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终结:智能时代、避免技术性失业与重塑世界 读后感篇
《贫穷的终结》,引出了一个“全民基本收入”理念,以此来减轻、终结贫穷。
◆ 第一章 技术性失业
>> 丰田高管桑迪·洛本斯坦(Sandy Lobenstein)在底特律发表讲话时说道:“汽车技术的数量呈指数增长……汽车正在转变成未来学家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交通手段。”没有出租车司机的出租车,没有卡车司机的卡车,无人驾驶、定好目的地就可以在车里睡觉的汽车,这些正在向我们走来,并随之会威胁数百万工作岗位。
>> 但对许多人来说,无人驾驶汽车的繁荣似乎并不像有利的刺激,也不是翘首企盼的未来的最终实现,而更像是一种会导致灭绝的威胁。很多工业生产场地已经在使用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车辆,想想那些场地的工人的命运,他们眼看着机器人开始取代自己的同事。
>> 制造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从美国就业总量的1/4以上减少到只有10%,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现象。当农业所雇用的劳动力从40%降低到仅仅2%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 1964年,包括三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一群公共知识分子活动家警告白宫“计算机与自动化的自我调节机器相结合”将导致“一个贫穷、缺乏技术、没有工作机会的国家”。
>> 易贝(eBay)的亿万富翁资助了非营利基金会奥米迪亚网络(Omidyar Network),该基金会的麦克·库布赞斯基(Mike Kubzansky)对我说,“如果各国不能再遵循东亚增长模式摆脱贫困”,那么这种转变可能“具有毁灭性”。大规模失业可能会先冲击高收入国家,但它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伤害或许才是最大的。
>>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几乎所有可以被分解的工作都可能会被机器人夺走。
>> 有些人会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甚至繁荣。用机器代替工人的企业通常会更有竞争力,能获得更丰厚的利润。股票市场可能会繁荣起来,股东、企业家、专利持有者等的收入和财富会飙升。财富和收入会日益集中到越来越少的人手中。已经非常严重的不平等现象会愈演愈烈。
>> 圈地行为的扩张意味着公共物品私有化,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贵族阶层更加富裕,流浪汉越来越多。它意味着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经济体系的剧变。
>> “我们本想要可以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
◆ 第二章 低劣的工作
>> 1979年时,中下层工薪族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0%,而到了2014年,这个比例降到了13%。同一时期,顶层1%人群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11%上涨至20%。
>> 就算硅谷关于创新消除工作机会的预测过于悲观,而对于技术的变革性潜力过于乐观,零工经济的从业者们也仍然担心这些“进步”对他们没有益处,甚至担心自己无法参与到这些“进步”当中。
◆ 第三章 目的感
>> 散文家威廉·德雷西维兹(William Deresiewicz)的话来说,每一种文明都有美德。对于希腊人来说是勇气,对于罗马人来说是责任,对于美国人来说是勤劳。
>> 1931年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提出了“美国梦”这个表述,指的是“一个人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足、更充实的地方,每个人都能根据能力或成就获得机会”,他写道:“这不仅是关于汽车和高薪的梦想,而且是一种社会秩序的梦想,在这种社会秩序下,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身能力获得最大的发展,并能凭借自身而不是出生或职位等偶然条件获得他人的认可。”
◆ 第四章 破解贫困
>> 现金转移支付在降低贫困率方面非常有效。
>> 这当中可能还涉及更深刻的问题,无条件转移带给人权利和便利,而我们对穷人的决策能力心存怀疑。“直接捐助”信任世界上最贫穷的人,让他们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支配钱财,而这正是美国人不愿意去做的。
◆ 第五章 “拼凑体制”
>> 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极端贫困将被消除,这主要是由于全球化、工业化、贸易、和平的环境、外国投资、技术变革、国际合作和政府旨在推动增长的政策等原因。
