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郡年记读后感 读书笔记篇
沙郡年记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作者被称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这书是他“沙郡”的木屋生活经历为素材的随笔汇编,被誉为“绿色圣经”,与19世纪最着名的美国自然主义着作《瓦尔登湖》齐名。
然后个人阅读体验,我说句实话,看得非常非常非常之不耐烦,打的三星全给译者,半星给后记,内容负半星。这书大部分都在怀念“传统的生活方式”,歌颂各种鲜活的生灵,谴责工业生产对自然的破坏……确实有他的真诚之处吧,然而在这书的视角,什么都看到了,可就是没把人放在眼里(对,这句话就是双关),更不用提还推崇驯鹰、用弓箭这类活动,认为可以“和自然发生更好的联系”。
社会变革肯定是有两面性的,但社会进步之时终究是好多于恶。在看到负面的时第一反应不是改进,而是把自己熟悉的过时观念拿出来推广,这种人真是不分国籍的存在着(比如不分精华糟粕的全面国学复兴,还比如这篇作者给我的感觉)。当然也要说明一点,并不是全盘否定作者的观念,他提出来的,“人和土地的关系仍然遵照经济法则,人们对土地只要求特权,而没有义务”,还是很值得思考的,虽然仍然不能说服已经完全“屈身”于现代科技的我。
沙郡年记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看王开岭的白皮书,其中提到这本作为他的枕边书,文章里用的译名是沙乡年鉴。这是其一。
其二,生态这个词近来在学术界越来越火,生态文明、生态批评、生态美学等等。而利奥波德的思想前瞻性,可被称为生态主义的“先知”了。
其三,余以为这本书最可贵之处,在于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一个问题:人在自然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利奥波德在他的书中提出了一个思想——在很多时候,人们强调利益共同体。其实,更应该顾及一个更好的概念:“土地共同体”。这个概念就不光涉及到人,而且包含土地本身以及土地上生长的动物、植物。而从现在中国的国情来看,大部分人只考虑到两个层面的关系,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一个是人和国家这个共同体的关系,没有想过我们和自然的关系,自然也就缺乏一种土地气质与乡土情结。
沙郡年记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利奥波德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讲述了一个个美丽的土地故事,其中的思维逻辑之严谨与发散是值得各行各业的人所学习的。
再者,这本书为当代迷失的人群但渴望着寻求的人指点迷津。展现了一幅大自然最应该有的优美画卷以及动物,植物以及土地山河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大量的学科知识让人神往。
不足的一点是,利奥波德只站在了他自己所处的学科之上以及顶层智慧人群的角度来论述,也能理解为什么这是日记式的一本书了。后面的大多的论点其实存在着偏见并强立足于道德点上。试问如果按那思路,其实人在整个生态中就是恶的角色,虽然我也认为人口过多,但事情已然发生,况且人口不是能够控制的,别人想生就生。而事情发生了就得往前看去解决而不是去追忆,因为要恢复往昔那么就只能按照过去标准建立生态。那么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若秉着人道主义,那该怎么去做...
这本书是极好的一本书了,论文笔论逻辑,可以说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