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社会心理学(第8版)读后感篇

社会心理学(第8版)读后感篇

其他读后感   2025-02-13

  读完纸质版《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第11版)简要列出修正十大偏见认知

  1.原有的偏见:面对有难度的事情会不想直接面对,以自我安慰的方式来逃避。

  修正后的看法1:其实是一种自我妨碍行为。

  论述1:人们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绝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我并没有真的失败——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当我们在情境中无法行动或是遇到行动的倦怠期时,一定要明确清楚预防自我妨碍式的安慰,可以达到当下情绪的极致状态以走出来,不能把放弃当作休息,要扛下去,否则前功尽弃会有功亏一篑的情况。

  2.原有的偏见:人多力量大与法不责众。

  修正后的看法2:群体效应显示的人多未必力量大以及法不责众。

  论述2:很多人应该都感受过旁观者效应,群体中的人责任分散,与群体懈怠(群体中的个人减少努力)一致,当个体处在一个大的群体之中或者身穿有隐蔽作用服装时,会分心,体验到一种匿名性,其结果就是自我察觉和自我约束减弱,面对积极或消极的直接情境因素的反应增强。所以,在群体中我们自己的思考变少,容易情绪高昂或波动且产生从众行为。

  3.原有的偏见:不屑于“颜控”之类的措辞,坚信日久见人心。

  修正后的看法3:其实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外在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存在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

  论述3: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美的就是好的),吸引力很重要的在假设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来谈论的,并不是任何时候吸引力都比其他特质重要,根据首因效应,吸引力对第一印象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短暂,所以,第一印象就更重要了。

  4.原有的偏见:拒绝别人不太好。

  修正后的看法4:懂得拒绝别人,所有的说服都有方法,有时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套路来得总比你的反应快。

  论述4:登门槛现象,对一个小行为的承诺可以让人们更愿意做一件更大的事,当你答应第一次之后,答应第二次看起来就显得很容易很顺其自然了。相反,如果你先拒绝了一个大的请求,这时马上提出一个小的请求,处于之前拒绝行为的内疚,你会接受小的请求。另外,如果你坚决地避免了所有请求,对方肯能会用互惠原理来对付你,怎么样,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相信在很多销售面前都遇到过吧。

  5.原有的偏见:想清楚了再去做。

  修正后的看法5:我们常规的思维是态度决定行为,或许反过来想更厉害。

  论述5:行为也影响我们的态度,当行为与态度发生冲突时,会认知失调,我们会内化我们的态度,使其看起来合理,同理,我们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正确的。所以,不用考虑太多被情绪左右,有什么先去做,先动起来,当你不需要任何理由做了事情以后,这个行为的理由自然会在随后出现。

  6.原有的偏见:他怎么可以跟之前说的不一样。

  修正后的看法6:根据外显和内隐态度的存在,人们说的、想的、做的可能都不一致,所以不要太绝对的相信外部表现出来的东西,比如,问卷答案统计的数据。

  论述6:印象管理中的自我表露理论假设人们适当调整自己的态度以使其看起来与行为一致,尤其是那些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而控制自己行为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厉害或者很正能量或者很努力很善良,会说得或写得很好,但是内心未必全部这样想,往往行为上也无法达到完全一致,典型的想一套、做一套、说一套。

  7.原有的偏见:乐于助人而不接受别人的帮助很酷。

  修正后的看法7:有的人会帮助他人,但从来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或给予,其实这并不利于友谊的建立,我们应该一来二去,礼尚往来,逐渐亲密。

  论述7:有的人会喜欢他们帮助的人,根据吸引力奖赏理论,我们喜欢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奖赏,或者那些与奖赏事件相联系的人,帮助他人自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被感激的愉悦感。另外,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的最好预测因素是他们相互之间的接近性。接近性有利于双方不断曝光,从而进行相互交往,这也促使双方去发掘两人的相似之处,感受彼此的喜爱。

