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读后感篇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读后感篇

其他读后感   2025-02-15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读后感 第(1)篇

  特地搜了下这本书的作者,虽然书不是很喜欢,但想知道喜欢钱钟书的人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百度资料甚少,好像是畅销书作家,而且好像是年轻的姑娘。不过,这些与本书确实没太大关系,我还是直接谈感受吧。

  虽然结尾处,书特地引用了胡适的话,认为写人物传记不该有太多忌讳,以此来为自己如此写作做说明。但还是觉得作为一本传记类的书,加了太多修饰、评论自己自己的主观臆断,实在不妥。虽说钱钟书本人也认为传记的回忆往往有太多过后的粉饰,无法真实还原,因此他也不喜欢人家给他写传记。可是哪怕无法真实再现,也应该是相对客观叙述,而不是有如此多的赞美、感叹。具体例子我就不举了,随便翻开书都是这种语言的堆砌。虽然她的语言里也不乏一些好句,可还是觉得过了。更何况她自己说了,钱钟书是一个伟大而实在的人。正因为他的实在,所以他清高也好,娟狂也罢,犀利戏谑也行,虽然有人看不惯他,但都只能默默折服。那么,于他如此秉性之人,本书如此多溢美之词,未免不符。

  那么为何一边还是要将书看完,主要是之前对钱钟书了解实在太少,这本书的记事风格虽不喜欢,但大体上关于钱钟书的重要事迹作品都是有讲到的,也算是较为全面的介绍了。也因此让我能稍稍了解钱钟书其人,并且惭愧之前自己的无知,也激发要更多了解他以及他作品的愿望。近日,伴随着本书,也把《围城》重新翻出来看(其实是听,听书,因为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可以看)。大学时是看过这本书的。可今日再听来,果然是妙语连珠。这样一个研究古典文学,并且学术水准世界一流的人,写起小说来却丝毫没有学究风,真是让人惊奇。因为对钱钟书作品了解太少,这里不做过多评价了。

  接下来应该会多看点钱的作品。而这其实是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开卷有益。读书最大的乐趣便在于,它总能给你打开一个新的天地。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读后感 第(2)篇

  说他是近代史上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中的几乎所有学科的奇才,应该不过份。也不能不服钱家族基因好。这是读关于他的第二本书。感受更深。只是没想到他,数学考十五分照样能上清华大学! 也是清华那时候校长英明识人。曾经在高中时,读他中译英的那句“苍山如海,残阳如雪”之才华横溢美的震撼,现在都不敢忘。他恰相逢遇见最贤的妻,最才的女,难道是历史的偶然?她生得美,又有学识,家庭出身又极好,追求者如同过江之鲫,络绎不绝,例如,其中有一个叫作费孝通!...真是少有好书,作者也不凡。不过心胸想不开的读者,慎读?因为它太令人惊叹了!也难怪有不同观点的书评。读任何个人传记,查其人生高与低时的光景,往往是最好的看点。本书也没有例外。也可以说,在困难的环境中更加造就了他的伟大。非常喜欢作者书中深刻的总结:“钱钟书先生曾经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整个人类努力的进程:我们希望他来。我们希望他留。我们希望他再来”。作者说:“我们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我们对于先生的敬意”。可是,钱先生的这三句话后面的真正意思,多少人又真能明白?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读后感 第(3)篇

  印第安人有一个信仰,认为每个死去的人都会给世界留下一个生命的纪念,一绺头发,一颗牙齿,甚至一摊粪便,以传达他了解的知识,也是个保佑后人的意思。中国读书人也有这么一个信仰,创造出的真知就是他们留下的头发、牙齿和粪便,保证后来受教育的人,不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就觉得留了一点东西给后人,就觉得自己没全死而快乐了。默存老先生就是这样的读书人,这也是本书未写透的地方。

点击显示
标签: 抱怨 世界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67367/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