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就算对方言辞激烈咆哮叫喊也不要被激怒,同时你最好面带微笑地看着他。要知道,职场里没有不透风的墙,任何一件工作的处理,都能显示出你这个人的情商和品性。或许你逞一时口舌之快让自己舒服了,但是你的领导和同事会在心里对你的能力和性格打折扣,即使公司里是谁的业务能力强谁就有话语权,但是一个脾气不好情商太低的同事也是不受欢迎的。有时候,我们明知道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是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任由它肆意妄为,不仅伤人更会伤己。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自我沟通,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罗纳德•B•阿德勒《沟通的艺术》在第一部分就讲到“看入人里”,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及时做出正确的行为反应。2.抓住对方的观点,重复一遍n不要在愤怒时回答言不由衷的话,不要针对对方的态度进行回击,而是要抓住对方的核心观点,并用两三句话总结出来,重复给他听,让对方知道你的理解是不是他想表达的。同时,你表现的越平静,语气越温柔,越能降低对方的怒火,缓和紧张的气氛,不至于把关系弄僵。如果两个人不解决问题,都只从对方的态度上去判断彼此,原本是工作本身的沟通问题就会升级到人身攻击。虽然双方都知道,人在极度愤怒时,很难表达清楚,而如果有一方能抓住对方愤怒的核心观点,并向对方表达理解和尊重,就会卸下对方的“对战”心理,事情就会更容易解决。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太注意听别人怎么说,尤其是在职场沟通上,听不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观点,也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也不反馈给对方自己是否理解,结果只能是工作上的互相推诿。罗纳德•B•阿德勒《沟通的艺术》第二部分关于“看出人外”讲的是如何通过对方的语气、言行等线索去倾听,从而抓住对方想要表达的重点。如何做到有效倾听?书中提到:少说话,摆脱注意力分散,不要过早评断,寻找关键意思。我们要有看出人外的洞察力,要懂得在不同的情境中给出合适和倾听反应,照顾好别人的情绪和感受。3.为对方找个台阶,共同解决问题n当沟通清楚问题之后,就要开始解决问题,有一点一定要记住:不管你多有理,不管你有多正确,都要记得给别人留三分余地。虽然事实证明你是对的,对方已灰头土脸,就不要再赶尽杀绝。赶紧为对方找一个台阶下,结束此次争吵才是当务之急,同时对方可能会因为你的善意而化干戈为玉帛。职场中为工作争论在所难免,而维持与同事之间的友好关系是让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即使在工作中吵得不可开交,找到问题根源也要共同努力一起解决才能完成任务。所以,不要把事情做绝,凡是都给别人留有余地,这样才能长久的共事。不得不再次提到罗纳德•B•阿德勒的《沟通的艺术》。书中第三部分讲到的“看人之间”,其中有一章讲到如何处理人际冲突。在职场中因为工作而发生冲突在所难免,甚至在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矛盾。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多种而不是某一种策略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做到趋利避害,实现彼此的双赢。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部分是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天生就是沟通高手。而《沟通的艺术》告诉你,沟通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提升起来的!这是一本让你情商在线的超级沟通教科书,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学习更多的沟通技巧,在职场上如鱼得水!n【完】n作者:爱啃骨头的猫咪,微博读书书评人。习惯早起,喜欢读书,业余写字,最近又爱上健身。不吃鱼只啃排骨喝鸡汤的阿喵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