>> 现金转移支付计划是中等收入国家政府非常有效的反贫困工具,并推动了目前关于全民基本收入的对话,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实。
◆ 第六章 危险的边缘
>> 这些勉强度日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强调,贫困本身阻碍了他们摆脱贫困,缺乏支持使得无法自力更生,贫困让人丧失了尊严。没有人愿意雇用无家可归的人。他们认为医疗保健应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们为自己的后辈担忧。生活在收容所让他们觉得不适、疲倦和沮丧。
>> 自建国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保护“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比如言论自由和陪审团审判。但是事实已经证明,这些政治权利不足以保证每个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美国人需要更多的安全感和更多的相互依赖,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建功立业并追求自己的梦想。他说,评判美国最终要根据这个国家保障安全、机遇和相互依赖的能力。为此,罗斯福呼吁国会制定多个项目,确保所有公民都能享受收入和就业、住房、医疗护理、社会保障、教育等权利,保护公民不受不公平竞争和垄断的影响。
◆ 第七章 同样的恶劣待遇
>> “在美国,在获得福利支持方面,种族是唯一重要的因素。美国紧张的种族关系显然是美国福利国家缺位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说这是导致美国“小政府”的原因。
>>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政治学家对经济学家的这个发现应该并不意外。这些研究人员可以用上千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实验,结果都会表明,相关性增强互利性,亲密性催生利他主义。人类不相信与自己不一样的面孔。我们不会投票去支持那些帮助我们眼中的“他者”的项目。当我们的社区出现新面孔时,我们对他人的信任和关爱会减少。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是《一个人的保龄球》(Bowling Alone)的作者,还是哈佛大学教授,他进行了一项著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种族的社区,所有种族的居民都倾向于‘待在自己的地方’,信任度(即使是对自己的种族)较低,利他主义和社区合作更少,朋友也更少”。另一项研究认为,“异质性会阻碍不同群体之间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尤其是在群体之间曾经存在众所周知的紧张关系的时候,情况更是如此,而美国历史上非洲人曾受到奴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因此,似乎并不奇怪的是,建立强大的福利体系的国家往往是同质性的小国家,而不是大的、多元化的国家。
>> 美国还推出了一个创造财富的工具,支持白人家庭,让他们更富裕。决定谁成功和富足、谁贫困和被排斥在外的不仅是市场力量和个人努力,还有政府政策和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 在这些差距中,危害最大的就是种族贫富差距,这种差距显然也是美国经济政策导致的结果。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数据表明,白人家庭净资产中值比黑人家庭净资产中值高出12倍。1/4的黑人家庭没有净资产或净资产为负,而只有1/10的白人家庭面临这样的问题。
◆ 第八章 10万亿的礼物
>> 经济学家早就知道,女性的工作——特别是女性对他人的照顾——存在没得到充分认可的价值,或者从某些方面来说,存在难以辨识的价值。生养孩子,照顾残疾人和病人,帮助老年人,为垂死的人提供救助等,很少有什么比这些工作更具社会重要性。
>> 朱迪思·舒利瓦茨(Judith Shulevitz)在《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在人类历史上,女性一直在无偿付出,而社会在‘搭便车’。我认为现在应该做出赔偿了。”
◆ 第九章 同舟共济
>> 在过去20年中,美国人的政治观点越来越固执和尖锐。典型的共和党人比94%的民主党人更保守,而典型的民主党人比92%的共和党人更自由。
>> 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的那样:“我们在认识人类动机和经济体系的盲目运作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现在我们意识到,经济中市场运作的混乱和歧视的盛行将人们推向失业,并不顾人们的意愿,让他们不断或经常性地失去工作。我希望,不要为穷人贴上‘低人一等’‘缺乏能力’的标签,并以此为由将他们从我们的良心中抹去。”全民基本收入会削弱这种看法得以成立的基础,成为维护人类尊严的强大力量。它承认我们的相互依赖性以及独立性。