  8.原有的偏见: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无能,不断提醒自己以鞭策自己进步。

  修正后的看法8:不要随意贬低自己,好的期望会让你变得更好,坏的预言会让你陷入困境。

  论述8:自我实现表明我们的信念有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自己期望的行为确证,告诉自己即将与之见面的某人是聪明有吸引力的,那么最后我们对这个人所留下的印象很可能是那些聪明和有吸引力的东西。所以,为人父母者,尽量不要给孩子取带有傻、蠢、懒等意思的小名,像什么“狗蛋、呆瓜、霸王”之类的,叫着叫着,就习惯了。

  9.原有的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看淡点简单点就可以幸福一点。

  修正后的看法9:有些人喜欢用万能句发表意见,究其原因,不过是没有自己的认知边界。

  论述9:万能逻辑,如“不过就是”句式,“他不过就是有点钱罢了”“他不过就是比常人努力一点而已”“他不过就是除了本书”“他不过就是仗着别人的喜欢”。既然怎么都说得通,那么反随遇而安的说法也可以,既然生活这么平淡,那么让幸福滋润磨难吧,随时反杀万能句式。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会找到一种新的出路,很多事情得以豁然开朗。

  10.我一直在行动,只不过累了的时候休息休息给自己放个假放松一下,不要对自己太狠,要爱自己。

  修正后的看法10:持续行动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倦怠期不能拿休息当借口,一旦停下就停下了,没有第二种方法,中途一旦放弃就只能重复不断开始的悲剧。爱自己的方法不是给自己的懒惰和畏难情绪找借口,而是通过努力从心底里认可自己,靠自己的双手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论述10:持续做一件事情,总有一天会出现该有的结果,这个东西没法论述,你去试了就知道了。

  David G. Myers是个学富五车,同时又非常具有幽默感的人。每天看他的英文书(第10版),发现他的文风真的很独特,用词很生僻,句式很“英文”(语序颠倒,对于中国人很不友好,像是《傲慢与偏见》那样,与之相反的是Zimbardo和Gerrig的《心理学与生活》,语序像是特意为外国人考虑了一样便于理解)。Myers还很喜欢引用谚语,开篇没多久就来了个老子的谚语直接把我给整懵了。中文谚语翻成英文比英文谚语还难理解,我晕。而这样的谚语在他的书中几乎每页都有那么几个(第10版是这样的,我看的都烦了)。Myers几乎可以把每个小的terms都给你拉出几个例子、搞笑漫画(虽然不是很能get到他们的笑点)、相关的照片、概括、相关的谚语等等帮助人理解,所以他的书非常容易理解,而又具有极高的专业水准。对,他把一本教科书变成了畅销书。更多的优点还是要大家自己投入本书中去感受,作为一个学心理的,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本书,只要你看了,一定会给你收获,而且是和市面上滥竽充数的民科心理学书籍完全不在一个level的收获。

  一、焦虑的作用n1、唤起人们对重大或危险事件的关注n2、在紧要关头促使人们做出相应的抉择(启示:适度焦虑能调动人的生理和心理积极因素,促进人的积极表现)n二、常见焦虑包含:n1、特定对象焦虑n2、社交恐惧n3、广泛性焦虑n4、强迫症n5、恐慌症、创伤性应激障碍n现代人焦虑的原因n1、对未知的焦虑n2、身份的焦虑n3、对失败的恐惧(比较,期望)n4、根本价值受到挑战威胁n三、怎样克服焦虑?n(一)正视焦虑,转换思维方式nA消极的想法B两级式想法C灾难性想法D消极读心式想法E内疚思维n(二)了解客观事实,减少焦虑(对事实缺乏认识)n1.清楚地写下来担心什么n2.写下你可以做什么n3.决定该做的事情n4.立刻按照决定去做n领导者开会管理借鉴n1.出了什么问题n2.出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n3.有哪些可行的方案n4.你倾向于哪个方案n(三)保持忙碌,不给焦虑可乘之机n(四)理解概率,设置焦虑止损点n(五)付出行动,应对挑战n

点击显示
标签: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64311/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