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 读后感篇
谁动了我的奶酪 读后感 第(1)篇
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薄的书,一百来页(英文原版只有六十来页),一个半小时左右读完了。
核心故事(掐头去尾)更短,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成语故事,篇幅简短却意义隽永。
辉煌的历史
很早就听说过了(初中?),一直没读。看看它的辉煌史,影响力可见一斑。
1979~1980年,故事形成。
1998年,首次出版发行。
16个月内,印刷精装本(Hardcover)100万册。5年内,达到2100万。
2001年,中文版发行。
2005年,被亚马逊(Amazon)网站评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图书”。
2009年,全球销量突破2600万。
关于荣誉,作者是这么说的:
荣誉更多应该归功于读者,而不是作者。因为最有价值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大家对它的理解与应用。
荣誉归荣誉,故事归故事。撇开荣誉,故事也是值得一读的。
故事
看开始的那段同学聚会,惹来一阵腹诽:这人讲故事不行啊!还好不长。
接下来“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很快就抓住了我。读的过程中隐隐有点汗湿的感觉:这说的不就是我么?跟当初读《动物庄园》很像。
4个主人公 1个奶酪
4个主人公
嗅嗅(Sniff):嗅觉灵敏,事态初露端倪时即能发觉
匆匆(Scurry):行动派,说干就干
哼哼(Hem):抵制/拒绝变化
唧唧(Haw):能拥抱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奶酪
它是一个意象,可以代表你现在已取得的成就,也可以代表你的目标。
四个主人公通过努力的寻找终于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足够他们吃一辈子的奶酪。可忽然有一天,奶酪不见了。
对嗅嗅来说不算太突然,因为它对身边的变化早有了察觉,发现奶酪一天天变少,而且味道也没以前好了。对于奶酪的消失,没有过多的反应,只是做了它觉得理所当然的 —— 继续寻找新的奶酪。
匆匆跟嗅嗅一样简单,虽然没有嗅嗅那样灵敏的嗅觉,但它乐于行动,一旦有了主意就立即执行,不管这主意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嗅嗅和匆匆很快找到了新的奶酪。
而哼哼和唧唧作为人类,有其固有的傲慢,觉得一切都是他们应得的。现在奶酪居然不见了,觉得这不公平。哼哼是坚定的顽固派,一切错都是别人的;唧唧偶尔也觉得自己应该改变一下,但经过哼哼三言两语的一劝又回到了哼哼的阵营。在漫长而痛苦(饿的)的等待中,唧唧终于意识到失去的不会再回来,重新去寻找新的奶酪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于是他又重新出发了,虽然有犹豫,有恐惧,有失望,但最终还是成功了— 找到一个很大的奶酪站,比之前的还要大。而嗅嗅和匆匆早就在这享受了一段时间了。也许奶酪还是会消失,那又怎样呢?唧唧已经有了再次出发的勇气和智慧。哼哼最后怎样了呢?书中没提。
本书的成功之处也许就在于代入感。四种角色你会觉得很熟悉,身边的人都能对号入座,甚至你自己就能分饰四角 —— 不同阶段的你。而奶酪就是你正在追求的或者已经得到的,可以是任何东西,一份工作,一种人际关系……
遇事时可以提供参考。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我们更多时候是像哼哼。
很多人的通病:害怕变化,觉得变化意味着失去。
某些恐惧是有益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人们避开真正的危险。但大多数恐惧都是不理性的,会妨碍自己在必要的时候作出改变。
有时候适当的恐惧是件好事。当你担心自己的无所作为会导致事态更加严重时,恐惧会促使你立即采取行动。但是如果恐惧已经束缚你的手脚,到了让你什么也做不成的程度就不好了。
启发
故事读来简单易懂,却又令人回味无穷。以下几点启发,有书里直说的,也有自己感悟的:
1. 敢于自嘲,想象成功了(克服了困难/达成了目标)的样子,有助于在开始或过程中减少恐惧。
2. 随着工龄的增加,应该改变的或许是我们工作的方式和态度,而不是工作本身。避免掉入“辞职-找工作”的怪圈
3. 当你的奶酪不见了,不要问: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问:哪儿还能找到奶酪?
4. 奶酪可能被拿走,就算不被拿走,也可能会过期
5. 主动拿走自己的奶酪,走出舒适区,主动改变要比被动应对好得多
6. 经常嗅一嗅你的奶酪,这样你才知道它是否依旧新鲜
7.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要拥抱变化,要随着环境和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题外话
看中文版的过程中就觉得插图挺有意思的,就猜想:这是照原版的图直接翻译的吗?想看看原图也是我决定读原版的原因之一。
万万没想到,原版居然没图?!
所以,中文出版方还是挺不错的,有心了!
中文版是个开放式的结尾:哼哼有没有走出奶酪C站呢?
英文版(第五版)结尾有个彩蛋:哼哼(Hem)从抱怨到自省,终于决定走出了。应该是为了给下本书(续集)做铺垫:OUT OF THE MAZE。
p.S. 就在我读完中文版,还在读英文版的时候,有次在地铁上看到有人正在读中文纸质版的,是个男的,挺精神,也挺帅。感觉很奇妙!
谁动了我的奶酪 读后感 第(2)篇
很早的时候已经度过这本书,在再次翻看之前,就记得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意识变化,拥抱变化。虽然道理懂,但是至今还是一个行动的瘸子。这次再次翻看,感受更加深刻。前有一段时间有意走出舒适区,但却因为各种思虑,胆怯,一直在对自己妥协。直到变化真的来到时,才有所惊觉。还好过去的那一段时间还有所准备,虽然不是很充分。即便如此,我还是面临和唧唧一样心理和行动的挣扎。当看到唧唧一点一点克服心理恐惧,勇敢往前奔跑寻找自己的奶酪,并找到自己奶酪的那一刻,内心特别激动,仿佛是自己在一点一点地冲破自己心里的枷锁,再追逐自己的奶酪。看完这本书包括这段时间的总结感谢:我们有时需要简单地看待问题,以及灵敏快速地行动。不必把事情过分复杂化,否则恐惧的念头使自己感到心慌意乱。必须要善于发现一开始发生的那些细微的变化,以便你为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做好准备。生活在变化,日子在往前走,我们也应随之改变,而不是在原地踟蹰不前。迟做总比不做强。奶酪对你越重要,越想办法使劲抓住它。对变化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拥抱它,相信拥抱它,就拥抱幸福。因为已经变化的东西不会再变回到原来的。
谁动了我的奶酪 读后感 第(3)篇
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
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
生活是一座迷宫,
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
在死胡同中搜寻。
但只要我们始终深信不疑,
有一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
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一扇门,
但我们最终将会发现,
它是一扇有益之门。
——A·J·克朗宁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有利于我们发展的,都是必要的。但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学会如何适应,从而欣赏更好的事物总归是有好处的。
“这个故事改变了我看待变化的方式,使我不再认为变化意味着失去现有的一切,相反,变化意味着赢得未来。不仅如此,它还告诉了我应该如何去应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