>> 正如富兰克林·罗斯福70年前所主张的那样,普遍的、不受限制的现金福利——直接给人们钱——将增进基于“经济安全与独立”的“真正的个人自由”。它将使每个人都有自由去过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在生活的每个阶段为每个人带来一种共有投资感,还能促进社会的整体繁荣。
◆ 第十章 每月1 000美元
>> 我们喜欢把政府看作一个大家庭,先赚钱、做预算,然后才支出。但是有货币印制机构和军队的主权国家并不这样运作
>> 在美国,贫困是一种选择。中产阶级收入停滞是一种选择。技术推动的大规模失业是一种选择。种族主义是一种选择。父权制是一种选择。这并不是说现有政策、利益和倾向不够根深蒂固,而是要认识到虽然它们可能根深蒂固,但并非无法改变。
总结:贫困的终结,相信实施“全民基本收入”,可以带来改善,带来进步,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加油,为人类的文明繁荣喝彩。
全民基本收入,是一种超越种族、性别、阶层,普遍性的现金福利政策。作者认为,由于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性失业愈演愈烈,我们应该尝试施行全民基本收入政策。
作者强调全民基本收入可以降低贪腐的风险,有较低的行政成本,可以缓解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作者回答了对于实行全民基本收入将会导致整个社会就业率下降,懒人当道的忧虑,人都会追求更好的生活,一些社会实验,比如阿拉斯加州的实践说明,并不会带来那些臆想中的问题。作者回答了关于全民基本收入成本的质疑,作者提出可以将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简化归并为全民基本收入,经过测算,成本并非不可想象的那么高。
对于作者的观点,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思考。首先是所有的人都获得了同等的财富,是不是事实上并没有效果。思考的结论是,对于穷人,还是有意义的,这个政策是剥夺了富人的财富。第二,这个政策和直升机撒钱有没有区别?结论是有区别。直升机撒钱没有效果是因为大众的预期,由于不能稳定的获得收入,所以大家会把钱存起来,而全民基本收入可以形成稳定的收入预期,所以大众更有可能会进行消费。第三,今天中国的低保制度,是不是一种初级的全民基本收入。我认为是的,他起到了类似的社会作用。第四,全民基本收入真的不会让社会养了更多懒人吗?我认为需要普遍同时高质量的教育,需要足够长久的时间和相对公平的财富分配体制,否则,养懒人现象很难避免。
作者也提到了全民基本收入可能带来的问题,可能会促使民族主义盛行,因为我们很难不在乎与我们不同的人获得同样的福利待遇。
一直有个疑惑,未来的社会是什么形态呢?历史不会终结,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形态,共产主义之后又会是什么形态?全民基本收入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未来社会可能是按需分配,未来社会可能更多强调劳动是一种权利,未来社会也许已经普遍摆脱了生存的压力,全民基本收入也许是一条更快走向未来的道路。
书中有一个小桥段深深震撼了我,脸书在发现电脑发明了自己的语言后,关闭了这个功能。
“原本按照程序设计用英语来沟通的机器人,最终竟然开始用自己的语言彼此谈判:鲍勃:我可以,我,我其他什么都……爱丽丝:球没用对我来说,对我来说我对我来说我对我对我来说鲍伯:你,我,其他所有……这种对话在人类看来肯定非常愚蠢。但是我深深地被这种先进、卓越的科技,被这些机器人的智能性、创造性、适应性所震撼。机器人觉得用它们简略的表达方式交流更加快捷有效,于是他们就这么做了。他们拓展了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不停地教自己,不仅从事简单的谈判,还要做更复杂的、几乎与人类一样的谈判。一位工程师对《快公司》(Fast Company)说:“机器人舍弃了人类可以理解的语言,发明了自己的代码语言。就好比我说五遍‘这个’,你会明白我想要五件某个东西。机器人的这种表现跟人类创造简略表达没有什么不同。”(在机器人创造了自己的语言,不使用英语之后,脸书将它们关了。)”
刚开始原本我以为看书的名字是如何摆脱贫穷,直至终结…介绍各种方法并以阐述。其实看书的内容就不是了,大致的看了一下唯一没有深入的阅读,因为感觉讲述的就是全民基本收入,也是出现最多的。描述穷人然后失业,歧视女性她们又如何抵抗… 没有吸引我去深入看的地方,n看书的内容让我想到了 有钱的越有钱,没钱的越没钱,如今在当地的国家也开始了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导致了在社会底层的人…失业 没法过活。所以在当地国家也是想改变这种境地,实施了全民基本收入… 这个办法确实挺好,也许可以提高经济水平,促进了某种程度的增长。总的来说失业不可怕,最重要的还是想办法工作才好,虽说智能时代来临,但有些工作还是机器替代不了的。再加上全民基本收入部分会让生活越来越好的,但不要懒惰!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