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读后感篇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读后感 第(1)篇
近来拜读孙子兵法从微信读书还有纸质版的书都有看,感悟很多。其次谈谈读书吧,纸质版的书会更好看一些,从健康而言,对眼睛无辐射;从排版来看,更加规整;从感觉来谈,更加舒服有韵味。再谈谈孙子兵法吧,我已经看到了第十章还有几章就看完了,第一次读兵法,说实话咬文嚼字看了许久,都说看书其实就是在回顾自己,经历越多越容易从书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因为懂才会产生共鸣。而我没打过架也未经历过如战场般的商场,所以不能立刻理解,但是只要细读还是能读懂作者表面含义的。渐渐理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在不同年龄段因为经历过不同的事情之后再去看同一本书,即使文字内容不变,还是会有不同的感悟。孙子兵法这本书是刘叔叔推荐给我的,我至今记忆很深的就刘叔叔说过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算,要先胜而战,事先计算,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也不要相信一口吃胖子的好事,要脚踏实地,充实好自己。就像刚毕业需要进入一个大的平台,等到一定年纪具有一定的经验与人脉的时候再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这个时候再去创业会更好些。不要没有规划好自己的将来就投身于实践,以防被社会边缘化,到了该有的年纪高不成低不就。这也的确符合我万事求稳的性格。我看孙子兵法,因为有刘叔叔提前的启蒙对计算这块印象很深,要计算不要巧计,其实人中有大智慧的人从未显山漏水,反而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踏实,厚积薄发。等到把整本书都看完的时候,再做关于该书的学习感悟,而此刻已经凌晨2:17,是的,又失眠了,跟自己道一句晚安晚安小仙女,希望自己明天的毕业设计论文能够合格通过,fightingn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读后感 第(2)篇
在成都求学的九年,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武侯祠、锦里。那一带是天府之国最为繁华之地。成都的历史地位,一半得益于三国时期的发展开发。诸葛丞相功不可没,历来也被人尊为智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句脍炙人口。但我认为,诸葛丞相的心里话应该是写在祠堂门口的那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蜀国兴于诸葛亮,也亡于诸葛亮。兴于他的军事智慧和政治清明。亡于他的军事智慧和穷兵黩武。
《孙子兵法》,不是教唆人打仗的。书中劝诫人们,慎用武力,先计算实力;计算了实力还要计算代价。知彼还要知己。把自己做到无懈可击,才有把握出击。而战争不是目的,不战才是目的。
推而广之,为人处世,增强自己为上,也不要妄动干戈,要与人为善。不要有侥幸心理,时刻都保持理性思考。写着写着,像是写起了鸡汤,但是孙武不是虚伪的现代人。孙武的鸡汤,是真正的智慧,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最关键的,读了孙子兵法,不是让人有自信,盲目乐观最可怕。斯言篇篇,让人警醒!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读后感 第(3)篇
刚开始读孙子兵法,是想找到制胜之道,寻求成功之理,但华杉却一直用另外的角度给我们讲解,也尽量在还原孙子的本意,不要一味的求胜,要先认识失败,懂得胜败的辩证关系,这个角度给了我很大启发。虽然很认真的看完了,但孙子兵法理论性、哲思性、实践性、启发性实在是博大精深,不是一两遍诵读就能探寻门道的,需要结合工作生活反复思考,综合运用,才能达到“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孙子兵法就像一口深井,怎么取,能取多少,全在个人知行结合一的结合程度,在于自身的修炼功底,学习它更主要的是反思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强大了,能更好的“知己”了,那么我们离成功也就更近了,或许这才是孙子可能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吧,自己强大才是真的强大,只是我们都耐不住修炼的寂寞、痛苦和失败,急于求成,反而失败。
等待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