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父子大学 读后感篇

父子大学 读后感篇

其他读后感   2025-01-25

  父子大学 读后感 第(1)篇

  一位书友的读后感,感触颇深,当即就将这本书列入书架,很抱歉没能记住是哪位书友的书评。初入社会,不知道该怎样给自己进行继续教育,没有丰富有趣的经历见闻,只能试着给自己增加一点点的读书阅历。上下班路上,将这本书读完,除开有些文言文实在有些费解,其它都还好,读起来也比较轻松。虽然轻松,但这并不是一本可以视作儿戏的书,当然更没有森冷严肃的距离感。概括了几个这本书关键词:教育,家庭,家庭教育,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读书的目的,影响力的作用,习惯的养成,家风的形成。是本值得读一读的书,黄金屋,颜如玉还得自己去寻。

  家庭。家庭与教育是分不开的。

  关于国家大政方针,我不懂。但“家风”二字,近来在社会的重视与强调是有目共睹的。家庭中的大家长是父母,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如何掌舵以及航行的方向显得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这不是说说而已。父母会成为孩子模仿的首任对象,言谈举止都会给孩子最直接最有力的影响。家庭教育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父亲循循善诱,因势导利,给了孩子无限的想象自由。在生活的细微处渗透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润物细无声,这大概就是最简单又最难的教育方式了罢。

  我每天上班,认真工作,干完活拿出字帖写字,晚上独自在办公室看书,直到同屋的人睡着后我才回去。那年我十九岁,涉世未深,以为父亲只是教会我读书作文。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体悟到父亲给予我的培养绝非读书作文那么简单,他在教我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本领。

  多看一本书,就多一位老师。范老师与父亲生活,也就是父亲给范老师的教育,生活即教育范家父子给了近乎完美的解释。

  二十多年后,生活也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爸爸的工作。高危二字不足以形容工作的特点,胆大心细是这份职业的基本要求,然而我的词语让这件事情变得不那么惊心动魄了。这次经历,深深的嘲讽着我,还真真是良心受到了谴责,满满的愧疚与悔恨。与爸爸二十多年的距离,当然没有就此拉近啦,只能说对于某些事多了些理解以及决心。生活处处有学问。

  教育。由书本名字可知,《父子大学》讲的就是父与子的教育,可以说整本书每页都离不开教育二字。

  范父与范老师谈《史记》,深深折服于前辈对于学问的敬仰以及探讨的无畏精神。过去读书人治学精神,做学问的方法,以及对于知识的狂热与挚爱,在范父以及他的朋友身上展示得淋漓尽致。范老师读的书目大都是些经典史集,在动乱的年代,范老师的同龄人不在学堂而在抄别人的家,范父当机立断向学校请假回家。由范父制定科目课时书本等,范老师在家里开始了紧张的学业,家庭就是学校,是乱世中的桃花源。

  父言:初读《史记》,你只把它当作一个囫囵的东西;通读两遍后,你就把它看作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读第三遍,你就把它看作一百三十个独立的篇章;读第四遍,它就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人物的故事;再读下去,它就变成了一串串优美的句子;再读下去,又变成一个个字和词汇。犹如庖丁解牛,最初看到的是一头牛,刀法娴熟后,目无全牛,他看到的只是一根根筋腱,一块块骨头。等你把《史记》读到目无全书,只有字词的时候,就读透了。朱子说,读书如人吃饭,嚼得烂,方可咽下,然后才能吸收营养,也是这意思。

  范父的家庭教育继续进行,其中范父开的高中国文教材令人咋舌。这套民国二十二年世界书局出版的高中国文课,除了我们常见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日记,骈体,碑铭,叙事等。涉及先秦,南北朝,道家,儒家,杂家,史学,哲学,经济学,再到近代思想等。内容之庞大,领域之宽广,看完已是目瞪口呆。书中给人太多的惊叹以及感动,还得自己细细品读。

