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后感1000字篇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性和婚姻直接相关,而婚姻又关联着财富、劳动力、社会阶层等重要的人文因素,使得性本能也和许许多多和本能无关的因素结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性秩序,不仅是婚姻秩序,还间接影响着着社会秩序。
于是,在维持社会秩序的大前提下,唯恐性秩序的混乱,人人谈性色变。这个问题,在农业文明为主的中国表现的最为明显,因为,农产品长周期回报的特点,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
于是,过于重视,形成了禁忌、绝迹和缄默的特点。不仅不敢正面谈论,很默契的,同时采取了忽视的态度。
弗洛伊德、马尔库塞、福柯三位大师提出的观点相互补充,让性学这一问题变得十分完善。随着文明的递进,我们的性态度,在表现上的确经历着从自由到压抑,在社会足够富足后,又开始解放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古往今在对性的讨论中体现的很明显。先秦时期,孔子可以说“饮食男女,人之所大欲”,告子可说“食色,性也”,都是很坦然的态度。至朱熹,则说“存天理,灭人欲”,变成了忽视。
而福柯的观点指出了其中的原因: 性压抑,看似是自上而下,来自于上层建筑,事实却是自下而上的、弥漫的,来自于各阶层的自我禁制,“一种普遍存在的 惩戒凝视,其目的是制造 驯服的身体。”
这种直接原因,其实也是因为生产资料的限制,来自于各个个体对自身生存的担忧,而采取的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态度。
李银河教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能公开的研究这个禁忌了两千多年的问题,不得不说,十分让人钦佩。书中大量引用访谈,使人觉得阅读的是第一手资料,更增加的内容的真实性。读的时候,能看到其他人如何谈论这个平时不可谈论的隐私问题,让人眼界大开,读后,可大为降低性这个问题的神秘感。因此,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由于对性禁忌态度,一开始,对李银河教授是带有某种偏见的,这本书改变了我对性的印象,也改变了我对李银河教授的印象。毕竟,不管什么问题问题,敢于说出来,才能更好的面对,更好的处理。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最近李银河在微博上很火呀,好多网友自名银河护卫队捍卫李银河对社会的发声[偷笑]其实公众人物站出来真的需要勇气,尤其现在敏感得啥都要屏蔽的时代。
这本书出版于09年,调查时期应该更早些,书中很多采访对象的生活环境的确和现在有点年代感,但我很惊讶,很多观点都是我这种年轻人认同的能接受的。看罢此书,我的想法主要有两点,关于两个方面的矛盾。
一个方面,就是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人们对于女性,性别等等的不同看法。我不认为学历和文化是划等号的,但我认为教育(包括自我学习),会造成文化上认知上的差异,一个人受各方面教育越多,越会对各种现象有更包容的立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就不可避免地使得这部分人对社会,对道德,对自由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成就的社会观念的变革者。然而,教育的不均衡造成另一部分受教育少者不能跟上社会观念的迅速刷新。再加上除此之外与受教育无关的,纯粹观念学派上的对立,把我们的社会变得复杂,如果要平和的社会,好像就不得不把一些人的嘴封上。
而另一方面呢,是个人思想和行为的矛盾。很多问题会听到“我能理解这种现象但是放到自己身上接受不了”。就比如说,这个女性的独立和依赖性的问题,银河在书里大概阐述了此间的矛盾甚至可以说成做人和做女人的矛盾。那我自己说,我认为女人独立是值得赞颂的,而且女性在很多方面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但是实际生活中,常常也会依赖男性,因为女性的示弱似乎是很多事的捷径,这些时候又跌到了旧有传统男女关系中了,好像男的就该强些,走捷径很舒服,但我还是要质疑一下这是否就是女性的天生的个性了,这就是一个矛盾,关于要权力却还享受这没权力下的利益的矛盾。
最后吧,书里有些调查还蛮惊讶的,比如婚外恋蛮常见的,因爱早就的婚姻的不满意率居然也如此高……等等,我对婚姻的看法还有点迷迷糊糊的,爱情固然需要但在婚姻面前纯粹谈爱情好像有点浅薄,但还需要什么呢?当然,我喜欢几岁时就有几岁时的看法,对自己现在的浅薄的认识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但我希望我将来会在有一个足够成熟的观念的时候再去选择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大概也是到现在24岁的阶段,才开始更注重自己的感情感受,以及作为一个女人的感受。到目前为止,还是觉得中国社会里的女性,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弱势群体。比如,大龄剩女这种名词好像在社会里 出现得更频繁,剩男这种词倒是听的少。像在职场招聘规则里也是,很多行业选择顺序一般都是研究生男生→本科女生→本科男生,最后才是研究生女生,说是到时候女生总要结婚生子,工作不了几年。再关于性方面来说,社会谈性色变的保守大环境,好像女人对这方面的了解越多就越显得不纯洁不是“好”女人的氛围,让很多女生一直恪守守身如玉的原则,而不是真正享受在感情中这种自然而发的行为,也不敢进一步加深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知识,以至于在这方面特别被动,甚至完全不了解自己作为女性而该知道的生理信息,反而容易受到伤害。尤其作为这个时代的女性,更应该了解自我,关注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而并不是去认识依附于男性,为了获取男性关注,得到男性认可的自我。[左太极]@sarah_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