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 读后感篇
在去年媒体铺天盖地报道宝能强势入驻万科时用了“门口的野蛮人”这个词,这是我第一次对这个词有了初步印象。不过那是权当一个吃瓜群众看热闹的心态来审视这个新闻。今天有幸读了此书,算对于“门口的野蛮人”有了一点浅显的认知。
这本书给了我两个感(错)觉:公司高层都上演着职场版甄嬛传;美国(大)公司大多都是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关于第二点这个跟东亚的公司制度有些非常明显的差别,东亚公司制度更倾向于家族企业,国内暂且不言,毕竟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内大公司的创始人都还建在,比较日本、韩国、香港这些成熟的经济体也都倾向于家族企业。这其中所牵扯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就比较耐人寻味了,这里由于学识问题,这里暂且不表。我个人是倾向于认为职业经理人的公司制度更加有利于公司长久发展。
“野蛮人”杠杆收购的大致流程:发掘公司价值被市场低估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及发行债券融资--取得目标公司控股权--包装公司资产寻找新买家或上市--获利离场。“野蛮人”跟正常的公司并购的区别在于“野蛮人”不以公司长久经营为目的,他们像是贸易商,不过他们交易普通的商品,而且市场经济的主体-公司。
对于“野蛮人”我的态度是中性的,甚至是有点偏积极的。当公司本身作为商品放在案板上,此时公司更像是一头被宰的猪,而“野蛮人”就是那个屠夫。屠夫知道不同组织的不同价值,会以最优的方案出售这头猪。猪虽然没了,部分组织可能被废弃了,但是大多数组织却去到了最能体现它们价值的地方。
现在回过头看,为什么是万科?万科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开发商品房企业,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企业管理都是业内顶尖的,而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万科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无疑是被低估的。再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创始人对公司股权的放弃,使得公司股权分散给了宝能可趁之机。
曲终人散后,江上数峰青
还是比较喜欢财经记者写的华尔街,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重要的是还能把事情讲清楚。
工作几年后再看这本写经典案例的经典书籍,清晰生动,也会对人性、对技术进行独特的反思。书中先用大段的篇幅做铺垫,包括对人物性格,背景,利益集团及利利益需求等做介绍,然后将相互间的倾轧及勾心斗角细致描写。
在动辄上百亿上千亿金额收购的今天看,资本的逐利从未停止,反而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人性诉求的不断加深愈演愈烈。
曲终人虽散,余音饶九霄。
一个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的收购故事,竟然可以写成一本书并且引无数后人当案例分析,可见这个250亿美元的争夺战引起了多大的凡响。
开头分别介绍了约翰逊等人成长史、纳贝斯克公司、雷诺兹烟草公司和KKR公司等的发展史(虽说篇幅有点长,但便于后续了解后续收购时的情形)最后所有人物和公司汇集到了一点:以约翰逊为代表的管理层准备低价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华尔街各个公司争先恐后地想要来分一杯羹。收购过程一波三折,所有的人物聚集到了一起让人头晕(差点记不住这个人物代表的哪家公司和哪方势力),虽说最终被KKR 收购了,但结局却要在以后才能看出来是福是祸。
被称为“门口的野蛮人”的KKR 最终还是将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拆分为雷诺兹烟草公司和纳贝斯克公司,除了那些出现的人物和受到影响的村庄结局变了,故事却好像又回到了原点,但华尔街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收购过程和结局还是让人唏嘘不已的。