  继续教育。

  他突然问我:“我死了,你会哭吗?”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父亲没给我擦泪:“你现在哭吧,我死以后就不要哭了,我都七十一了,比太史公、范蔚宗,比李白、杜甫,比韩、柳、欧、苏都活得长,我很知足。”

  本书将治学的严谨同家人的柔情相结合,感人至深。范父的教育终其一生,范父直觉自己老之将至,一心担忧小儿的教育大事,于是范母承担了小儿子的工作每日出门上工,而范老师在家同父亲勤学苦练继续完成学业,这也算了却范父心中的心愿。范父临终,最担心的还是没了他的指引,小儿子的教育该如何继续。

  同妹妹上成都,除了网红景点的打卡。还坚持带她去了四川省博物馆,即使她什么都不懂,当然我也没能力给她解释什么。不过一同感受巴蜀历史的熏陶也是极好的。

  一天结束,回到住处,妹妹向我传达一天的见闻感受。虽然没能记下每个展馆的名字,但是却能回忆起来每个展馆的的大致内容。同时我也发现,在她的认知里多了青铜器,多了几个朝代,知道四川主要的少数民族并且能说出不同民族的一两点特征,见识了藏传佛教佛的姿态万千,也感受到中国陶瓷的精深与精致。用她自己的话就是“知识满满”。同她谈话,毕,留给我的只剩惶恐与不安,我已经原地停滞许久了。我同十岁小孩儿一样没有区别,看到的只有美,说不出具体美在哪里,更不知晓它的前世今生。我知道的仍旧是以前就知道的,不知道的依然不知道,没有一丝一毫的进步。感受着历史人文的美好,内心却很恐惧。离开学校需要保持谦恭的学习心态,继续教育持续进行,可是能给自己怎样的教育……

  无聊着空虚,失业迷茫就上“全日制大学”;烦躁着忙碌,工作后上“夜大”,管它怎样总得找点令人心安的事情来做吧。

  父子大学 读后感 第(2)篇

  父子大学,倾注心血。

  书海泛舟,悠然其乐。

  一位是博学多才的老师父亲,一位是天资聪颖的学生儿子,从小学到大学,从书目到日课,从失学到下乡,从知青到工作,无间断,不懈怠,学无止境。

  “应世无可无不可,守己有为有不为。”父亲半生薪水,一成买书,二成养家,三成育儿,四成过日子。十分精力,四分谋生,三分教子,二分读书,一分作文章。儿子直到孩子上二年级才买的电视机,共买三千五百二十六册书,工作十三年,平均一年买二百七十一册。

  为了教育子辈,父亲自遍课本,耐心讲解;为了增长学识,儿子春夏秋冬,不舍昼夜。文中既有读书的方法,又列举书目,更是旁征博引,融会贯通。

  学海无涯“苦”作舟,然“学富五车”勤为径。

  父子大学 读后感 第(3)篇

  《父子大学》简述在一个不太崇尚文化的年代,作者的父亲以超越当时年代人的眼光对作者传其道,解其惑,一步一步培养作者成才的过程。

  整本书围绕着作者在父亲的指导下完成学业。在此过程中,带读者领略了年代的动荡不安,父亲的用心良苦,作者的坚韧不拔,古人的独领风骚,国学的博大精深。

  看着作者罗列读了如此多的书,深深感到自己的无知。说了好多好多的书,大多数都是古文,大概领略了一下国学文体还分这么多的,有空去拜读一下。但觉得能看下去的路走的不会很长,因为我古文实在很渣,非常渣的那种,想起以前考古文试卷上的红叉,就觉得路漫漫而修远兮!哎,没遇到像作者父亲那样的古文高手指导,自己有空就找一本熏陶一下自己就好,也算是沾下国学的味,不过作者介绍如何写游记的确写的很好,有空去研究下。

点击显示
标签: 环游 地球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64388/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