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 读后感篇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 读后感 第(1)篇
宗教,一直以来都是由男性统领者,达到极致修行高度的得道高僧也几乎是清一色的男人。对女性来说,那里绝对是禁地特别是藏传佛教,他们排斥女性的进入,认为她们的身体是污秽的,如果修行,只能达到接近最高的境界。“作为女人,她们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然而,一位女人,一位英国女人-丹津·巴默-却颠覆了这一切。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召唤,丹津·巴默从小就对佛教有一种如家人一样的亲切感,年纪轻轻就执着地不远千万里来到印度,跟随他的上师修行,更在海拔13200尺的洞穴中闭关修行了12年。经历了一次次生死的考验-大石倾下、大雪“活埋”、猛兽的骚扰、饥饿的挑战、疾病的折磨-她奇迹般地在佛陀的辟护下挺了过来。就像一只经历蜕变的蝴蝶她拥有了美丽的翅膀,现在这只蝴蝶愈发美丽、睿智、温和、谦逊,她不忘自己的女性身份,至今仍在尽自己的一分力,为广大的女佛教徒们奔走,为她们能在男人掌控的佛教世界里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文中“揭秘”了洞穴闭关修行的一些细节,及一个人心理成长的过程,值得对这些方面感兴趣的书友们读读。推荐!n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 读后感 第(2)篇
本书介绍了一个英国佛教徒丹津·巴默的修行之路,有关生死困惑、结缘、寻道、在雪洞12年的闭关经历、重返世界进行弘法工作、关于未来佛教事业及自身开悟的愿景……作为科学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有好处,也有束缚,对于书里讲到的一些神秘力量连接总是有些抗拒,但好在现在不会去瞎批判,能去敬畏。她的历程让我觉得一些人生来就是带着某种神圣使命的。佛渡有缘人,佛也慈悲爱众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么深厚的佛缘,但人生修行却是每个人的课题,佛学很多时候被曲解,它有神话性的一面,但也要看到它的科学性,诸如冥想、意念与神经科学、心理学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它有我们眼中的出世的一面,更是入世的,如她对于女性在佛学中受到歧视的反抗,出关后为建立寺院各处演讲筹款,这与我们普通认为的尘世生活形式是一致的。相对密宗,禅宗好像更入世,更容易被我们接受。但无论那种宗派,那种形式,都有共同的源头,心存善念,努力修行总是不会错的。
感谢蕃茄赠书,美好的善缘始于微读[玫瑰][玫瑰][爱心][爱心]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 读后感 第(3)篇
很喜欢这本书,丹津.巴默十二年的洞穴冥思,使她获得了心灵上伟大的成就,后来的入世生活,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从中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个是人的没在成就才是你修身立命的根本,只要你自身拥有强大的能量,你就能获得成功。丹津巴默就是最好的例证,闭关十二年,出世后与世界是完全脱轨的,而且也身无分文,但她很快就因她自身的内在成就,获得了很多人的追捧,虽然这并不是她想要的,但能说明我刚才想说的观点。另一个收获就是,我对丹津巴默在入世期间的状态非常认同,节奏紧凑但永远都是步履轻松,回看自己每天早晚迎着月亮,天天加班,生活的意义在哪里,我想这就是我想要追求的一个状态,不管外在如何紧张忙碌,内在都努力让自己保持一个松弛的状态。编辑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正在出差的路上,不由的深出一口气,顿时放松了许多[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